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赤子情深,他是誰?竟然搶救了百年老站的史料斷層……

赤子情深,他是誰?竟然搶救了百年老站的史料斷層……

來源:廣州鐵道報

謝紀泓外出講課途中留影。

搶救史料斷層 填補規章空白

——深圳站職工謝紀泓「編外」奇事記

本報通訊員 王香瑞 文

謝紀泓 黃曉程 供圖

他不是專業編輯,卻一往情深地搶救並填補深圳站百年歷史記錄斷層,編寫了《深圳站百年歷程》畫冊;他不是攝影師,卻在畫冊里為百年老站留下數百張珍貴的圖片資料。用一位曾在車站工作過的老書記的話說,他為深圳站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他不是法律專科畢業,卻凝聚15年心血編寫一部30多萬字的《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處理實務參考》,把自己多年運用法律規章處理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的經驗寫成書,傳承給鐵路後人。用中國鐵路出版社編輯的話說,這本書填補了中國鐵路客運圖書的空白。

他叫謝紀泓,今年63歲,是深圳站退休職工。

謝紀泓在審閱《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處理實務參考》。

千錘百鍊 艱苦中磨礪意志修鍊品性

「我年少時正逢文化大革命,17歲高中畢業時並沒學到什麼文化知識。1972年9月加入鐵路『大三線』建設隊伍,來到原懷化鐵路分局,在懷化電務段一干就是18個年頭。從事過電話機、電報機、通信電纜的維修工作;從事了8年基層管理工作,從車間黨支部書記到段行政辦負責人……

1985年7月,謝紀泓參加廣東省委黨校(原廣州鐵路局黨校分部)黨政幹部大專班脫產學習2年,系統地學習了政治理論基礎、鐵路運輸管理基礎、大專文化知識等。

他說,在艱苦環境中的18年工作經歷磨鍊了意志,培養了認真、細心、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好學鑽研的精神,是一生中的寶貴財富。

1997年8月,謝紀泓調到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客管部。領導讓他負責客運設備和「旅客意外傷害處理」兩項工作。處理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需要較為熟練地掌握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較為嫻熟地應對現場變化多端的情況。可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和工作能力對沒幹過鐵路客運工作的謝紀泓來說,完全一片空白。42歲的謝紀泓面臨著一個全新挑戰。

不懂就學!工作之餘,謝紀泓跑到新華書店。記不清翻看了多少本相關的法律書籍,他終於找到了《合同法適用500問》《合同法原理精要與務實指南》等。帶著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他學習書中適合鐵路客運工作實際情況的法律、法規知識。

他邊學邊實踐。一次,謝紀泓路過車站出站口,遇到一名旅客因拒絕為其攜帶的一名超高兒童補票與工作人員發生爭執。對於工作人員運用原鐵道部相關規定的耐心解釋,這名旅客說是內部規定,沒有法律效力。

謝紀泓對旅客解釋道,旅客必須憑有效客票乘運,這是《合同法》294條的規定。《客規》是行政性法律規範文件,是根據法律和國務院行政法規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約束鐵路旅客運輸合同履行中的所有參與者……這位旅客理屈詞窮,掏出100元人民幣摔在地上。

謝紀泓不卑不亢地說道,這就是你的不對了!你這個損害人民幣的行為違反了《人民幣管理條例》第6條……通過溝通說服,這名旅客補交了票款。

事後有人問他,你怎麼連《人民幣管理條例》都知道?他笑笑說,過去也碰過類似的事情,又不能和旅客硬嗆,怎麼辦?找依據唄。

10多年來,謝紀泓在處理複雜多變的各類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時,嚴格依法辦事、嚴控處事程序,把握了處理進程的良好工作方法。他依法處理了多起因列車晚點引起少數旅客索賠的案例;旅客未按約定時間辦理改簽、退票未果引起的投訴案例;還有補票案例、旅客人身傷害案例……

謝紀泓的讀書筆記。

謝紀泓編寫的《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處理實務參考》。

謝紀泓查閱的部分資料。

潛心研究 撰書指導解決客運傷害糾紛

經過5年的工作實踐,謝紀泓有了一些工作經驗和體會。他擔心這些會隨著時間的流失而被遺忘,2002年開始有意識地記錄、收集、整理平日工作中處理過的以及兄弟站段、兄弟局發生的各類旅客運輸糾紛案例,同時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自學,開始動筆編寫內部職工學習培訓資料。

2003年5月,謝紀泓調入深圳站擔任生產組織科科長。他編寫的內部職工學習培訓資料,經過不斷充實、修改,2007年編印成10冊一套的深圳站內職工培訓叢書。據他說,這套叢書中《依法處理鐵路旅客人身傷害事故問題研討》的小冊子,就是《鐵路旅客合同糾紛處理實務參考》的第一稿。

謝紀泓說,在處理旅客糾紛的過程中,需要豐富的現場工作經驗和一定的法律理論知識。既要排除各方干擾,準確掌握真實情況,了解每一個細節,並注重其內在關係的邏輯性,也要掌握溝通方式、方法和技巧。

不同的旅客有不同的訴求,這就要注意緩和、控制溝通氛圍。既要堅持原則,堅守法律底線,又要情理相融,體現人道主義精神。要把每一次處理旅客糾紛當做一次學習的機會,及時總結,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廢止了《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處理鐵路旅客人身傷害的法律法規和賠償的依據、計算方法有很大調整。這時,離崗休息兩年多的謝紀泓立刻意識到,必須搞一個與沿用了60多年的《鐵路旅客意外傷害強制保險條例》完全不同的處理鐵路「客傷」的計算方法。

他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夜以繼日地查找資料,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鐵道部的文件,整理出一套全新的處理「客傷」賠償依據、計算方法等資料,發給鐵道部運輸局客管處一位領導把關。

領導看到後很感興趣,「老謝,沒想到你搞得這麼細緻、這麼快。立即請示部領導全路發……」謝紀泓覺得這僅僅是處理鐵路「客傷」的計算方法和依據。處理包括鐵路旅客人身傷害在內的各類旅客糾紛,更應該了解和掌握鐵路旅客運輸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處理各類糾紛的法律依據、程序、要求、技巧等。

他意識到,由於鐵路各單位工作人員法律知識水平參差不一,不同糾紛的處理程序、過程、結果不同,有的甚至偏離了法律規定,使糾紛不能及時、妥善解決,損害了旅客或鐵路運輸企業的合法權益,影響了鐵路運輸企業的整體形象。

有感於全路目前還沒有一本專門針對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處理的專業書籍,他覺得應該寫一本這方面的書。

一個沒有讀過法律專業的人,要出一本涉及許多法律問題、邏輯嚴謹的書,談何容易!謝紀泓說,只能逼著自己去學習。

他系統整理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和學習體會,並就相關內容向法律界專家請教,與業內同行探討,在原《依法處理鐵路旅客人身傷害事故問題研討》一書的基礎上,大刀闊斧地修改、充實。

書中運用案例說明問題,涉及許多法律問題,寫起來要慎之又慎。有時為一個字、一句話要思考好幾天,搞清一個問題要花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很傷腦筋!

經過20多稿大的修改和數百次小的修改,2016年6月,謝紀泓編著的30多萬字《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處理務實參考》一書終於完成,由中國鐵道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的出版,為鐵路客運單位處理旅客運輸合同糾紛提供了指導和幫助。許多讀者說,這是一本實踐性很強的普法書籍。此書深入淺出、文理流暢、文字平實,理論聯繫實際,以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為出發點,非常實用。

謝紀泓在授課。

桃李芬芳 課堂傳授線上答疑不保留

謝紀泓長期在鐵路基層單位工作,處理鐵路旅客運輸合同糾紛積累了一些經驗。10多年來,他還作為鐵路客運兼職教師,在廣鐵集團管內或受原鐵道部指派及兄弟鐵路局、部分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邀請,在各種業務培訓班授課近300期,聽眾逾萬人次。

在講授過程中,他用平實的語言、生動的案例講解處理旅客糾紛的原則、方法、要求和技巧,與不同單位、不同層級的學員相互交流,取得較好的效果,受到學員及組織單位的好評。

2013年6月,原鐵道部在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舉辦了4期全路「旅客傷害處理高級研討班」,謝紀泓與中國政法大學、清華大學法學院、北京中級法院、律師事務所的教授、法官、律師同台講課。

在講授過程中,他用生動的案例講解處理旅客傷害的法律依據、處理的方法、要求和技巧。同時,他將自己耗時多年寫成的學習資料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員,受到熱烈歡迎。

之後,他又被原鐵道部指派在石家莊、南京、北京等地的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以及原鐵道部黨校舉辦的業務培訓班講課。

每到一處,學員聚精會神的求知目光讓謝紀泓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義。他把講義、課件留存在電腦里,只要學員需要都可以拷貝回去。

他說:雖然這是我多年來嘔心瀝血之作,但絕對不是私人財產,我要把它留給大家。只要對鐵路客運工作有幫助,我就感到高興與滿足。只有大家處理旅客糾紛的水平提高了,對提升鐵路旅客運輸服務工作質量,維護旅客和鐵路運輸企業雙方的合法權益,維護鐵路形象才有意義。

「您的課,最接地氣!我以後工作中遇到了棘手的問題,能得到老師您的點撥嗎?」

「我以前工作老混日子,聽了您的課,我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聽過他講課的學員紛紛留言,特別是在鐵路工作感到有些迷茫的學員。他們說:「謝老師的人生價值觀和敬業精神給我們樹立了榜樣。」

謝紀泓退休後,還經常義務為鐵路同行答疑解惑。前不久,謝紀泓接到兄弟局一名工作人員的來電,說管內一火車站發生了一起旅客意外傷害事故,負責客傷處理的是一位藏族女同志。

謝紀泓認真傾聽了這位藏族女孩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話慢慢講述,耐心回答了許多問題,還通過微信溝通交流,指導她依法依規處理好了這起旅客意外傷害事故。

1911年10月15日,九廣鐵路(華段)通車,首趟列車抵達深圳。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掃蕩布吉(現深圳東站)。

1949年10月,解放軍南下接管深圳,當地居民在車站歡迎解放軍。背後可清晰看到當時深圳車站的站名「深圳墟」。

赤子情深 搶救深圳站百年史料斷層

讓時光回到2003年,謝紀泓調任深圳站任生產組織科科長。除了組織、協調本科室完成安全生產工作任務外,他還自覺承擔了全站安全生產各類會議、各種活動的拍攝工作。

2008年春運遇上雪災,所有交通運輸全部中斷。在一次緊急調運安檢儀的途中發生了意外,為穩住機器,他手錶被砸碎,左手腕受傷。他到醫院做了簡單治療,當天下午左手吊著繃帶又回到春運工作崗位上。他用右手舉起相機繼續拍攝春運照片。別人以為他是出於愛好,卻不知他心中另一座宮殿,那就是為深圳站留存歷史圖片資料。

有一次,他無意中發現一個舊辦公桌抽屜里露出一沓沓陳舊的照片,拿起來一看,都是深圳站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老照片。這些照片可能因為舊火車站搬遷擱置在這裡,許多已經霉爛或粘在一起。

他頓時感到撿到寶貝了,同時心裡很難受,這麼珍貴的歷史圖片資料,就這樣被丟棄?車站歷史不能就這樣被遺忘!在徵得車站有關人員同意後,他在這1000多張舊照片里,挑出600多張還能「挽救」的照片帶回辦公室,每天中午休息時用數碼相機進行翻拍,用PS軟體小心翼翼地進行修補,最後刻成碟交還給車站相關科室。

2010年底,謝紀泓向深圳站時任黨委書記彙報工作,黨委書記談起深圳車站為慶祝即將到來的百年華誕,計劃在職工中舉辦百年老站徵文和收集深圳站「鐵路文物」等活動。謝紀泓想到了那些翻拍的老照片,想到了深圳站百年歷史滄桑巨變,在他內心深處,早就凝聚了記錄百年老站歷史的濃濃情懷。此刻,他的心愿就是要為車站做一件有意義的事——編一部《深圳站百年歷程》紀念冊。

2011年11月的一天,已經離崗休息的謝紀泓應車站領導邀請回站參加一個提升客運服務質量的活動,編輯《深圳站百年歷程》的工作自此開始。深圳站百年歷史年代久遠、史料斷層多,要儘可能地還原歷史談何容易?

首先遇到的一個大難題是收集新中國成立以來,車站「歷年職工人數、生產任務完成情況」和「歷任站長、黨委(總支)書記任職情況介紹」的資料。

車站一個世紀的發展雖經歷了數代鐵路人的傳承,卻沒有留下更多有價值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謝紀泓到廣鐵檔案館、廣深鐵路公司檔案館、廣鐵相關處(部)室、中南大學檔案館查找資料,並向廣鐵管內幾乎所有車務站段發出協助查找資料的請求函。

一次在食堂餐桌上與同事聊天,偶爾聽聞曾任建國後第二任站長的賈兆卿是在原長沙鐵道學院離休,他立即與中南大學檔案館領導幹部科聯繫。

在得到確切消息後,謝紀泓喜出望外,第二天就乘高鐵直奔長沙,用相機拍下了賈兆卿檔案中貼在「簡歷」上小小的黑白照片和在深圳車站任職的簡歷。

賈兆卿,抗日戰爭期間曾為陳納德將軍「飛虎隊」擔任過兩年英文翻譯。謝紀泓對這位抗日老前輩肅然起敬。「紀念冊如果不能把這些老前輩輝煌的過去展現給鐵路後人,我就有愧於他們!」他感覺肩上的責任更加沉甸甸。

他還上門訪談了一些八九十歲的老站長、老書記。謝紀泓說,奔波辛苦不算什麼,就是對有的老人家把他成當騙子感到有點難過。為了消除誤解,他拿著單位開的介紹信上門,老人家才將信將疑答應配合。就這樣,謝紀泓想盡一切辦法,不放過一絲線索,終於陸陸續續找到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

謝紀泓遇到第二大難題,是深圳站跨越100年的歷史圖片資料太少,尤其是新中國建國前的資料幾乎空白。

為了發掘更多的史料,挽救並填補深圳站百年歷史記錄斷層,他自費到香港鐵路博物館、深圳市博物館、廣鐵檔案館、深圳鐵路檔案館去找,上互聯網去「大海撈針」,終於淘寶式地淘到了:

100年前深圳車站建站的第一張圖片;100年前九廣鐵路全線通車開進深圳車站的第一列旅客列車圖片;民國初年深圳車站的圖片;抗日戰爭期間日寇「掃蕩」布吉(現深圳東站)地區的圖片;解放戰爭期間解放軍南下接管深圳,當地居民在深圳車站迎接解放軍的圖片;國家改革開放前後深圳站變化發展的一批珍貴的圖片資料……

挖掘出的史料大大充實了紀念冊的內涵。對紀念冊的撰文、編輯、英文翻譯等工作也同步進行。經過8個多月努力,多方徵求意見,數次修改不斷充實,《深圳百年歷程》紀念冊終於面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鐵路 的精彩文章:

春運故事:服務花開綻銅仁

TAG:廣州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