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豆瓣9.4,BBC的這部大片太厲害了

豆瓣9.4,BBC的這部大片太厲害了

說到紀錄片,不得不服BBC

不管是自然,還是人文,都能拍出傑作。

2016年的《地球脈動》第二季,更是獲得了豆瓣9.9的高分。

誰能想到,有朝一日看個自然紀錄片也能內牛滿面呢。

攝人心魄的美,就會讓人禁不住流淚。

今天這部BBC新推出的紀錄片,講述的是人文之美。

《文明》

Civilisations

豆瓣評分9.4。

本系列的三位主講人分別是,歷史學家西蒙·沙瑪、學者瑪麗·比爾德以及戴維·奧盧索加。

他們緩緩走過六個大陸,三十一個國家,為我們帶來五百件人類文明史上的藝術品

49年前,BBC有一部《文明的軌跡》,講述西方文明的發展史。

作為BBC首部彩色電視紀錄片播出,成為電視史上的里程碑。

如今,2018年,BBC重新推出《文明》,將眼光從西方擴展到全世界

那麼首先,問題來了。

什麼是文明?

紀錄片先通過一場文明的毀滅告訴我們,文明為何物。

在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摩蘇爾,人們用了 幾個小時就毀壞了保存了幾百年的珍貴雕塑。

另一所城市的博物館館長,為了保存文物,不惜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暴徒讓他說出文物的藏匿之地,他堅決不肯。

在羅馬劇場,他被當眾斬首。

雖然駭人聽聞,但這就是正在發生的事情。

如果用一種感性的眼光來定義文明,那不妨從它的反方向入手。

當文明的對立面將其全部的粗暴與殘忍、狹隘與毀滅欲展現在我們眼前時,我們便知道了文明為何物。

從文明即將喪失的震驚中,從人類整體被摧殘的事實中,我們知道了文明的含義。

在南非的一個洞穴,考古學家找到了一塊七萬七千年前的紅赭石。

它不是一塊普通的石頭。

它的一面,鐫刻著規則的菱形圖案。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裝飾性圖案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設計,源於人們對真善美的原始追求。

這個設計,宣告了文明的開始。

在這個圖案之後,又過了四萬年。

從南非洞穴,來到西班牙洞穴。

這種紅赭石被用做了塗料

洞穴深處的岩壁上有很多原始的符號,比如紅色的圓圈,成倍地蔓延開來。

沒有畫筆或樹枝可以造成這種效果。

你一定想不到,這些圖案是用嘴弄上去的,將塗料與唾液在口中混合,然後直接噴濺在岩石上。

還有另外一些手繪圖案,很像牙牙學語的孩童隨手塗抹的作品,簡單的線條和成串的圓點。

那正是人類的兒童時期啊,剛學會握筆,隨意塗抹下心中的想像。

簡單質樸,但是有種原始本能的神秘力量。

另外,還有公元前三萬七千年的手板畫

這就像來自遠古的一個擊掌,一個問候。

令人驚訝的是,在印度尼西亞也發現了同款手板畫。似乎是不管在哪裡,人類都想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這些手板畫,跟之後的所有藝術創作一樣,超脫了創造者生命的限制

人類不僅關注自身,還開始複製生活的世界。

把看到的動物形象畫在岩壁上。

歐洲壁畫都是以動物為主,但是非洲壁畫中還有人類

並且還會以野獸化的形象出現,比如長著羚羊頭。

這源自於薩滿的想像。

在歐洲的岩壁上,獸人的形象出現較少。

因為,他們變成了三維立體的雕塑

1939年德國山洞裡發現了一堆碎片。

考古學家用了三十年,才發現這些碎片拼在一起是個人物形象。

一座用猛獁象牙雕刻而成的獅人雕像,距今三萬五千到四萬年。

這可能是最早的獸神。

異教的神話就是圍繞它們創造的。

一些小雕像還展示了原始生活中的生產及生殖行為。

比如孕育生命的大地母親,有著豐滿的胸部和臀部。

這些符號,即使不說,現代人也能一眼看懂。

畢加索說,沒有雕塑家可以超越舊石器時代的雕刻家們

他是位最具現代觀念的藝術家,卻對古老的藝術品和藝術家有著強烈共鳴。

這點在他自己的一系列公牛作品中也有體現。

有時候,任何爭論在作品面前都是無意義的。

比如這個小小的作品,一個女性的頭部,有兩萬兩千年到兩萬五千年歷史。

這標誌著,我們創作出了人類的面孔。

在地中海東部,西亞移民播下了歐洲第一個偉大文明的種子。

也就是米諾斯文明

它的遺址遍布各處。

米諾斯文明的文化風格,穿越了愛琴海,來到了聖托里尼島嶼。

公元前1627年,火山噴發,毀掉了港口城市阿克羅蒂里。

但是這裡的壁畫由於火山灰的保存,仍舊栩栩如生。

給我們再現了當時航海文明的繁華。

不管是自然景色,還是世俗景象,都是文明留下的痕迹。

公元前15世紀,米諾斯文明創造了無數小型傑作。

印石被按入溫軟的蜂蠟,可以當作隨身小飾品。

金戒指上繪製著女神或者女祭司。

好戰本質的邁錫尼文明,也深受米諾斯文明的影響。

在公元前1450年的一座邁錫尼戰士墓里,人們有令人驚艷的發現。

其中一件發掘出的物品,不足3.8厘米,最開始被泥土層層裹住,毫不起眼。

但清理過後現真

這是一枚戰鬥瑪瑙印章。

高解析度相片,讓我們看清了一切細節

這一物件的偉大,讓人瞠目結舌。

倒地身亡的士兵。

肌肉緊繃的將士,舉起長劍,即將刺下。

這是歐洲藝術史上第一次出現如此立體的戰爭場景

從中,你甚至能感受到骨骼碎裂,刀光劍影,血濺三尺。

這彷彿是3D效果,向你撲面而來。

荷馬在詩歌中,描繪過類似的戰爭場面。

但荷馬在這個作品的七百年後才出生,他居然在詩文中描繪出了這個他不曾見過的畫面。

因為文明,這些發生過的場面沒有成為歷史,而是成為了詩歌和雕塑,鮮活地永存於世。

就在邁錫尼興起之時,在中國西部有一段非凡的文明,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銅面具

劍眉、菱形眼睛、大耳朵。

關於這些面具的用途和製作者,至今沒有找到文字記載。

有人猜測,這是在降靈儀式中被巫師使用的。

但也只是猜測。

在公元前700年的雅典,不同階層的人生活在一場城市生活的大型實驗中。

雅典文化最突出的特徵之一,就是格外關注年輕健美的身材

這種身材,是政治和道義美德的象徵。

雅典也逐漸變成了追求人體形象的城市。

因此希臘藝術,幾乎不關心風景或者靜物,關心的是人體。

希臘雕塑家在兩百年內發展出了一項神技能,雕琢出的人體栩栩如生

變化如此之大,因此被稱為「希臘革命」

比如這一名傷痕纍纍的拳擊手,他的身體飽受摧殘,鼻骨斷裂,雙耳傷殘,臉上還有淤青和流血的傷口,

但你能感受到創作者的人文關懷,就好像這堆青銅已經成了這個男人的皮膚。

這名拳擊手的雕塑之所以有名,並不僅僅是技藝精湛

而是在於,藝術家用這種描繪現實的力量,向古希臘人所痴迷的身體文化發出了致命一擊

因為這名拳擊手,與早先那些線條優美結實的運動員相去甚遠。

它不僅傷痕纍纍,而且情感崩塌。

當時的社會對年輕的運動員瘋狂崇拜,但是美麗的軀體與飽受殘害的身體,僅有一線之隔。

這部作品,狂擊希臘文化的軟肋。

但希臘革命的問題,也很明顯。

比如這尊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女性雕像,就顯示出了過於追求現實主義的危險。

那是工藝品與人體之間模糊而危險的邊界。

這是第一座裸體女性雕塑

這樣的雕塑在現在很常見,但在當時屬於驚世駭俗的。

當然也不僅僅是裸露的問題。

而是她的姿態極具誘惑性, 她的手想小心地遮蔽身體?還是特意指向了我們最想看的部位呢?

這是一次直白的挑逗嗎?

沒人可以定義。

《文明》這部紀錄片的精彩之處實在太多。

精美的畫面,向我們直觀展示了文明帶來的震撼。

三位講解人富有激情的講述,又把我們帶回了文明發生的那個瞬間

而且並不是集中於乾癟枯燥的歷史知識,而是發生過的現實。

這一切,都是人類智慧的閃光之時。

它們並非高高在上的存在,不是冷冰冰的存在,而是深刻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和審美,帶著生者的情感溫度

這也是為什麼,跨越幾千年幾百年的時間長河,這些文物依然能打動我們。

這是文明的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雜誌 的精彩文章:

又喪又扎心,但還是要給這劇9.2分。
尺度大得沒眼看!這部片一邊開黃腔,一邊拿大獎。

TAG:電影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