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恩怨,最佳死敵:世界足壇那些交相輝映的球隊宿敵

百年恩怨,最佳死敵:世界足壇那些交相輝映的球隊宿敵

沒有永恆的朋友,也沒有永恆的敵人。但是在足球場上,這句話卻是有瑕疵的。

說到宿敵,你會想到什麼?是米蘭德比中的煙花盛景、英德大戰的歷史恩怨,亦或是英超雙紅、南美巴阿之間的火爆衝突?遠到西班牙國家德比,近到中超的京津滬粵德比,似乎每支球隊都需要有一個宿敵來鞭策著自己的成長。本文就盤點了著名的幾對宿敵,以及它們之間的相愛相殺的故事。

AC米蘭vs國際米蘭: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08年10月18日,在米蘭城以北50公里遠的瑞士邊陲小鎮齊亞索,AC米蘭與國際米蘭進行了第一次交鋒。110年後,當兩隊又一次相遇,這其中走過的,是兩隊跌宕起伏的發展歷史和相愛相殺的交鋒故事。

AC米蘭創立於1899年,來自英格蘭的創始人吉爾平和愛德華茲把英倫的現代足球體系帶到了亞平寧半島上,並在初期就取得了成功。國際米蘭則是根出同源,關於引入外籍球員的觀念衝突讓他們選擇了脫離AC米蘭而自立門戶。這次分裂也體現出了當時義大利關於民族主義的政治分歧,很多人在思想上也都走到了十字路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

於是乎,AC米蘭選擇了更加註重本土球員的培養,而國際米蘭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樣,選擇了開放包容的運營模式。當時的文化衝突方面也是如此,AC米蘭代表了工人階級的喜好,而國際米蘭則是更加受到知識分子的青睞。眾所周知,這兩支球隊長期共用著同一座球場,而兩隊的球迷就在球場的南北看台分庭抗禮著。不過無論如何,義大利足壇因此加入了兩支豪門勁旅,而「米蘭德比」也由此應運而生。

說到「米蘭德比」,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朱塞佩-梅阿查,沒錯,他就是後來命名了球場的人。這位曾幫助義大利隊首獲世界盃冠軍的功臣,在米蘭雙雄都有過效力,尤其在國米,他曾大放異彩,並率領球隊兩奪意甲冠軍。在1929意甲元年,梅阿查更是在33輪比賽中攻入了31球,其進球效率堪稱恐怖。在1940/41賽季轉投AC米蘭後,他又輾轉於尤文圖斯、亞特蘭大等球隊,並最終回歸國米,退役後還有過在這裡的執教經歷。當然,在米蘭雙雄間都有過效力的球員有很多,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大羅和伊布了,還有他們的鐘擺過人、蠍子擺尾。在米蘭城,這些球星們都留下了屬於自己的痕迹。

當然,「米蘭德比」還有許多的別稱。比如「聖母德比」,這個更加文藝的名稱來源於米蘭大教堂塔尖上的鍍金聖母像,它是米蘭城的地標,在空中俯瞰著這座城市的子民們。又比如「煙花德比」,這源於2005年歐冠1/4決賽中米蘭雙雄的第二次遭遇,主場作戰且總比分落後的國際米蘭隊的進球被吹引發了爭議,球迷們積蓄已久的怒火在這一刻被引燃,雜物和水瓶訴說著他們的不滿,而在絢爛的煙火背後又包含著所有人的無奈。

義大利的人文歷史學家約翰-福特曾經在作品中寫道:「支持哪支米蘭球隊大多數時候取決於你生在哪個家庭,以及生在什麼時候。」誠然,這兩支球隊在發展歷史中都有著各自的興衰,並始終屹立不倒。AC米蘭的輝煌期莫過於 「米蘭王朝」了,在運籌帷幄的薩基和卡佩羅麾下,球隊收穫了16座獎盃和58場不敗,而隊中的荷蘭三劍客范巴斯滕、古利特和里傑克爾德還在1988年包攬了金球獎評選的前三位。國際米蘭的代表作則是由莫拉蒂家族締造的兩個「大國際時代」,大家更為熟知的肯定是後者,也就是那支創造了17連勝紀錄並最終實現三冠王的球隊。

光榮的背後,也有沒落的身影。AC米蘭曾經兩度降級,而國米也曾經多年無冠,但是它們卻又都能夠最終完成涅槃重生。作為曾經歐洲最著名的同城德比,如今的兩支球隊卻又一次遭遇了困境,在新老交替和財政問題的困擾下,米蘭城的足球陷入了低谷。老馬爾蒂尼與法切蒂、三劍客與三駕馬車、巴雷西與貝爾戈米、小馬爾蒂尼與薩內蒂、貝盧斯科尼與莫拉蒂……米蘭城走過了許多位功勛名將,而如今卻缺乏可以肩負起責任的新旗手,剩下的只有了大家的情懷。不過各位內拉祖里、羅森內里們不必心急,球隊的低谷只是暫時,復甦只待新的機遇。因為底蘊這東西,真的是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客觀存在的。

德國vs英格蘭:世紀懸案,歷史恩怨

英德足球之間,到底有多大仇呢?引用《觀察家報》曾在2001年說過的一句話:「整整一年改善英德外交關係的努力,可以被一場英德足球比賽就毀掉。」

作為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在世界足壇有著很多的宿敵,比如和阿根廷。德國亦然,他們和近鄰荷蘭足球也是較量了多年。但是和英德相比,這些球隊間的敵視程度還遠遠不夠。作為歐洲的兩大強國,地緣政治因素就奠定了兩國在各個領域的競爭關係。其實,這兩個國家本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在早年間並不對立。熟悉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英國的「漢諾威王朝」,而我懂的球迷們更是知道德國足球本就是自英國傳入。但是這一切都被戰爭所改變,兩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敵對情緒並不能隨時間消磨掉,反而激發了兩國本來的矛盾和衝突。而足球,就是在和平年代發泄情緒的一個途徑。喬治-奧威爾曾經說過:「體育,就是戰爭減去開槍。」此之謂也!

縱覽兩國國足的戰績,德國人憑藉著四個世界盃冠軍和三個歐洲杯冠軍的戰績毫無爭議地佔據著上風。相比之下,作為現代足球發源地的英格蘭,卻只有1966年本土世界盃中的一次奪魁經歷,但就是這座冠軍獎盃,成為了英德足球敵對衝突的導火索。在那屆世界盃的決賽中,英格蘭和西德在常規時間中戰成了2-2平,比賽來到了加時賽中,英格蘭隊前鋒赫斯特勁射擊中橫樑後又彈回草皮上飛出,由於球速較快,誰也沒能夠看清皮球是否完全越過了球門線。但是邊裁認定進球有效,於是英格蘭隊再一次獲得了領先,並最終以4-2的比分成功奪冠。

無獨有偶,2010年世界盃1/8決賽的英德大戰中,門線懸案再一次上演,只不過,這一次的受害者變成了英格蘭人。最終的結果是,蘭帕德的有效進球被裁判吹掉,三獅軍團也遺憾地告別南非。不過,這次門線懸案也是有著積極意義的,那就是它推動了門線技術的發展,這套「鷹眼」系統輔助裁判們能夠做出更加準確的判罰,而類似於英德這兩次「命懸一線」的疑案也將不復存在。

不只是懸案,英德的交鋒史中還有很多經典畫面,1996年,德國還曾在英格蘭承辦的歐洲杯上的捧起過冠軍獎盃,這對於英國球迷來講堪稱恥辱。其他的經典有很多,比如在1970年墨西哥世界盃中蓋德-穆勒的加時賽絕殺,比如2001年在金童歐文率領下的那場5-1的「慕尼黑大捷」,還比如在1990年世界盃半決賽失利後萊因克爾的那句「足球就是雙方各派11人,120分鐘後以德國人的勝利來結束的遊戲」……每當英德相遇,最不缺少的就是談資,甚至是在兩隊都處於低谷的時期。2000年歐洲杯小組賽,青黃不接的英德雙雄再次相遇,1-0,英格蘭也終於時隔34年後再一次在世界大賽上戰勝德國,沒錯,34這個數字意味著上一次的勝利就是那次充滿懸疑的世界盃決賽。當然,最終兩隊都沒能晉級淘汰賽,羅馬尼亞和葡萄牙在這個死亡之組實現了勝利大逃亡。

除了對立,也有統一;除了敵視,也有溫暖。最近的一次是波多爾斯基的國家隊告別賽,而最遠則要追溯到一戰時候的「聖誕停火」。1914年的聖誕,對峙的英德士兵自發休戰,並走出戰壕進行了一場和諧友愛的友誼賽——在這一刻,無關生死卻高於生死的足球,真的做到了「西線無戰事。」

曼聯vs利物浦:兩代霸主雙紅會,此恨綿綿無絕期

作為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和「宿敵」一詞很有聯繫。國家隊層面有德國、阿根廷等宿敵,而國內也有各種德比,北倫敦德比、曼市德比、利物浦德比……但是結怨最深的,還是利物浦和曼聯之間的「雙紅會」。

至於到底有多大仇呢,不如想一想,你親眼見證過兩傢俱樂部之間有過轉會交易嗎?

首先,這兩座城市很近,一條M62高速讓它們之間只剩下了1小時的車程距離,地理因素為兩隊的競爭關係先埋下了伏筆,而剩下的事兒還得從工業革命說起。那時候的英國是世界霸主,利物浦和曼徹斯特兩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業城市,曼徹斯特以輕工業著稱,而利物浦則是依靠港口發家致富,也是臭名昭著的「三角貿易」的重要支點之一。起初的曼市要依靠利記的港口來進行貿易,利記則趁火打劫、提高稅收,這引起了曼市的不滿,於是他們決定要修建運河來開闢新的航線。隨著運河的開通,兩座城市的形勢發生了逆轉,利記走向衰敗而曼市逐漸崛起。這就像是利物浦和曼聯兩傢俱樂部的形勢,早年間的利物浦在香克利的率領下佔據著絕對的上風,但是近些年,曼聯在老爵爺弗格森的帶領下成為了英超時代最成功的球隊,這種此消彼長的落差情緒也滋生了球迷之間的對立心理。

真正讓兩傢俱樂部成為宿敵中的最宿敵,是因為那兩次悲劇——慕尼黑空難和希爾斯堡慘案。不理智的狂熱球迷們竟然對這兩起人間悲劇進行了重點地嘲諷,這直接將兩傢俱樂部推向了對立的兩端。

弗爵爺曾經曰過:「我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把利物浦從xxx王座上踢下來!」而對於利物浦市的球迷們來說,無論是利物浦還是埃弗頓的球迷,他們幾乎都很憎恨曼聯。弗格森與達格利什是當年的最大看點,球員時代的兩人曾在蘇格蘭(預備隊聯賽)就有過交手,弗爵爺代表著流浪者,而達格利什代表著凱爾特人,可見兩人真的是天生的對頭。成為教練後,弗爵爺在雙方的交戰記錄中佔據上風,但是利物浦卻在達格利什的率領下統治著英甲,直到後來,達格利什還率領布萊克本在弗爵爺手中搶下了一個英超冠軍。主教練之間的競爭延續到了現在,穆里尼奧和克洛普兩位個性主帥的狂人之爭也同樣精彩。別忘了,還有利物浦名宿阿蘭-漢森的那句著名的打臉預言「靠孩子你什麼都贏不了」,這些爭鬥為雙紅會加足了戲碼。

近幾年的雙紅會,最大的看點是蘇亞雷斯和埃弗拉的那次歧視風波。2011賽季首回合的雙紅會賽後,埃弗拉投訴蘇亞雷斯對他種族歧視,蘇牙也因此被判罰8場禁賽。而在次回合交手時,蘇牙拒絕和埃弗拉握手,再一次引起了風波。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以互懟聞名的加里-內維爾和卡拉格的解說組合,這兩名雙紅名宿實力詮釋了什麼是「相愛相殺」。

有趣的是,利物浦和曼聯的第一次交鋒就是生死戰。1894年4月28日,英甲副班長曼聯(時名為牛頓西斯)與英乙冠軍利物浦在升降級附加賽相遇,最終利物浦2-0獲勝,第一次獲得了頂級聯賽的參賽資格,而曼聯則是隊史中第一次慘遭降級。由此看來,這兩隊成為宿敵的確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巴西vs阿根廷:球王之爭,百年死敵

所謂最佳宿敵,就是用來互相成就彼此,用偉大的對手來激勵和鞭策自己變得更強。

巴西和阿根廷就是這樣,恩怨百年,而且一見面就是火星撞地球,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肯定是政治因素,畢竟作為南美洲的兩大強國,相互間少不了爭奪和摩擦;民族原因也很重要,這是殖民統治的遺留問題,巴西人認為自己的民族融合性強而阿根廷人認為自己的血統更加純正;還有經濟原因,兩國經濟的此消彼長讓國民之間形成了心理上的抗衡。這一切讓巴阿之間逐漸對立,這種情緒也自然而然地延續到了足球場上。

很多人都認為巴西vs阿根廷,就等於貝利vs馬拉多納。的確,他們是兩國足球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沒有之一,作為旗幟性人物被用來比較也是情理之中的。這一思路延續到了後來的大羅vs巴蒂以及現在的內馬爾vs梅西之中,巴西球迷們都希望內馬爾轉會巴黎後能夠收穫真正屬於自己的榮譽,進一步可以比肩梅西,而這其中,又有著另一層隱含的意思:「隔壁又出球王了,我們要加油啊!」話題回來,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是貝、馬兩位球王是真的無法相較高下,要我說,就算五五開吧!反正他們踢球水平之高,都好像開了掛一樣。

球場上最初的結怨是源於1978年阿根廷世界盃的那場無頭公案。當時實行的是雙小組賽制,也就是在小組賽結束後再進行新一階段的小組賽,小組第一直接晉級決賽而第二晉級季軍爭奪賽。當時的巴阿在小組中相遇並互交白卷,這間接導致了主場作戰的阿根廷需要在最後一場比賽中凈勝秘魯4球以上才可以晉級決賽。最終結果令人大跌眼鏡,阿根廷6-0狂勝秘魯並最終本土奪魁,成就了國家英雄肯佩斯,而巴西只拿到了季軍。

1982年,兩隊再次在世界盃相遇,巴西隊3-1獲得了勝利,而本場的焦點卻在於初登世界盃舞台的馬拉多納的那張紅牌。1986,屬於老馬的世界盃自不用說,到了1990,巴阿交鋒再一次引發了爭議。這一次的勝者是阿根廷,憑藉著馬拉多納的神奇助攻,「風之子」卡尼吉亞單刀破門。更迷的是,多年後老馬在接受採訪時無意中透露,在比賽中巴西隊後衛布蘭科要水喝,於是阿根廷隊醫就順勢遞過去一瓶「迷魂散」,導致布蘭科全場處於迷離狀態。此事真實與否已無從知曉,不過這為兩隊的交鋒史又添上了一筆仇恨。1995年美洲杯半決賽,巴西隊前鋒圖裡奧手球停球後破門,幫助球隊2-2逼平阿根廷,並在點球大戰中最終獲勝。到了21世紀,巴西隊佔據了上風,在2004到2007三年內,他們分別在美洲杯和聯合會杯的決賽賽場上擊敗了阿根廷。

毫無疑問,巴阿是世界足壇最出色的球隊之二。2018世界盃,希望巴阿兩強能夠重拾過去的輝煌,在歐羅巴大陸上一劍封喉!

皇馬vs巴薩:世紀大戰,最佳宿敵

文化產業常被當做政治工具,而足球又是體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皇馬自不用說,它叫「皇家」是位於「馬德里」的球隊,它的背後是政府和皇室,代表著正統;巴薩則是加泰羅尼亞的一個重要的象徵,也是這個民族的典型代表,加泰渴望著獨立,於是巴薩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這個渴望的載體。民族矛盾也好,地域衝突也罷,至少在足球領域,這兩支球隊都給球迷們帶來過足夠多的快樂,它們的針鋒相對也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談資。曆數皇薩大戰,經典無數,它們是一生的死敵,有著百年的恩怨,卻又一同代表著西班牙足球,征戰歐冠,榮譽無數。

說到皇薩恩怨,就不得不提到當時的西班牙佛朗哥政府,獨裁專權是其主要的特徵。皇馬是保皇一族又是首都球隊,它作為西班牙的代表被重點扶持,而當時的皇馬也在歐冠賽場上收穫頗豐。反觀日常嘲諷中央的巴薩,當時的西班牙內戰剛剛結束,加泰民族支持的反皇一派落敗,自然會受到重點的打壓。在這一時期,巴薩曾因球迷噓國歌事件被禁止在主場比賽6個月,俱樂部功勛主席甘伯也被勒令下課,另一位時任主席索諾爾更是因不滿獨裁統治而被秘密處決。另外就是那一場至今仍是很迷的11-1,當時的國王杯半決賽首回合皇馬在客場0-3輸球,回到主場卻以11-1的大比分強勢逆轉。關於這場比賽也是眾說紛紜,但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皇薩矛盾已激增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皇薩交戰史上不乏經典。1994年1月8日,巴薩曾在主場5-0大勝皇馬,而一年後,皇馬又以一個5-0還以顏色。之後就是夢之隊與銀河戰艦的此消彼長,兩隊球星各領風騷,普約爾和勞爾成為了兩隊的旗幟,現在則是C羅和梅西成為了兩隊各自的靈魂人物。而梅西出道時的成名作就是2006/07賽季國家德比的那場3-3,在比賽中他的帽子戲法幫助巴薩力挽狂瀾。當然,如今國家德比最流行的就是「曬球衣」,梅西曾在伯納烏球場進球後選擇了曬球衣的慶祝動作,而幾個月後,C羅帶領皇馬在西超杯中擊敗巴薩,進球後的他同樣選擇曬球衣來回擊。

皇薩兩隊水火不容,但是歷史上卻有很多球員有過「叛逃」的經歷。大家都熟悉羅納爾多、埃托奧、路易斯-恩里克等人的故事,當然最著名的就是被扔了豬頭的菲戈。還有兩個人也同樣值得關注,他們是舒斯特爾和迪-斯蒂法諾。迪-斯蒂法諾其實並沒有效力過巴薩,但是他的所有權有一半卻是屬於巴薩。最終在這場爭奪戰中,巴薩選擇了放棄,一部分是因為當時的政治壓力和不明的資金來源,另一部分則是因為當時隊中已經有庫巴拉這樣的核心。無論如何,迪-斯蒂法諾在皇馬繼續了自己的征程,一個傳奇球員的生涯故事也從此開始了。

無論爭端如何,不可否認的是,皇薩的球迷都是幸福的。他們的主隊是世界頂級的豪門,有著極其高的聲望,更坐擁榮譽無數。而對於這兩傢俱樂部來說,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

番外:國安vs申花,中國版「國家德比」

足球,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是城市文化的代表之一,並且常常會對文化產生一定的影響。雙紅會是如此,國安申花之間的德比亦然。

國安與申花,其背後更多的含義是北京與上海的城市之爭。一個是「帝都」,一個是「魔都」;一個是社會主義大國的首都,一個是環太平洋的國際化大都市;一個是莊嚴肅穆的政治中心,一個是現代發達的經濟中心……而且房價還都高不可攀,如此可見,兩個城市之間的競爭自然是十分激烈。和上述的利物浦和曼聯一樣,作為大都市的城市名片,足球也自然會被用來比較,國安和申花這兩大傳統豪門自然而然地就成為了被比較的對象。

隨著人和隊的升超成功,北京和上海其實都有了自己的德比,也有很多球迷們認為之前的京津德比和近幾年的上海德比已足夠火爆。但是,只有京滬德比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德比」,才是歷史底蘊的一種傳承。縱覽中國足球職業化以後的諸強,大連萬達(大連實德)已消失匿跡,廣州恆大淘寶隊還只能算是新貴,山東魯能則似乎更加與世無爭,其餘的諸如天津泰達、遼足等球隊則是幾經沉浮。再加之上述的兩大超級城市間的競賽,讓京滬德比備受關注。

9-1,自然是必被提及的一場比賽。當時剛剛1-5慘敗大連萬達的國安隊強勢反彈,在主場痛擊老對手上海申花。這是冰與火的故事,國安隊卡西亞諾、岡波斯、安德雷斯聯袂為球迷們鋒線上了一頓饕餮大餐,而申花方面讓人記住的卻是范志毅流下的淚水。賽後,北京球迷們打爆了足球節目的熱線,次日的報紙也被搶購一空,這場比賽令所有球迷們難忘,無論是北京球迷,還是上海球迷。

其實,京滬實力上差距本不大,甚至兩隊在長期時間中無法實現對對手的賽季雙殺。2001賽季,申花曾雙殺國安,而國安的復仇卻一直等到了2014賽季。一場3-0,終結了國安隊的多項尷尬歷史,包括20年在虹口足球場的不勝,以及對申花無法雙殺的尷尬。

現在的北京國安多了「中赫」,上海申花多了「綠地」,不變的是恩怨情仇的兩大豪門間的交鋒故事。兩隊在近幾個賽季均遭遇了不同的困境,也期待著它們能夠有朝一日能夠再次默契地以爭冠者的姿態來進行這場「京滬大戰」。

提名

阿森納vs熱刺

羅馬vs拉齊奧

博卡青年vs河床

多特蒙德vs沙爾克04

凱爾特人vs格拉斯哥流浪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文老師 的精彩文章:

頭條看西甲:又一個梅西奇蹟

TAG:雅文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