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逃不開與父母相處的痛?哪怕學了那麼多心理學!

逃不開與父母相處的痛?哪怕學了那麼多心理學!

文 / 幸知在線 鍾捷 Ally

你上一次跟父母相聚,是什麼時候?

跟他們在一起,你開心、安全、舒服,還是壓抑、痛苦、彆扭?

都說家是最幸福最溫暖的港灣,是最堅強的依靠。然而,家對於很多人來說,如同瘟疫般避之不及。

40歲的前同事秋子,準備賣掉自己的房子,舉家遷往非洲。朋友們都很不解,秋子夫婦在上海工作生活都非常穩定,而且明明再等一年,他們就有機會到澳大利亞定居,為什麼非要現在費力出國,移民到一個他們都不喜歡的地方?

秋子說,前幾天,她因為爸爸生日回了老家。不幸的是,媽媽又跟她吵架了,指責她沒良心,不把錢借給弟弟買房子,不幫侄子跑關係換學校,每月給的贍養費太少,回家次數太少等等。

秋子很委屈:

弟弟買房,我已經給了10萬,其中兩萬還是用信用卡套現;侄子換學校的事兒,禮也送了,飯也請了,人家就是不給辦;贍養費更是讓人生氣,相比幾個鄰居家的孩子,我給的最多了!

至於回家次數太少?——每次回家都吵架,做什麼都是錯的,誰願意回來?!我再也不想回去了!

可是這話,秋子沒法對她爸媽說出來,她媽會哭天搶地,指責她不孝。她對諮詢師說:「我知道我媽只是心疼我弟,她也是太著急了。」

在丈夫說可能去非洲出差時,秋子心動了,為了逃避跟父母接觸,他們決定舉家搬遷。

「我逃到了國外,你總不能要求我了吧,我也就不用再回來了吧。」

近幾年發現一個現象:每到節假日,尤其是春節後,會有更多人前來諮詢。諮詢中談到的,全是和父母有關的憂愁苦惱。

秋子說:「每次回家和父母相處後,我都需要找諮詢師聊一聊,釋放我的壓抑和委屈。」

確實有很多人,他們或者正值青春叛逆期,或者已年逾不惑,甚至五六十歲,雖然自己早已脫離父母多年,仍然無法跟父母相處,躲不開父母的影響。這是因為,他們在心理上和父母分化不足,無法擺脫父母的控制。

家庭治療大師BOWEN說:

父母和孩子在心理上越不分化,孩子越會試圖在地理空間上和父母拉開距離,誤以為在空間上「離開」了父母,就標誌著自己的獨立。

很多年輕人畢業後,更傾向於留在離家很遠的城市工作、結婚,除了「大城市發展好」、「我愛的人在這裡」等表面因素,往往更有心理上的深層原因——逃離父母,逃離原生家庭!

不可迴避的事實是,原生家庭是很多人巨大痛苦的來源,平時的小長假相聚,抑或平時父母的短暫來訪,都會讓為數驚人的成年男女感到無助至極,難以相處。

在外打拚的單身男女,難免經常想念家鄉和父母,偶爾回到家裡,回到熟悉的環境,吃到熟悉的美味以解思鄉之苦之後,會發現和父母的關係中,曾經的那些問題仍然存在,並不會因為平時的相隔就自動消失了。

對已婚的人來說,帶著配偶回家這樣的事,會激發出很多矛盾和不和諧,甚至對於很多夫妻來說,「要不要回你家」,本身就是一個不小的矛盾。

尤其是一些結婚多年的夫妻,兩個人與對方家族的關係已經有了嚴重的隔閡。帶著矛盾和衝突底色的「原生家庭聚會」,從來就不是讓人心身愉悅的事情。

回家,對我們來說,意味著「團圓」和「團聚」,在心理學意義上,所謂團圓團聚,是一種「在一起」的感覺,這樣的「在一起」,不是指身體待在一起,比如待在一個房間里、坐在一個桌上吃飯、躺在一張床上睡覺,而是一種精神上、心理上的「在一起」。

從這個角度看,有多少在一間房子里生活、在一個鍋里吃飯、在一張床上睡覺的夫妻,其實早就「不在一起」了。

不管你是否能意識到,在意喻「在一起」的時間裡,你的潛意識會體驗到早已「不在一起」的痛苦,甚至會無意識阻擋這樣的痛苦進入意識。

這也可以解釋很多姐妹說:我學了很多心理學知識、溝通技巧、人際關係模式,朋友們稱我「溝通大師」、「共情專家」、「半個諮詢師」,但,一見父母,就被打回原形。

「面對父母,我永遠無法控制我的情緒。」

因為,你對父母有太多的情緒,未曾被看見,無從釋放。

然而,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讓我們壓抑很多對父母的不滿和恨意,只表現出所謂的「孝」。所以,即使心不甘情不願,也要常常與父母相聚。

如果不做深入分析,絕大多數人會把回家(尤其是過年回家)當做一件喜事,而這個被我們文化渲染成大吉大喜的「團聚」,帶給我們的也許是更多的痛苦和糾結。

過節回家,和父母在一起,如果你感到不快樂,你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首先,理解、接納、表達對父母的感受

在父母和我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之間不免會有很多摩擦、傷害,我們會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忽視、指責、憤怒等,同樣,我們也不可避免對父母產生不滿、抱怨、討厭等感受。

甚至,直到成年,我們也無法原諒父母。

沒有與父母和解的人,回家與父母相聚,相當於違背自己的意志,強行讓自己與不喜歡的人在一起待了幾天,這種不舒服可想而知。

然而,很多人並不能發現和接納自己對父母有「不喜歡」的感受,所以會強行壓制到潛意識內,讓自己更加痛苦難受。我們需要通過內在的不舒適感去覺察對父母的感受,這些感受,不管是愛還是恨,都是合理的。

如果,我們能夠對父母表達出這份感受,告訴父母「我和你們在一起真的不開心」,父母能做到理解我們。那就很完美。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勇氣直接對父母表達不滿,那也可以自己在內心表達,這種表達,會減輕我們60%的痛苦。

其次,與父母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

雖然空間上的距離並不徹底切斷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對於我們心情的緩解會非常有幫助。

我們可以盡量減少回家的機會,如果回家,盡量縮短在家的時間,也盡量減少與自己不喜歡的人接觸。平時跟父母合住或者距離父母比較近的人,可以通過與父母拉開空間距離,來讓自己感覺更舒服。

同時,還可以通過拒絕他們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來讓自己獲得平衡感。

最後,嘗試原諒自己過往所受的傷痛

知道不喜歡父母了,表達了,保持距離,這就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

前段時間,北大畢業留美學子12年春節不曾回家,發萬字長文討伐父母「肆意操控、衝突、炫耀」等。

他距離遠了,也表達了,他也恨了父母很多年,然而,現在依然在恨。

王猛發完這封長信,記者就採訪了他的父母,他父母說的是:「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他變成了這樣,覺得這個孩子就是偏執了點兒。」

萬字啼血涕淚長信,沒有換來他所期待的父母的「反省」,而是父母的繼續不理解。

懂心理學的父母知道,這是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出了問題。

但是大多數父母無法明白這個道理,包括曾經有意或無意傷害過我們的父母,作為他們的孩子,我們是否還要像王猛一樣,繼續懷恨一生?我們是否有別的選擇?

當然有!即使,我們的父母一輩子都不理解我們,不道歉。我們依然可以:

接納自己有這樣一對父母的事實,不再渴求他們的道歉和改變;

即使他們不愛我,我依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相信自己的生命非常有價值;

我可以活出自己的樣子,而不是父母的期待;

選擇愛自己,遠離和修復過往傷痛;

照顧好自己,為自己負責。

願你學會愛自己

— 諮詢師推薦—

鍾捷,女,幸知在線「犀利型」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視角獨到,睿智透徹,一針見血,快速幫助來訪者解決情感困惑。擅長處理夫妻婚姻矛盾,電話諮詢350一小時(會員價300),面詢500一小時(會員價450)。

或許你還想看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男人「作」起來,比女人更可怕
一個人對待性的態度,藏著他的真實人品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