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經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月經病,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月經病,病名。是指月經周期、經期、經量的異常或伴經色、經質的異常;月經的非生理性停閉;或多次伴隨月經周期,或於絕經前後所出現的有關癥狀為特徵的一類疾病。以月經周期異常為主的病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不定期;以經期異常為主的病有經期延長;以經量異常為主的病有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時多時少;經色異常的有經來色淡、經來色紫、經來如黃泥水、月經來如膽水等;經質異常的如經來成塊、經來如牛膜片等;非生理性停經的有經閉;伴隨月經周期前後出現的病症有痛經、崩漏、逆經、經行吐衄、經行便血、經行身痛、經行發熱、經行泄瀉、經來浮腫等;絕經前後出現的病症有絕經前後諸症,年未老經水斷、年老經水復行、經斷復來等。

病例一,逆經病案。

患者閆X,女性,30歲,河北省灤縣人。1941年10月就診。

自述婚後已近十年未曾妊娠。一年前因患子宮內膜炎,久治不愈,在北京某醫院行子宮部分切除術。術後即閉經,每兩月左右逆經一次,血從口鼻衄出。近三個月來鼻衄較甚,且當經期即遍身出血泡,潰爛流血水,自覺陰道內有乾燥感,逐日增劇。雖經多方調治,但未獲效,乃求治於岳老。岳老察其舌紫、脈象弦數。結合癥候,擬診為肝熱氣逆,橫逆乘胃,胃絡受傷。加之胞宮留瘀,行經之時,血不下走,隨沖氣由受傷之胃絡反溢口鼻,而成經期吐衄。經血竄溢於脈絡之外,肌膚之間,故身起血泡。

處方:當歸10克 芍藥10克 茯苓10克 白朮10克 澤瀉12克 川芎5克 桂枝10克 丹皮10克 生桃仁10克 大黃10克(另包後下) 紅花10克。日服一帖。

同時針合谷、三陰交、關元、子宮等穴行瀉法數次。葯盡五、六劑,陰道有濕潤感,抵經期皮膚亦未發泡。繼服原方二十餘劑,月經得以重潮,諸症均消。再服原方一月左右,即因妊娠而停葯。以後足月順產一男嬰,舉家喜出望外,到處宣傳中醫醫術之神妙。

病例二,經閉病案。

王XX,女性,19歲,未婚,河北省灤南縣人,1977年就診。

自述閉經已八個月,少食乏力,口淡無味,日漸消瘦,食後腹脹,二便尚調。岳老診之,兩關脈虛,舌淡胖苔凈。病在中焦脾虛,氣血生化不足,致血海不充,不能下為月水。治當健脾以培其本,養血以顧其標。

處方:當歸15克 白芍12克 党參15克 白朮12克 雲苓12克 炙甘草10克 陳皮3克 半夏6克 木香 2克。每日一劑。服藥一周,月經即見來潮。隨訪:經期正常,近年已結婚生子云。

病例一之癥結主要在肝,病例二之癥結主要在脾。

例一肝熱氣逆,胞宮停瘀,致成逆經。故岳老用當歸芍藥散加大黃以養血平肝、苦寒通下,理肝體而瀉肝用;以桂枝茯苓丸加紅花活血行瘀,配合針刺疏通胞血下走之路。

例二脾血不充,血海空虛,以致經閉。故岳老用六君子湯補氣健脾以培其本,當歸白芍養血調經已治其標,佐小量木香,疏利氣機為行血之先導。兩案思考周密,立方靈巧,故臨證效如桴鼓。

崩漏不愈 求之陰陽

婦女在不行經期間,陰道內大量出血,或持續下血,淋漓不斷,稱為崩漏。血崩是大下血,血漏是慢下血。出血的機理,系沖任損傷,不能固攝所致。岳老治療崩漏,喜用膠艾四物湯、歸脾湯之類。肝鬱而下血者,加入香附炭。出血量多,重用黃芪補氣攝血,或大劑量使用霜桑葉、白芍炭、血餘炭以收斂止血,甚者以赤石脂、禹餘糧固澀之。對於因停瘀而漏下不止或兼有白帶者,常投以王清任膈下逐瘀湯取效。

崩漏日久,常見定時下血,一般療法效果不佳。岳老指出,對於這種出血,應當抓住證候的時間和空間,分析疾病病機與陰陽消長的關係,給予調理,使陰平陽秘,諸恙乃愈。

病例三,經漏病案。

陳XX,女性,30餘歲,唐山市人,1940年春季就診。

患經漏下血半年余,經中西醫多方治療,訖無效驗。求診於岳老時,症見面色萎黃,脈象細弱。岳老疏與膠艾四物湯等古今方數劑亦罔效。再細詢之,其出血時間只在上午,余時不見。岳老思白晝屬陽,上午為陽中之陽,考慮病情是陽氣虛,無力攝持陰血,故漏下見於上午陽旺之時。於是處以:熟地黃炭15克 白芍炭12克 川芎6克 當歸15克 附子炭6克 炮姜炭6克 肉桂5克。服藥三劑,經漏即止,追訪:長期未複發。

本案屬漏下日久,陰血大傷,陽亦受累,陽不攝陰,致疾病纏綿難愈。治療曾用治崩漏常法不能奏效,於四物、阿膠隊中投入艾葉助陽,其力亦微。岳老揆度病勢,權衡陰陽盛衰,放膽使用姜、附、桂等強有力溫經助陽之品,振興陽氣,固攝陰血,遂著手成春。可見治崩漏,調理陰陽之偏頗,亦不可忽視。

伏其所主 先其所因

岳老常言,治病「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才能抓住疾病的根本。對於月經病,他強調:如因月經不調而後生病,當先調經,經調則病自除;如因病而後月經不調,當先治病,病去則經自調。依照這些原則處理婦科病與內科病之間的關係,臨床常收到顯著效果。

病例四,經期頭痛病案。

患者XXX夫人,年41歲,印度尼西亞人,1962年春季就診。

自述婚後已二十年,初次妊娠為左側宮外孕,手術治療後,始終未能受孕,經檢査診斷為手術後左側輸卵管阻塞。月經不暢,且每逢來潮,則左側頭面作痛,兩乳作脹。此等癥狀已有多年,經治不愈。平時白帶不多,無其他不適。舌正常,脈弦細有力,尺脈帶澀象,眼瞼下晦暗。辨證為肝鬱氣滯挾熱。

岳老處方:柴胡3克 白芍6克 茯苓 6克 甘草1.5克 當歸6克 白朮4.5克 生薑3克 丹皮4.5克 黑梔6克 青皮3克 薄荷1克 陳皮3克 半夏4.5克 萸連8克 香附6克。每日1劑,共服藥6 劑。此後經期無頭痛,經血亦暢,量中等,除左脈稍滑大外,無其他異常。囑照此方,於下次月經來潮前再服3劑,以鞏固療效。

病例五,浮腫經閉,繼發子宮萎縮病案。

患者張XX,女性,38歲,職員,1974 年就診,病例號51702。

主訴三年前開始,面部及下肢浮腫,每當寒冷和勞累後,腫脹加重。伴全身無力,兩腿沉重,有時肢麻,食慾亢進,尿意迫急,小便清長,大便乾燥,每周二次。腹脹腰酸,頭暈心跳。曾在某醫院査血、尿常規皆正常,據謂可能屬營養不良性浮腫。病後一年,發生經閉,曾注射黃體酮、求偶素各10 針,未見月經來潮。白帶逐漸減少,以至全無。自覺性情亦有改變,急躁易怒,記憶力減退。就診前八個月,經某醫院檢査,診斷為「子宮萎縮」,謂可能因長期經閉所致,由於陰道粘膜亦萎縮,故無白帶分泌。既往月經正常,曾患肺結核,已鈣化,有「肝大」, 但肝功能無異常發現。體檢除面部及下肢浮腫(++)、肝可捫及、腹部叩之呈鼓音外,余無特殊可見。

岳老診之,脈虛弱,舌苔凈質淡。證屬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擬方:党參10克 炙芪10克 炒棗仁10克 炙草6克 白朮10克 茯神10克 當歸身10克 遠志肉5克 龍眼肉10克 廣木香3克 生薑6克 大棗5 枚(擘)。每日一帖。連服12劑,月經來潮,持續5天,精神面色均好轉,睡眠增加,頭暈減輕,尿窘迫感漸漸緩和,大便不幹。但面部仍腫,腹脹未去,繼服上方。半月後面部浮腫減輕,惟腰酸,白帶增多,舌苔稍白膩,脈虛。證屬脾濕下注,岳老議改用傅青主完帶湯加半夏8劑,轉服人蔘歸脾丸。一月後月經再度來潮,色正,一般情況甚好。

病例四先有月經不暢,後見經至頭面疼痛,故月經不調為本證,頭面疼痛為標證。病例五為先有浮腫,後有經閉及子宮萎縮,故浮腫為本證,經閉、子宮萎縮為標證。岳老根據治病求本的原則,緊抓住本證,結合疾病的體征,分析出前者病因是肝鬱挾熱引起月經不調,後者病因是氣血不足、心脾兩虛、水液泛濫而成浮腫。分別投以丹梔逍遙散加味和歸脾湯,使例四之經調而病自去,例五之病去而經自行。

總之,岳老診治月經疾病,既注意月經病與肝脾兩臟失調有關之常,又善察月經病和陰陽消長、各臟盛衰相連之變。緊扣病理,分清標本先後;機圓法活,從不拘泥一格。故常取平平無奇之方葯,求得卓卓顯著的療效。願借鑒以求長進者,宜深思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經 的精彩文章:

為人父母子女的必修課:怕冷、胃脹氣、四肢乏力、月經不調、臉黑的因緣所在
兩年的嚴重崩潰月經不調,到如今氣色紅潤,只需要它

TAG:月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