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先輩 踏青尋春!
戳藍色字關注我們喲!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有清潔明亮之意。意謂在這段時間裡,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溫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我們漢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外出旅遊的一段時光古人所說的「踏青」也大致就是指的這段時光。
清 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來鍛煉身體。
清明節的來歷及文化意義
從2008年起, 國務院明令每年清明節全國放假一天。清明節為什麼要放假? 清明節是什麼節日? 它是怎麼來的? 怎麼過清明節? 有何意義? 這對於當前正在開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或有助焉。小編為大家查閱了下列資料。
清明 , 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 。舊稱三月節 , 在陽曆的四月五日或六日 。 因為 2006年陰曆有個閏七月 , 接下來 2007年 、2008年連續兩年清明都出現在陰曆的二月 , 陽曆的時間只差一天 。 2009年的清明又是在陰曆的三月初九 (陽曆的 4月 4日 )。二十四節氣是以北斗星的斗柄在傍晚時所指的方向來定季節 , 這便是古書上所謂 「斗建 」 。 《淮南子 ·天文 》第一次完整地記載了二十四個節氣的名稱 , 北斗星指子則為 「冬至 」, 冬至後 105天 , 北斗星指乙 , 「則清明風至 」。 古人以為 , 萬物到了這個時期 , 都 「潔齊清明 」(《孝經緯 》),所以才把這一天所代表的節氣叫清明 。
清明本是農事節氣 , 四川農村至今流傳著許多有關清明的時令諺語和農事諺語 。
如 :「清明要明 , 穀雨要淋 。」「清明前後一場雨 , 勝似秀才中了舉 。」 「清明 、穀雨緊相連 , 浸種 、耕田莫遲延 。」 「清明播谷 , 小滿栽秧 。」「清明前 , 好種棉 , 清明後 , 好種豆 。」「清明種棉多結桃 。」 「清明種棉花 , 秋後大把抓 。」 「清明種瓜 , 車裝船拉 。」「清明種菜 , 有吃有賣 。」「雨水清明緊相連 , 植樹季節在眼前 」等等 。
那麼清明是如何從節氣變為節日的呢?這和中國古代三月上旬的另兩個祭祀性節———上巳和寒食是分不開的 。
清明從節氣變為節日是和中國古代三月上旬的另兩個祭祀性節日 ———上巳和寒食密不可分的 。
清明節文化內涵是前兩個節日文化的累積 。上巳節和寒食節的若干民俗事象也就構成了清明節的民俗內容
因此 , 我們可以用兩句話概括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的 「復活節 」, 清明節是中國的 「感恩節 」。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為一種文化群體性的文化符號 , 它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 對家庭和民族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 。
國務院明令從 2008年起 , 清明節全國放假一天 , 其意義在於讓我們世世代代不要忘記丟失這一珍貴的文化傳統 , 有利於清明節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 有利於啟迪和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覺 。同時 , 這也是對生命 、人和家庭的珍重 , 表明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擴大了新的視野 。
讓我們認真過好清明節 , 熱情地謳歌春天 , 擁抱自然 ; 感恩自然 , 感恩父母 , 感恩先烈 , 為創造一個美好幸福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而不懈努力奮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