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太格探案之益生菌死亡事件

華太格探案之益生菌死亡事件

最近邱常健先生很困擾,不是便秘就是腹瀉,時間還總是不規律,晚上睡不著早上沒精神,失眠、口臭、焦慮,時常很抑鬱。做了一系列檢查後發現身體沒什麼其他問題,就是他的腸道菌群出現了失調,本來佔據優勢的腸道益生菌發生了大量死亡的事件,邱常健連忙請了江湖上大名鼎鼎的「華佗哥」來探案,「我的腸道益生菌到底是咋死的呢?」

「華佗哥」,本名華太格,傳說中古代名醫華佗的NN代孫,對於醫療、探案均有涉獵,是知名的醫療大偵探。

華太格接到委託,首先將腸道菌群的一些常識娓娓道來——

腸道菌群是人類最龐大的菌庫,也是最大的微生態系統,棲息著大約1000多種,100萬億個細菌,是人體細胞總數的10倍,其中包括了細菌、真菌、古菌以及原生動植物(甚至病毒)等種類眾多的微生物。腸道菌群與人體密不可分,是共生互利關係的統一體,又被稱為人的「第二基因組」。腸道內細菌總重量可達1-1.5公斤重。

腸道內多樣化的微生物在繁衍過程中逐漸達到種類和數量的平衡,這種平衡與機體的正常代謝密切相關,它會隨著人生中經歷的不同階段而發生變化。我們將這些菌群根據不同的生理功能被分為三大類:共生菌、條件致病菌和病原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了。

有害菌

數量一旦失控大量生長,就會引發多種疾病,產生致癌物等有害物質,或者影響免疫系統的功能。

中性菌

即具有雙重作用的細菌,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

有益菌

也稱之為益生菌,主要是各種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是人體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種維生素,參與食物的消化,促進腸道蠕動,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長,分解有害、有毒物質等。

尤其是近些年來,科學家對於腸道菌群的許多熱點研究表明益生菌對於人體的健康影響不僅局限於腸道,還有更多意想不到的作用,不同的菌群會對人類的免疫系統、大腦、肝臟產生影響,甚至還與許多諸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症、抑鬱症、癌症等疾病有關。同時,人體也對腸道菌群有影響,如情緒、作息會干擾腸道菌群平衡等。

益生菌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卻並沒有強大到能長生不老,她們像一位身嬌力軟的小公主一樣,十分脆弱。那麼邱常健的腸道益生菌們到底是如何死亡的呢?

華太格偵探對邱常健的飲食、用藥、運動和生活狀態進行了一系列的詢問和偵查,終於發現了他腸道益生菌大量死亡的真相:

真相不止一個,居然有六個之多!

第一類死因——益生菌們正常的新陳代謝

益生菌與其他生命形式一樣也有生老病死的過程,由於80%的益生菌與人體的免疫細胞相關聯,而人體的免疫細胞更新換代的周期大約是6到7天,所以腸道益生菌也就跟著換代了。也就是說,今天你肚子里的益生菌很有可能就是一周前益生菌的兒孫們。據統計,我們人體每天排出糞便重量的50%以上都是由細菌及其「屍體」構成的。

第二類死因——飲食不節

益生菌需要在一個相對舒適且穩定的生活壞境下,才能夠「茁壯」的生長,並最終完成維護人體健康的光榮使命。人們的日常飲食,如紅薯、山藥、香蕉、黃豆、胡蘿蔔、甘藍、大麥、香蕉、蜂蜜、大蒜、木耳、菌類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中具有菊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半乳糖等營養成分,就能夠為益生菌們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保證其健康成長,有助於益生菌的增殖。而高鹽、高蛋白、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則受到「有害菌」們的熱烈歡迎,這些重口味的營養會抑制益生菌的生長,甚至危害到他們的生存。另一方面的研究表明攝入酒精也會造成益生菌的過早死亡。

通俗點講就是益生菌們大多數是「喜好清淡的素食主義者」兼「清教徒」。

然而邱常健最近應酬太多,經常大魚大肉、火鍋刺身、煙酒不離身…這樣下來,不到兩個月,他腸道中的益生菌就紛紛被迫害身亡了。

第三類死因——濫用抗生素等藥物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雖然實際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嚴重,但各種藥物都不可避免的附帶一些輕微的副作用,比如「無傷大雅」的胃腸道反應,大家都習以為常,並沒有把它當回事。

但今年3月19日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文章用證據告訴我們: 在我們常服用的1000多種經FDA批准的正規藥物中,竟有超過四分之一的藥物都會影響腸道菌群!並且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非抗生素藥物!結果實在令人震驚。

我們的邱常健先生前段時間經歷過一場小小的病毒性感冒,其實只需要一些抗病毒治療與合理的休息就能在一周左右自愈,他卻按照老習慣吃起了抗菌葯,用他的話說「就是沒癥狀也要先吃點葯,把後面的炎症壓下去」。這種早已落伍的亂用藥觀念最終成了一把快刀,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嚴重的影響腸道益生菌的正常生長和繁殖,造成益生菌的大量死亡或者菌群的紊亂,有的菌群甚至被滅了族。

第四類死因——缺乏運動

運動可以使得人心腦血管更加健康,這是長久以來就得到驗證的事實。但是,去年12月的兩篇科學研究發現:運動同時也可以影響腸道菌群健康!不論是勤於運動的小鼠還是規律運動的人類,運動狀態時期腸道中的有益菌都高於他們自己久坐不動的時期,另外偏瘦體質者體內的腸道益生菌比偏胖體質者對於運動的反應也不一樣,會升高得多一些喲。當受試人從規律運動狀態又回歸久坐不動後,僅僅六周時間,腸道中的部分益生菌就大幅降低了。

平時不愛運動、能躺著就不坐著的邱常健看了看自己的大肚腩,重重地嘆了口氣~

第五類死因——精神壓力

近年來,關於腸道菌群的新研究發現,可謂盛況空前。雖然在人身上的實驗數據還非常有限,但科學家已經把焦慮、抑鬱、自閉、精神分裂、神經退行性疾病等跟腸道和微生物聯繫在一起了。關於「微生物-腸道-大腦軸」的研究也越來越明確,2015年10月16日,《自然》雜誌又一次特別關注了腸道和大腦的關係,在一篇新聞特稿中用了一張很有意思的圖片:

這腦殼裡,裝的像是大腦,仔細一看,居然是副大腸,裡面還布滿了調皮的微生物。多項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和人類的情緒是可以互相影響的。

邱常健最近常常熬夜趕工作,開會長途出差加班連軸轉。過大的精神壓力、疲勞的生活工作狀態或一些負面情緒,打破腸道菌群的平衡,滋生了有害菌,破壞有益菌的生存環境,導致其出師未捷身先死。

第六類死因——身體機能的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下降,特別是消化道功能的退化,腸道的益生菌群會發生改變或者流失。很多人患有口腔潰瘍、腸道疾病以及免疫力下降,都是由於益生菌的改變或者流失造成的。正所謂「心未老,腸已老,腸一老,身也老」。

邱常健先生拿到華太格偵探交給他「關於益生菌大量死亡事件」的調查報告後,不禁淚濕沾襟,想想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態,後悔莫及。

幸好我們的「華佗哥」給他開出了一個調節腸道菌群的小處方:

補充益生菌,華哥有妙招

多吃粗纖維,運動少不了

酒精少碰點,高鹽千萬別

保持好心情,多做深呼吸

每天睡好覺,腸菌保健康

註:本文中的科普人物「華太格」與「邱常健」均為筆者原創虛構形象

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作者:華東療養院外科主治醫師 周璐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醫曉護 的精彩文章:

老人反覆進食嗆咳,當心吸入性肺炎找上門
您了解腦卒中防治嗎?

TAG:達醫曉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