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年低蛋白血症患者應用高蛋白腸內營養的臨床分析

老年低蛋白血症患者應用高蛋白腸內營養的臨床分析

老年患者營養不良的風險增加,導致營養不良發生率升高,一旦發生營養不良,較年輕患者更難恢復。在我院老年科住院患者中營養不良發生率也較高,直接影響患者併發症發生率和病死率,患者進食困難,攝入不足,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及重要臟器功能減退,低蛋白血症型營養不良發生率更高,給予高蛋白腸內營養,對於提高患者血漿白蛋白水平,減少水腫,提高免疫功能均有積極意義。

一、臨床資料

2008年3月一2009年6月本院老年科收治腦卒中、痴呆患者40例,全部因吞咽困難、發生併發症及應激狀態,出現低蛋白血症,依據營養學臨床診療指南,給予鼻胃管餵養。根據是否使用高蛋白腸內營養治療,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齡(75.6±8.7)歲,血漿白蛋白為(24.5±3.7)g/L;對照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齡(77.2±7.9)歲,平均血漿白蛋白為(25.2±4.1)g/L。2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

治療組人院後給予插入硅膠鼻胃管、留置,給予管飼腸內營養。氮:熱=1:100,蛋白質20%,脂肪35%,碳水化合物45%;餵養方法:採用24h持續滴注的鼻飼方法,用輸液泵控制滴注速度,採用第1天20mL/h,第2天遞增至40mL/h,第三天遞增至60mL/h,第4天遞增至80mL/h,使患者逐漸適應,減少腹瀉等不良反應發生,逐漸調整至每日總量1000mL,不足部分適量增加碳水化合物和水的攝人。

對照組插入硅膠鼻胃管、留置。按照傳統方法給予鼻飼流食,包括牛奶、藕粉、果汁、肉湯等,每日總量2000~3000mL。

監測指標:入院第1天抽取外圍靜脈血檢查血清白蛋白,每月複測1次。連續2個月。觀察治療期間的胃腸功能變化,包括反流、腹脹、腹瀉、便秘、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二、結果

2組血清白蛋白指標變化見表1。

2組臨床併發症發生情況的比較見表2。

三、討論

神經疾病的營養障礙問題很普遍,意識障礙、精神障礙、神經源性延髓麻痹、呼吸衰竭及嚴重併發症的患者,均可影響營養代謝功能,可引起營養不良,加重原發疾病,增加併發症,影響疾病結局。因此針對神經疾病患者的治療,應包括改善營養代謝狀態,合理實施營養支持。

2006年,中國腸外腸內營養指南中提出:當患者由於各種原因無法或不能正常進食,有營養不良或有營養風險的患者經口方式提供食物中的營養不足時,均應給予營養支持。老年人由於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而合成代謝減弱,易發生負氮平衡。血清蛋白特別是白蛋白是作為衡量蛋白質營養狀況最常用指標。當機體處於營養不良狀況時蛋白質代謝必然受到影響,當老年患者出現低蛋白血症時因機體抵抗力下降,易發生各種併發症,如感染、嚴重水腫等,嚴重威脅其生命。

低蛋白血症的後果可使病死率升高,併發症上升。住院時間延長,因此加強營養支持是對疾病進行積極治療的一個重要方面。臨床上因經濟原因及人血製品的控制,故通過靜脈補充白蛋白較為困難,給予鼻飼高蛋白腸內營養不失為一個有效、方便、經濟的方法。選擇高蛋白腸內營養,經鼻飼管緩慢滴注,長期應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態,促進疾病的恢復。

原作者:王磊

作者單位:北京市廣外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泡麵怎樣吃才最有營養最美味了
飯「粗」一點,營養更全面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