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一得閣,看中日書法聯展!202幅作品讓你滿目書香!

來一得閣,看中日書法聯展!202幅作品讓你滿目書香!

中日書家歡聚一堂。 金永平 攝

春深古風來,墨新花蕾香。本屆中日書法名家聯展,是新時代背景之下的一次翰墨交流活動。所展出的202幅書法作品,給人以久違的古雅清新之感。

佇立這些書作前,但覺滿目書香,神清氣朗!線條之剛柔,布局之張弛,章法之巧妙,可細品,可瀏覽,可圍觀。有些楷書作品雖有人間煙火氣,終無俗世浮躁感,讀之出神入靜,詩意盎然。有些草書作品洒脫而不放縱,筆意自然,一氣呵成。蘇子嘗雲「書初無意為佳乃佳」,巴金先生亦有言:「無技巧是為大技巧」。

沈鵬先生巨幅草書,恰恰印證了這一點。盧中南、田伯平等書家的楷書作品謹守法度,卻並不拘泥守成;王世征、舒乃仁等書家的行書作品,靈秀飄逸,書卷氣,晉人風;而日本的辻元大雲、市川蘭華等書法家,則在魏碑和漢隸的創作中,試圖找到自己最佳的表達方式,業已邁出新的步伐。

沈鵬先生向種穀萬城先生贈送書法新著。 周瑜 攝

藝術之美,美在持久。縱觀人類的發展史,能夠超越時空而成為人類永恆經典的藝術作品有幾?書法作為人類文明的承載者,不唯筆墨和技法,更講究時代性和傳承性。抱朴含真的筆墨,具有歷史的縱深感和文化的永恆性。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須臾而離也。可離,非道也。」書法藝術,一旦離開了她自身所特有的自然規律,即「道」,那麼所謂的「創新」,都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藝術之美,美在創新。徜徉在本屆書展的藝術海洋之中,我們會真切地感受到,書法家們在克服泥古和放縱兩方面所做的種種努力,以及他們嘗試在古意與新意中尋找支點的過程。

書法無國界,藝術有知音。

學生書作 傳承友誼

種穀萬城

今年是日中平和友好條約締約40周年,北京晚報創刊60周年。在這可喜可慶的2018年的春天,終於迎來了「第35回日中友好書道展覽會北京展」。本屆參展的有白扇書道會幹部作品44幅、日本第57回全國學生書道展大獎賽獲獎作品90幅。這次訪華團成員中也有3名學生參加。

他們將擔負起年青一代日中書法友好交流的重任。開展青少年間的交流,也是日中友好書道展覽會創辦人種穀扇舟和中國書法界老前輩們倍加關注的一項工作。我們清楚地知道這也是舉辦了35屆書法展的我們這代人的重要使命。

種穀萬城 (日本白扇書道會理事長)

回想起1985年,在千葉縣立美術館舉辦的日中友好書道展覽會,當時12歲的王衛權作為代表團的一員訪問了日本(團長張旭先生)。1992年,白扇會和北京日報社共同舉辦了「紀念日中邦交正常化20周年1992年日中青少年書法交流賽」。為參加日本展,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林浩基先生)一員的小學五年級學生單量來到了日本。北京展舉辦時,日方參展人員以及家屬、指導老師共63名訪問了北京(團長種穀扇舟)。

為參加1994年的日中友好書道展覽會,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穆永瑞先生)一員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吳昊訪問了日本。不管是展覽會或是參觀訪問學校或是青少年書法交流等等,長期以來白扇書道會同北京日報社以及各有關方面互相協助、共同寫下了青少年書法交流史。

中日書法少年切磋書藝。 劉平 攝

這一次又在歷史文化氣息濃厚的琉璃廠舉辦第35屆日中友好書道展覽會。值得一提的是日方90名學生的作品也同時在這裡展出,他們感到無比激動。另外這次訪華團員中還有3名學生,他們也將把在中國親身感受到的巨大收穫,帶回日本,讓更多的日本年輕人知道。我相信這些點點滴滴的努力,最終會給日中兩國的友好交流帶來莫大的益處。

2019年8月,將在日本舉辦第36屆書展。屆時也希望訪日代表團中有青少年參加。在書展期間還計劃開展青少年間的書法交流。預祝此展大獲成功。最後,對給與本書展大力支持和協助的日中雙方各有關人士,表示由衷的謝意!同時也祝願展覽會舉辦成功,祝願日中友好書法交流天長地久,更上一層樓!

書法教育 社會擔當

王世征

清人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當下也有人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這些話都有道理。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理應寫得一筆好字。記得幼時看到老中醫給我祖父開的藥方,雖是硬筆,那字竟十分美觀耐看,令人愛不釋手。我想,如果大夫的字很差,恐怕病人難以信服,以至未必敢吃他開的葯。

至於搞文化教育的,字尤須寫得好,更不待言。然而發展到今天,人們多用電腦打字,很少手寫。長此以往,社會的書寫水平只會越來越差,我們民族特有的書法藝術也將失去根基,想來實在堪憂。

王世征 (中國書法家協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北京文史研究館館員、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北京晚報每周刊出「墨緣」專版,又連續三十多年承辦「中日名家書法聯展」,以弘揚書法傳統文化、增進中日友好為己任,這是很明智的舉措。可惜的是,本屆聯展又增進了兩國少年書法佳作的展示,目光長遠,功效可期。

學習書法,「幼功」很重要。唐人孫過庭說:「學乃少而可勉。」少年時代,一張白紙,最易接受書法美的熏陶,從而為一生寫好字打下基礎。反之,小時候不能「學成規矩」,到中年書寫的不良習慣已然定型,再行矯正已很困難。

中國書法少年筆會現場揮毫。劉平 攝

由此想到,2011年教育部明令全國中小學一律創造條件,開設書法(寫字)課,以開展正規的書法教育,這無疑是一項有戰略意義的決定。自然,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亦不可少。為此,我祝願北京晚報承辦的有少年兒童作品展示的書法聯展越辦越好。

字倡手寫 書從楷習

樓宇烈

書法,顧名思義是「書寫的法度」,書法是對漢字很好的規範和普及。現在很多人提筆忘字,這是個大問題。在我看來,文化記錄的載體是文字,而不是拼音化的符號。縱觀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都選擇了拼音化的道路,但我們仍堅持使用文字,這讓中國文化得以傳承延續下來。

語音會因為地域遠近發生變化,如果只用語音表達,會出現文化斷裂,導致人無法交流的情況。但無論語音怎麼變,文字這個形式都不會變化,因此文字成為文化記載傳承、思想表達溝通的工具。

樓宇烈 (北京大學教授)

我發現,現在有些孩子從甲骨文開始學漢字,這是不對的。我國文字的發展統一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一個是六國文字統一後出現了秦小篆,到漢代進一步規範化有了漢隸書,到唐代就是楷書。這其中,楷書是最規範的,孩子們可以先從楷書學起,然後再學習生活中實用的行書。如果還有興趣,可以學習撰寫隸書、篆書、草書等各體文字。

總結一下,就是先認識到書法的基本功能,再去拓展延伸,最後上升到藝術層面比較好。 我認為孩子們一定要懂得書法的規矩,是先豎後橫,還是先橫後豎,是上下結構還是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等等。寫書法是用於交流的,如果你寫的東西大家不認識,或者寫錯了,寫得曲里拐彎兒的,大家就不認識。雖然現在有規範化的文字印刷,但如果書法寫得好,大家看著既舒服,也有個性化的成分。

日本書法家松田蘭華現場揮毫。石雄福 攝

所以我一直建議,我們的電腦一定要配置一塊手寫輸入板,輸入漢字時盡量手寫輸入。現在手寫技術很成熟了,而且我上網查了,手寫輸入板的產品種類非常豐富。我們大家都不要提筆忘字,如果忘記漢字就太可惜了,是把寶貴的文化遺產丟掉了。

如果這個願望實現了,我會非常高興。如果我們用手寫輸入板把漢字寫到電腦里,那列印出來的文章就是我的親筆書法,這會非常的親切,就是古人說的「見字如面」。我也相信,屆時我們對中國文字有更根源性的認識。 本報記者 張驍 整理

少年學書 興趣為先

薛元明

今年中日書法名家聯展恢復了青少年參展的部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明智之舉。青少年書法教育,關涉書法的「未來」。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有言:「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如果用在書法方面,則「少年書法強,則中國書法強」。

薛元明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評論家)

但不能不說,當下青少年書法教育面臨一個兩難:有利的是,出版發達,信息便利,資料繁多,各方面的條件很優越;不利的是,時間流動迅疾,學習任務重,各種名利等誘惑很多,分散精力,不易集中。有鑒於此,首先重在興趣的引導。先播下種子,條件成熟了,自然發芽生長,不要急於求成、急功近利,不要受所謂的金科玉律之束縛,失去了興趣就等於失去了一切。

其次是注重正確的方法。目前資料太多,讓人眼花繚亂,加上良莠不齊,各種「忽悠手段」層出不窮,從成人轉向青少年,需要甄別。不一定要名師,一定要「明師」。擇名師、選經典,良好的開始,就成功了一半。

三是嚴格要求,強調持之以恆的心態。書法非一日之功,需要多方面的文化修養。在學習過程中,將文化課學習、課堂學習和業餘時間學習書法有機結合起來,孰輕孰重,要區別對待,切忌過猶不及。練習書法的目的,重在提高自身修養,而不是過多、過早地介入很多展賽的漩渦。高標準、嚴要求,有人認為切忌「拔苗助長」,而人又豈是禾苗可比?最主要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來源 | 北京晚報·墨緣

編輯 | 蘇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晚報 的精彩文章:

關於孔廟和國子監的歷史知識,竟然還有這麼多你不知道的
元明清三朝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

TAG:北京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