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國藩:學習要求速、求熟、有恆、苦思

曾國藩:學習要求速、求熟、有恆、苦思

曾國藩在勸學篇中給諸弟的信中寫道「吾見家中後輩,體皆虛弱,讀書不甚長進,曾以為學四事勉兒輩:"一曰看生書宜求速,不多讀則太陋;一曰溫舊書宜求熟,不背誦則易忘;一曰習字宜有恆,不善寫則如身之無衣,山之無木;一曰作文宜苦思,不善作則如人之啞不能言,馬之肢不能行。四者缺一不可。"」

求速

在讀新書的時候,如果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往往沒有掌握整本書的結構、情節,不僅浪費時間,而且並不能掌握文章之要義。魯迅的小說《風波》里的趙七爺就一個字一個字地讀《三國演義》,這也是魯迅在諷刺他學問低。我們總覺得讀書太快是「走馬觀花」,不能得其中之要義,卻不知道「看新書要求速,不多讀就會陋鈍」,如果一直停留在一本書上,那你所知道的就只有那一本書上的內容,就會淺陋無知且愚鈍,不會拓寬視野。所以第一遍的整體 速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從整體上了解了書後,才能夠做細緻的研究。這是曾國藩總結的在初始階段積累的必要:「收效較速,取徑較便」。

求熟

曾國藩說:「先需用筆圈點一遍,然後自選幾篇讀熟。」這就是在第一遍求速的基礎上,力求讀熟。讀書之法「莫妙於設身處地,每看一處,如我便於當時之人酬酢笑語於其間」,此為熟讀。大多數人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所以讀完第一遍後,需要去溫習,「溫舊書要求熟,不背誦就易忘」,背誦絕對是掌握整本書的最好方法。古人大多崇尚背誦,像司馬遷、蘇軾、柳宗元等等都是從小就熟讀經史成誦,才有大筆如椽的文章傳於後世。背誦也非強背,而是力求熟讀成誦,只有文章成了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才能進一步加以提煉、整合、改造、創新,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見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有恆

「習字要有恆,不會寫便好比身上無衣,山上無樹」,曾國藩說的是習字,實際上也是在說讀書及學習,如果沒有恆心,和沒有做這件事是一樣的。曾國藩曾說過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恆」是曾國藩經常提及的,他還專門寫「有恆箴」給子弟。「恆」是無論環境如何、心情如何,都要堅持讀書、堅持學習,即便處於曠野之地,即便負薪牧芻,不必擇時擇地,只需堅持。如果一曝十寒,一切志向都成空談。而此「恆」也要從小事上進行積累,從讀新書開始,熟讀,再讀新書,再熟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此不斷積累,定能出口成章,養成曠達之心胸,從而達志。

苦思

「作文要苦思,不會寫文章,好比啞巴不能說話,馬不能行走。」寫文章要冥思苦想,仔細鑽研其中之理,斟酌字句,才能文采斐然。延伸到今日的說話做事上,也同樣是這個道理,說話做事,要三思後行,才會悅人從而悅己,而此「悅人」「悅己」是在守德的前提下。無論是作文,還是做人,都要「進德」。曾國藩在家書中尤其注重「進德」,他認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即便讀了再多的書,有再大的學問,情商再高,沒有德也究竟是行不通的。讀書便是為了養心、明德、止於至善。

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讀書、為人都是至善的,他交給我們的讀書之法也是值得我們認真體味、學習的。

常聽身邊的人說:上了班,讀書的機會越來越少了,一年都讀不到一本書,真後悔當時上學時沒有好好學習,多豐富自己的內涵;而在讀書的人也在說,總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剛想讀書,一天就又過去了,一個月把一本書的第一頁看了很多遍,就沒再繼續。你是這樣的人嗎?如果是,那就學習曾國藩的學習之法,不斷提高自身修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小窗幽記》:淡泊守靜,自然天高雲闊
以史解易:最艱難的時候 要懂得韜光養晦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