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I時代,其實我們還在ANI階段

AI時代,其實我們還在ANI階段

2016年,在一場圍棋界的人機大戰中,谷歌公司的人工智慧AlphaGo最終以4:1的總比分戰勝了韓國圍棋冠軍李世石。

於是,人工智慧以這樣不可一世的形象的出現在公眾的視野,衝擊了我們的世界觀。

網民們紛紛驚呼:「人工智慧(AI)要戰勝人類了?電影里的人機大戰,機器人毀滅人類,難道要成為現實了?」

就此,人工智慧成為了大家經常聊到的話題。

2017年,「他」再創輝煌,又打敗了世界圍棋史上最年輕的四冠王——柯潔。

「人工智慧」也成為了2017年的年度網路熱詞,被各大網站爭相報道,在學界也議論紛紛。

其實,早在20世紀50年代,「人工智慧」的概念就被約翰·麥卡錫在美國達特矛斯電腦大會上提出來,並且隨後就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慧軟體和其工作狀態。

在過去的近70年里,人工智慧在不斷的發展,在業界也碩果累累,但是我們對他的關注並不多,所以才會因為AlphaGo和圍棋手的一場比賽而驚慌失措。

而我們所認識的AlphaGo也不過是人工智慧中的冰山一角。其實人工智慧早已遍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了。

在最有意義的醫療領域,人工智慧機器人目前已經能夠站在手術台上揮動著靈活的「手臂」,操縱著精密的儀器,成為醫生的得力助手。

他還能利用大數據來尋找世界上最先進最適合病人的醫療方案和藥物,這些甚至連你的主治醫師都不知道。

也有科學家研究出了能夠獲取人類神經信息的人工智慧(例如假肢,可讀取人類神經系,聽取人的指令)。

至於檢測人體健康診斷疾病這些功能對人工智慧來說早就不是問題了。

軍事領域,人工智慧主要用於勘察軍事情報,預測軍事動態。相信大家在不少的科幻電影中都見識到過了,而軍事方面的技術平時也比較機密,這裡我就不妄加論斷了。

互聯網領域人工智慧的身影更是無處不在。像是我們最熟悉並且經常「調戲」的微軟小冰,Iphone的助手Siri,甚至我們每個人的網路頁面也是經過人工智慧選擇後為適應每個人而私人訂製的。

例如你的淘寶頁面就一定跟你的朋友不同,人工智慧通過對我們瀏覽過的頁面,支付寶,螞蟻花唄來估測我們可能的消費,來向我們推薦與其他人不同的消費品。

金融領域人工智慧絕對是個撈錢的好手,李開復在2017年時已經將他所有的金融債券交給人工智慧處理,因為人工智慧能夠有效快速的掌握當天最新的金融信息,股票動態,市場行情,並且加以分析,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縱然人工智慧已經如此發達,其實目前我們還處於弱人工智慧階段(ANI)。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工智慧的定義上看到。

人工智慧的最終目標就是建立一個類似於人類思維活動的系統模型。

但是現在的人工智慧只是一些高緯度的模仿和演算法,並不能夠提取事物的本質以及達到延伸人類智能的效果。

而在未來我們還會跨入強人工智慧(AGI)甚至超人工智慧(ASI)階段。所以他的發展道路還很漫長啊。

現如今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勢不可擋,甚至超越了那些一直在食物鏈頂端的人類,也超越了人類進化史上任何事物的發展速度。

但是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有很有的學者在不斷的討論和研究,希望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

下面就跟大家列舉幾個目前大家最關注的問題。

1倫理問題

當依託人工智慧技術造出的生命演化到足夠高的程度會產生類似於人類個性的東西,那麼「他」——人工智慧能夠擁有人權嗎?能夠享受到人類的權利,獲得人類的尊重嗎?

試想一下在未來你可能會擁有一個和你朝夕相處的私人機器人,「他」能夠和你聊天,幫你處理問題,甚至能夠和你吵架。

可是某天這個機器人被通知要回收處理的時候,你會不會對這位朝夕相處的朋友產生些許的同情?

如果人類能夠對「他」產生像是同情喜歡這樣的情感,那有一天我們會不會對「他」產生愛情,我們會不會希望「他」真的我們法律上的家人?

可是人工智慧終究不是人類,而是我們人類製造出來的目前連生物都稱不上的機器,可是人類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對這個類似人類的機器產生感情。

就像是電影《Her》中主人公西奧多久愛上了擁有美麗的聲線還能和自己深夜聊天的人工智慧系統OS1。

電影就在探討著如今我們將要面臨的問題,人們總是渴望親密的關係,卻也害怕這種親密會傷害自己,當科技為我們提供便利又不會傷害我們的時候,我們能夠欣然接受嗎?

當然這種情感上的倫理問題只是一小部分,我們要面對的還有人權倫理,道德倫理,代際倫理問題等等。

2刑事問題

如果上述的倫理問題沒有解決,那麼相關刑事問題也會成為一大困擾。

在未來的一天,人工智慧也許會超越人類智慧來做一些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那麼新的刑事風險和刑事責任也會隨之而來,這個時候一套關於人工智慧的法律程序被迫切需要,才能維持正常的社會秩序。

目前多數的學者較為支持的是將人工智慧作為刑事主體,來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可是理論上是簡單的,真正要實施起來還有太多的實際問題需要解決。

世界上第一起人工智慧傷人事件發生在1979年,在密歇根的佛林特福製造廠里,有一位工人正處在罷工狀態,當他試圖從倉庫中取回一些零件時,而被工廠里這位正在工作的機器人殺死。

諸如此類的事件還會在未來不斷的發生,特別是隨著其智能化程度不斷加深。人工智慧勢必會滲透到我們生活中更隱私的角落。

像是人工智慧在醫學領域的運用,假如人工智慧在一次手術中因為失誤造成醫療事故,我們應該將責任歸於其製造操控者還是人工智慧本身?畢竟人工智慧是人類製造出來的產物,但是他的確也擁有部分超越人類控制的功能。

如果機器人造成的醫療事故不是失誤,而是其操縱者刻意為之,那麼情況就又要另當別論了。

在未來,人類所有的隱私都會變成密密麻麻的數據在網路里,若是有心人操縱利用隱私,這種道德和法律上的譴責又該歸於誰呢?

如果沒有一套相對完整的法律程序出台來規範人工智慧的行為,那麼人工智慧還能被肆無忌憚的投入使用嗎?

3就業問題

相信大家都能覺得上面兩個問題會離我們比較遙遠,因為我們既不是哲學家也不是情感專家,甚至也沒有從事法律工作。

但是這個問題正是我們這一代九零後零零後所面對的最重要的問題。

在2017年,李開復就曾公開發言未來十年大概人類百分之五十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而且會比人類做的更好」

在人工智慧不斷的取代各種行業時,人類社會就會被重新分工,很多的行業將會消失。

那麼人工智慧可以做的越來越多了,我們人類還能做什麼?我們會被搶了飯碗嗎?

這一點我從《人類簡史》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自始以來的每一次改革,人類都以為自己會解放,但其實我們會變得越來越忙。

在採集狩獵時代,人類的平均工作時間為2—5個小時,後來農業革命到來,人類就伴隨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平均工作時間為7—8個小時。

而在工業革命後的現在,大家覺得我們的工作時間是不是還在逐漸增加?達到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

在每一次人類面對歷史性的革命時,都以為會被新出現的事物搶了飯碗。

但是事實卻是,工業革命的到來雖然讓農民失去了土地,卻也獲得更高層的就業機會。

按照這種歷史的軌跡,雖然人工智慧的到來的確會使很多行業消失,但他也會催生新的行業種類,帶給我們更多機遇。

但是這些也只是理論上的推測,未來工智能會引發一次革命?還是「他」只是人類歷史上的小插曲?「他」會沿著歷史的軌跡照常發展,還是成為人類的終結者?我們的確沒有確切答案。

人工智慧的到來給某些行業帶來影響已經是必不可少的,不過有一點是學者以及投資者人所公認的,就是文化產業受到的衝擊力會相對較小,畢竟人工智慧在短時間還沒有達到能創造文化的地步。

所以在座的各位可以稍稍的鬆口氣,引以為傲一下,畢竟我們大多數人未來還是從事相關的文化工作的。

(但其實我覺得如果人工智慧什麼都干,我能只用混吃等死也挺好的。)

人工智慧最終對於人類是助手還是對手?是助力還是阻力?也許就在於好好解決這些問題。

雖然不能預測未來,但是對於身邊充滿更多人工智慧的時代我還是充滿著好奇,迫不及待的想要去看看。

GIF

文字:楊可

排版:楊可

審核:鄭凱玲

圖片來源:網路

指導老師:徐大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起Art 的精彩文章:

TAG:藝起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