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雨水養生 你應該知道的這些事!

雨水養生 你應該知道的這些事!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位於每年正月十五前後(公曆2月18-20日)。太陽到達黃經330°。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時段一般從公曆2月18日或19日開始,到3月4日或5日結束。

廣東省中醫藥傳統診療中心主任醫師毛煒介紹,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是搶晴播種的時節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毛煒指出,雨水不僅表明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氣溫的升高。雨水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雨水後,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回升到0℃以上,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已達3℃左右,江南平均氣溫在5℃上下,華南氣溫在10℃以上,而華北地區平均氣溫仍在0℃以下。此時雨量漸漸增多,則有利於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長,抓緊越冬作物田間管理,做好選種、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準備工作。

忽冷忽熱要防治疾病侵襲

毛煒介紹,農諺說,「雨水有雨莊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寶。」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廣大農村要根據天氣特點,對三麥等中耕除草和施肥,清溝埋墒,為排水防漬做好準備。但需要提醒的是,雨水季節,天氣變化不定,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已萌動和返青生長的作物、林、果等生長及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提醒在做好農作物防寒防凍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個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感冒等流行疾病的發生。

養生要防濕邪重養脾臟

毛煒表示,傳統醫學認為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她建議,在雨水節氣之後,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第一,調暢肝臟。要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

第二,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少食生冷之物,以固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第三,預防「倒春寒」。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這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所以,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過早減少衣物。

文|廣東科技報 郭靜

責任編輯 姚贊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