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比死還可怕」

上癮
光澤
光澤
00:00/05:35
文/Island
圖/huaban.com
昨天看到一篇文章,題目是「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比死還可怕」。文章里提到一個觀點:家會傷人,一下子戳中了我的軟肋。我今天只想講一個沒有家庭暴力、沒有跌宕起伏,但卻無奈又悲傷的成長故事。
小島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兒時的記憶里甚至於貧窮,可她快樂而頑皮,即使經常闖禍挨揍,她也依舊覺得自己是幸福的。小島的學習成績很一般,每天放學了她都招呼著一幫小夥伴出去瘋,還有她最喜歡的斑點小土狗。五年級轉校後,小島突然變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優秀生。或許也就從那之後,她的父母對她寄予了過高的期待,因為他們再也無法失去每次開家長會校長都親自接待的虛榮感。
小島也曾多次試圖去相信父母說的「我們不會給你壓力」。可是偶爾失誤的考試成績卻讓父母的臉色瞬間變了,長達數小時的談話沒有讓小島明白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她只是隱隱明白了,她快不快樂似乎對父母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了。
上初中後,小島變成了叛逆的壞女孩。抽煙戀愛打架和老師吵架,沒有什麼她不敢做的,可她並不快樂。深夜的時候她習慣性地自殘,腥甜的血源源不斷地冒出然後被衣物吸收無痕。她只是羨慕,那些能依賴父母的同齡人。那段時間,小島和父母的關係很差。而他們只是一味用暴力和極端的方式試圖馴服小島。
有一天,父母對小島說,他們打算再生一個。小島激烈地反對了。母親卻說:你有什麼立場反對,難道讓我們指望著靠你嗎?小島沉默了。最後那一點火苗也被澆熄。她也終於明白,她終歸是一個人,無論是現在還是以後,她想為了自己而活。後來小島突然收心了,翻起了她從前鄙棄的課本,短時間內她的成績從年級倒數衝進了前30,她又一次變成了大家討論的對象,她卻依舊無所謂的樣子。小島的父母最終還是沒生二胎,或許是因為經濟壓力,或許是因為他們在小島身上又看到了希望,或許是因為對小島的愛。但即使是愛,也是一份不純粹的愛。
小島的父母對她的控制欲日漸增強,無論是穿著打扮還是出行自由,都必須符合他們的意願,一旦不符合,他們就採取極端的做法。小島內心抑鬱,卻又深知當下的自己尚沒有能力脫離原生家庭,唯有在一次次大大小小的爭吵中宣洩憤怒。
有一次小島離家出走,父母找不到她於是一直聯繫她的一個朋友,每天哭訴。小島的朋友很是心疼她的父母,於是責怪小島。後來的後來,當一切平息之後,小島跟這個朋友說:我媽只是因為我戴了一頂毛線帽她覺得不好看而我沒聽她的話拿掉,就直接氣吐血。當時我找工作,我爸媽什麼都不管不幫我,等我找到一份工資高的工作後,又嫌這嫌那天天勸我換個工作,後來我聽他們的話辭職專心複習考公務員他們又嫌我沒工作沒收入。從小到大,這樣的事太多了,是我每天生活的常態。那天他們說要把我關起來,讓我哪裡都不準去,不準工作不準見人,我沒辦法才離家出走。這就是為什麼我有家不敢回不想回。
朋友說:如果當時你多跟我講一些,或許我就理解你了。
可是小島的這個朋友,認識她快9年了。她的原生家庭也不算圓滿幸福,她也無法輕易理解小島和家人的羈絆,更別說一般人了。只要不存在家暴、性侵這些嚴重的問題,父母的身份永遠是會被大家輕易原諒的。頂著愛的名義,以軟暴力囚禁一個人的人生,難道真的就一點錯都沒有嗎?
在小島大學畢業之前,父母不許她談戀愛,她剛一畢業,父母就催著她結婚。他們告訴小島,你要找一個什麼樣條件的人,要趕快結婚生小孩,不然別人家孩子都結婚了,他們會沒面子。小島問:難道我喜歡什麼樣的人,我以後過得幸不幸福不重要嗎?父母告訴她,她還小,她的喜好不一定正確,可是他們說的一定是對的,只要按照他們說的去做了,就一定會幸福,不可能不幸福。小島很希望她的父母告訴她:如果你暫時找不到那個值得託付終生的人,就慢慢找,爸媽永遠支持你。可是她只是苦笑了一下,這麼多年,她早就放棄了試圖改變她父母的想法。
小島有時候想,如果她至今為止,都表現得一塌糊塗,或許父母反而沒有那麼多要求和期待吧。或許她再軟弱一點,做個輕鬆的傀儡也好。
父母總是責怪小島,她不管做什麼決定,都是自己想好去做了,再突然告訴他們,這讓他們很擔心。他們責怪她自己在外面住,什麼都自己做,不夠戀家。可是小島想的卻是,如果有一個可以依賴的家,我也不想這麼獨立、這麼累。是啊,她無論是戀愛、學習、工作,生活上的所有問題她都習慣了自己考慮、決定、解決,因為她知道說出口換來的也只是責罵和不理解。她知道這些話一出口,必定又是一場疲憊的爭吵,於是她閉口沒說,她只是快快收拾了一下,道別後走了。
講完這個以第三人稱敘述的我的故事,我想說的不是勸大家都脫離原生家庭吧。如果可以和父母維持或者轉換為一個良好的關係,這將是你很寶貴的財富。如果真的發生了一些無法原諒的事,那一定要尋求法律和社會的幫助,千萬不要忍受。而如果你和我一樣,長期處在控制的軟暴力之下,那麼就儘快獨立,通過自己的經濟能力實現距離上的分離,你可以不愛你的父母,但也不要恨他們,畢竟養育之恩是無法抹滅的。在不違背自己意願的前提下,盡量用溫柔的方式去對待他們吧。
其實不光是父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我們幾乎都無法改變。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對戀人不滿意,與其天天諸多抱怨,不如多花點時間提升自我,哪怕是多看兩集無聊的劇,至少省下了抱怨和不開心的時間並把這份時間花在了自己的身上。對原生家庭不滿意,即使天天和他們爭鋒相對也改變不了什麼,應該做的是努力工作,自己給自己一個安靜而自由的環境。所有的事都可以套用這麼個道理,這也不是雞湯,是實實在在地怎麼愛自己的道理。當你變得更好了,你就覺得生活越來越輕鬆,即使那些煩心事依舊存在。
原生家庭的不幸福會給人烙上性格上的缺陷,我雖然表面上健康而獨立地成長了,但內心深處卻搜集了敏感自卑陰暗暴戾所有的人性缺點。而這也導致我對戀人或朋友的要求會過高,有時候甚至於依賴。因為人總要有個支柱,一般人的支柱是家人,當我發現不可以把這個作為支撐,我唯有尋找替代品。而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明白過來,我可以並且應該對自己的朋友或戀人有要求,但我不能依賴他們,無論是情感上還是物質上。只有當友情和愛情升華到親情了,才是不可取替而可以依賴的。在此之前,我所有的依賴,都只會讓我過的無比勞累。
最後由衷說一句,我真的很羨慕那些原生家庭和諧甚至能和父母做朋友的人。


TAG:徐不服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