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排除主要病灶後,患者仍反覆發熱,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洛索洛芬都沒用……

排除主要病灶後,患者仍反覆發熱,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洛索洛芬都沒用……

導讀

為什麼我選擇了醫生這條路,一方面是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是我深深地愛著這個職業。

來源:醫脈通 作者:江山

GIF

為什麼我選擇了醫生這條路,一方面是生活所需,另一方面是我深深地愛著這個職業。

雖然目前醫患關係惡劣,但工作中仍有無數讓人感動的細節。就好比我身邊的這塊巧克力,看起來黑糊糊的,沒有任何特色,如果我不說,你肯定猜不到這是從加拿大帶回來的進口貨,自然不是所有進口貨都是好東西,但這塊巧克力,於我而言是非常寶貴的。因為它是一個患者家屬送給我的禮物,代表著患者及家屬對我們的信任,對我們的感激,以及對我們的友善。

這是一位80歲的患者,因病重轉入ICU,考慮是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經過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抗感染等治療,病情有所好轉,我們給予撤離了呼吸機,但準備拔除氣管插管時患者又出現發熱、呼吸氧合不好,遂重新上了呼吸機。

半個月內,患者反反覆複發熱,原因不十分明確。沒發熱的時候各項指標沒有異常,一旦發熱,呼吸氧合情況便不樂觀,所以一直無法脫離呼吸機。而且他的發熱是沒有規律的,但一般不超過39°C。

GIF

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發熱呢?

第一,我們從最常見的發熱原因開始排查,是肺部感染沒控制好導致的發熱?看起來並不像,自從患者使用抗生素後,感染指標一直下降,而且複查床邊胸片也提示肺炎吸收好轉。為了進一步確認,還給予患者做了胸腹部CT,證實了肺炎是好轉的。

第二,那會不會是別的感染灶呢?比如泌尿道、消化道感染?貌似也不支持,尿常規、尿培養結果沒有明顯異常,腹部B超、CT也沒有見到尿路結石、膽囊結石、膽囊炎、胰腺炎等,全身皮膚也沒有明顯破潰感染跡象。那導管相關性感染呢?比如深靜脈導管?通通拔掉後,留取導管尖端培養,都是陰性的。

第三,除了普通感染,那反覆發熱還需要考慮結締組織方面的疾病,於是我們做了風濕免疫方面的檢查,各項指標沒有明顯異常,患者既往也沒有相關病史,暫時也已將其排除。

第四,考慮為惡性腫瘤導致的腫瘤性發熱。患者10年前被診斷為結直腸癌,並且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恢復良好。但本次複查的胸腹CT沒有明顯的複發跡象,而且腫瘤標誌物沒有明顯升高,糞便潛血也是陰性的,實在沒有更多的證據去支持惡性腫瘤複發這個可能性。

為了找到發熱的原因,我們還請了相關科室會診,但也以失敗而告終。最後考慮是否有藥物熱可能,於是我們把可能的藥物都停了一遍,還是反反覆複發熱,事情發展到了很嚴峻的地步。

眼看著患者天天發熱,而且病情的發展就跟游擊戰一樣,我們給予冰敷或者使用布洛芬後,他便會退熱,可沒兩盞茶功夫,這體溫又會升上來,實屬讓人糾結。

更嚴重的是,患者一天比一天衰弱,眼神失去了靈光,臀部也逐漸出現了褥瘡。每天查房時,他都是對著我有氣無力地搖頭,似乎知道了自己接下來的命運,這讓我很痛苦。每天患者家屬探視時,都會唱兒歌給他聽,起初他聽著聽著還會笑,而後來,他似乎開始淡漠了這一切。

我們拚命地討論,拚命地查資料,到底下一步該如何進行治療,但仍沒有頭緒。

難倒真的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他離去嗎,我內心是不安的。我不想就這樣放棄,患者家屬也不想因此放棄,我們必須做點什麼。

GIF

繼續查找資料。

思來想去,目前很有可能還是腫瘤性發熱這個原因,但如何去證實呢?突然像一口老鐘敲醒了我,為什麼一定要去找證據支持它是腫瘤性發熱呢,如果我們針對腫瘤性發熱去治療,若有效,那就表示正確;若無效,再尋找其他原因。

翻閱了一本腫瘤學專著,提到了腫瘤性發熱這個診斷,該作者認為腫瘤性發熱有時候很難去鑒別,但「萘普生」這個葯有奇效。如果是腫瘤性發熱,萘普生就會起到退熱效果的作用;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發熱,那麼反之。

我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

由於醫院沒有萘普生這個葯,我唯有叫家屬去外面藥店購買。當他女兒把兩盒萘普生帶回來時,她望著我,似乎在問,「這個葯會有效果么?」我沒敢給她太大希望,只能說,「試試吧。」好在她們很信任我們,這點讓我莫大感激。

故事情節就這麼被華麗地逆轉了。

患者服用萘普生第二天,體溫開始下降,我告訴他女兒,「再等等。」第三天,患者病情終於有了好轉,精神也開始恢復,視頻探視時,家屬看到患者對他們招手,熱淚盈眶。第五天,體溫單上幾乎是一條平緩的直線,我們興奮無比。第七天,患者終於離線、拔管了。

很快,患者成功轉出ICU,回到了普通病房。那一天,老伴和女兒擁在他胸口上,痛哭了起來,對我們連聲感謝。

那一瞬間,作為一名醫生,你會覺得沒有什麼比這個時刻更幸福了。

患者最終是不是腫瘤性發熱呢,我們不敢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使用萘普生後,直到出院病情一直很穩定。那段時間我非常迷戀萘普生,它是我們所有人的救命恩人,是最大的黑馬,是決勝的武器。

無獨有偶,半年後我們又接管了一例類似的腫瘤患者,也是反覆發熱,歷史驚人的相似,先是使用各種抗生素,無效後回歸到腫瘤性發熱,使用萘普生後,立即扭轉局勢。

為什麼不是布洛芬,為什麼不是對乙醯氨基酚,為什麼不是洛索洛芬這些非甾體抗炎葯?他們都屬於同一類型的藥物,但是唯獨萘普生有天生神力,關鍵時刻能「起死回生」,這是為什麼呢?

經查閱資料,目前我們尚未確切為什麼萘普生會對腫瘤性發熱有如此獨到的作用。腫瘤性發熱畢竟只是一個排除性診斷,若腫瘤(現有腫瘤或既往有腫瘤)患者出現發熱,我們首先還是需要考慮感染治療,當效果不好時,不要執意地認為是抗菌譜不夠廣、抗菌力度不夠大導致的反覆發熱。但也不建議捨棄抗感染治療而直接認為是腫瘤性發熱,更合理的治療辦法應該是一邊抗感染,一邊尋找別的可能性,正所謂「騎驢找馬」,雙管齊下甚至是三管齊下才會有出路,畢竟每個患者都不會按照課本來生病,需要我們警惕,同時也需要我們經驗的積累,才能更順利地解決問題。

我希望大家看了這篇文章之後,關鍵時刻能想起萘普生這匹黑馬,其貌不揚,但特定情況下能氣吞山河、決勝千里。

我之前有分享過這個病例,但今天看到這塊巧克力之後,再回想當時的治療過程,仍然有很大的啟發。正如老主任所說,「對有意思的臨床病例進行不定時的回味是讓人舒服的,就像好酒一樣,日久彌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脈通 的精彩文章:

中國醫療的五大怪狀

TAG:醫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