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餘生帶上陽光,心安處便有故鄉

餘生帶上陽光,心安處便有故鄉

一千年前,寒食節。我視線中有人,沿一條石階,折進了庭院,那人把信札小心地懷揣。有風,無聲地漏過他的指縫。

沒人能知道,於我而言,只是這微妙的一顫,在我心裡便如滄海之浪,作著生命的迴旋。

公元1082年。那人因「烏台詩案」,被貶謫黃州。雖不得志,雖貧窮潦倒,雖寂寞難耐,仍每天燦爛地生活著。

那年春天,寒食節。

他在黃州已過三個寒食節,每每總想留住春天。今日陰雨已綿延兩個月,依然蕭瑟如秋。窗外雨打海棠,花瓣被打得彷彿一位患病的少年。如今,這少年雙鬢斑白了,彷彿早已老去。

在這濛濛水雲里,他覺得自己的小屋宛如一葉漁舟,而自己正如這小舟,孤獨地漂零著。他想:空空的廚房煮著些寒菜,潮濕的蘆葦燃在破灶底。若不是看見烏鴉銜來燒剩的紙幣,還真不知道今天竟然是寒食。是呀,祖上墳塋,遙隔萬里。他不能弔祭,只想學阮籍作窮途痛哭,心頭卻似死灰並不想重新燃起。

(《黃州寒食貼》宋 蘇軾)

隨後,他起身,提筆,一瀉千里的《黃州寒食貼》應勢而生:「……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詩稿傳到河南永安縣令張浩手裡,被好友見到,不想好友竟然是「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黃庭堅讀罷,一下情難自禁,題跋曰:「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李西台筆意。」

而後,千古名貼《黃州寒食貼》,成為繼王羲之的《蘭亭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

他便是蘇軾。

讀此貼,不禁讓人心下悲然:有什麼樣的感傷能痛得過不能祭拜先祖?先祖代表著根,祭拜代表著有家。家在遠方,心便在遠方;家無定所,心便在漂泊。

後來他為好友王鞏寫道:「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然而他是一個能守得住心的人。當生活的困擾襲來之時,他能夠丟下負荷,仰頭看天,眼裡有遠方,臉上有陽光。春天的微風總能吹拂著褶皺的心,身邊的氣息總能找到一絲寧靜,因為他有一顆永不疲倦的靈魂,守著每一個清晨和夜晚,充滿慧性、韌性、彈性。每一次生活把他壓扁,他都能幽默地彈跳而起。

(蘇軾)

【壹】

某日,他,初入廬山。見山谷奇秀,平生所未見,景色應接不暇。於是,他說:「不欲作詩」。然而話音未落,山中僧俗見此人到來,紛紛說道:「蘇子回來矣!」風帶著聲音在身邊流轉著,有僧侶聞聲探窗而望,有僧侶聞風而至,有僧侶丟下手中的掃帚圍繞其間。霧靄的那邊,有著書籍的墨香。他便忍不住了。

是呀,他忍不住了。因為他不曾想在這深山裡,竟然無人不識布衣微服的自己。

也罷了,便提筆作一絕云:「芒模青竹枝,自控百錢游。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候。」

詩一出,自己定下的詩戒便不攻自破。他笑起來了,自哂是「前言之謬」。於是又寫了一首:「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又云:「自昔憶清賞,神遊杳靄間。如今不是夢,真箇在廬山。」

不久,到開先寺,長老向他求詩,於是又寫了一首絕句:「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惟有謫仙辭。飛流濺沫知多少,不與徐凝洗惡詩。」

他在廬山山南一呆十餘天,發現此處景色勝絕,然而卻不能以筆墨窮盡。後來,老朋友摠老前來見他,邀其同游西林。這一游,游出了一首家聞戶曉的絕句:

「橫看成嶺側成峯,到處看山了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而後,他大嘆:廬山詩盡於此矣。

此人,可是蘇東坡呀。

(《昆陽城賦卷》宋 蘇軾)

【貳】

他,大起大落,大開大合,有蕩氣迴腸的政治風雲,也有人生無常的貶謫生涯。

更有感人肺腑日月共存的患難之交。

巢谷,七十多歲的老人。蘇軾被貶澹州。他徒步從四川出發,先至梅州,見到蘇轍,再走至新會,不想被小偷偷走了僅有的路費。然而,他此時卻一病不起,直至去世。

他不甘心,因為他走千里路,只為了陪一下落魄的蘇軾。

後,蘇軾與蘇轍至雷州。雷州知州張逢,把官府的房子讓出來,讓兩位落難兄弟居住。然而,按朝廷的規定,他們帶罪之身,不可資助一二。張逢因此被貶。

而後,蘇軾繼續下澹州,兒子蘇過陪同。至海南島,遇見張和。張和每天到官驛,和蘇過下棋,蘇軾站立一旁觀棋,有滋有味。

然而,官驛是古代接待官吏的公辦旅舍,在雷州的一幕再一次上演:蘇軾再次被趕出門。東坡父子無室可居,可見處境如何凄涼。然而,就如同在深山裡一般,澹州亦是人人識故侯。鄉親們紛紛拿起了工具,在城南的桄榔林建起了三間茅屋。一時間,真是婦姑荷著簞食,童稚攜帶壺漿,相隨著餉田去,丁壯們在南岡——所有的一切只為一件事:為蘇軾蓋房子。

期間,會看到一位身著布衣的書生的身影穿插在裡面。他管起褲腳,荷著鋤頭,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這人,就是蘇氏忠實粉絲:張和。

房子蓋起,東坡寬慰之餘便將茅屋命名為」桄榔庵」。

然而,同樣的事情再一次發生:張和被牽連,朝廷一紙命令於四月到達,而他到十一月依然不舍離開。

蘇軾非常慚愧,他寫了《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說:「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真真是,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他之愛人,顧人情緒。

(宋 蘇軾)

蘇軾有一名學生李方叔,六歲喪父,家境貧困,久試不第。蘇軾愛才,極欲資助其一二。那年,蘇軾在杭州做知州,得朝廷恩賜寶馬。

杭州,一個浪漫而悠閑的城市。此處行走之人,一路坐轎賞花觀雪看景,甚是愜意。蘇軾見馬是用不上了,不如轉贈給自己的學生李方叔。他思慮著:李方叔生活貧寒,以他節儉的性子定會將寶馬賣掉以接濟家用。而馬是朝廷賞賜的馬,必不多見,如不事先說明來源,日後定會經李方叔招惹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提筆寫出《贈李方叔賜馬券》以立據:

元祐元年,余初入玉堂,蒙恩賜玉鼻驄。今年出守杭州,復沾此賜。東南例乘肩輿,得一馬足矣,而李方叔未有馬,故以贈之。又恐方叔別獲嘉馬,不免賣此,故為出公據。四年四月十五日,軾書。

蘇軾在字據里,溫暖地寫明:早在元祐元年,我初入朝廷,得蒙聖恩賜給我寶馬一匹。如今我到杭州為官,再一次蒙恩得馬。在南方的這個城市裡,出門均是坐轎子,於我而言,得一匹足夠,而李方叔沒有馬,所以現將寶馬轉贈給他。然而我又想,如果方叔以後得到更好的馬,難免會將這匹馬賣掉,所以特別寫此證明書,以便將來買家清楚這匹朝廷恩賜之馬的來由。

字少紙小,卻能窺文豪體察入微之心。

蘇軾了解自己的學生。一紙書信,只為助人,既照顧了他人因貧困又久試不第的自卑敏感的不良情緒,又避免了因公然贈馬而產生的受人施捨的尷尬心理。此番舉動,實在高明,既溫暖又巧妙,既鼓舞鬥志又順理成章。

蘇軾去世,李方叔痛哭不已,作祭文:「皇天后土,監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叄】

他是一個風趣詼諧之人。評價自己的作品時,他點點頭說:嗯,寫得太好了!用他的原話就是:「吾文如萬斛泉源」!

某日讀《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孔明初醒後口吟詩曰:「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諸葛孔明裝模作樣的「大夢」,我甚是嚮往。若有天,我亦能想睡便睡,醒來日遲遲,便稱自己為「大夢先生」。

(《歸安丘園帖》宋 蘇軾)

不想,遇見了《東坡志林》。

他說:有二措大相與言志,一云:「我平生不足惟飯與睡耳。他日得志,當飽吃飯了便睡,睡了又吃飯。」一云:「我則異於是,當吃了又吃,何暇復睡耶?」吾來廬山,聞馬道士嗜睡,於睡中得妙。然吾觀之,終不及彼措大得吃飯三昧也。

兩個窮書生,快樂地談論著自己的人生志向。一說:「我這輩子缺的只有吃飯和睡覺,將來發達了,一定要吃了睡,睡醒了吃」。另一個說:「我和你想法不一樣哦,我認為應該吃飽了接著吃,哪有時間去睡覺啊!」東坡來到了廬山,聽說馬道士非常愛睡覺,而且於睡覺一道,有著奇特的研究與想法,妙哉妙哉。然而,東坡看了,依然覺得睡沒有吃更來得自在精妙。

某日,蘇某人一邊吃肉一邊誦經。和尚著急:你這樣,不行!蘇某人想了想,說:我漱漱口再誦。和尚義正言辭:漱漱口也不行!

蘇某人,提筆寫下《誦經帖》:「東坡食肉誦經,或云:『不可誦。』坡取水漱口,或云:『一盌水如何漱得!』坡云:『慚愧,闍黎會得!』」

(《春中貼》宋 蘇軾)

後,又讀到他與劉貢父那點事,甚樂。

某天,蘇軾曾對劉貢父說:「我和弟弟在學經義對策、準備應試時,每天吃三白飯。那飯,真是香甜,那是人間最美好的食品。」貢父問何謂「三白飯」時,蘇軾答:「一撮白鹽,一碟白蘿蔔,一碗白米飯。」劉貢父聽了大笑。

隨後,劉貢父請蘇軾到家裡吃「xiao」飯。蘇軾已忘記自己對劉貢父說的話,就對別人說:「劉貢父讀書多,他這『xiao』飯定是有來由的。」等他到了劉貢父家吃飯時,發現桌上只有鹽、蘿蔔、米飯,這才恍然大悟:此xiao便是皛,原是貢父用「三白飯」開的玩笑。哈哈大笑後,開懷大吃起來——真真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蘇軾臨上馬時對劉貢父說:「明天到我家,我準備『cui』飯款待你。」劉貢父第二天便如約前往。兩人談了很久,早過了吃飯時間,劉貢父肚子餓得咕咕叫,便問蘇軾為何還不吃飯。蘇軾說:「再等一會兒。」如此反覆幾次,直到劉貢父抗議說:「餓得受不了啦!」蘇軾才慢吞吞地說:「毳,三個毛(沒有之意)。鹽,毛了,蘿蔔,也毛了,飯,也毛了,豈不是『毳』飯?」

原來,吃遠比睡幸福。

(《宋四家蘇軾書法貼》宋 蘇軾)

於是,一個問題便出現了:怎麼活著。

在蘇軾來說,先要做一個簡單的好人。能吃,能睡,能聊,能寫,能畫,便是人間好時節。

在患難時忠於內心,做一個真實的人。

偶爾通過簡單的享樂,拔正與協調生活的混亂,能讓靈魂得到安寧。

偶爾換位思考,尊重他人更是尊重自己。

讓自己每天都有簡單的開心,總能看到陽光。

一個博大的靈魂,能看到一朵花總著自己微笑,一尾魚在水中為自己歌唱,一滴水在雨中沖著自己舞蹈。

帶上自己的陽光,在餘生里遊走人間。心安處,便有故鄉。

GIF

本文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苒名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TAG:林苒名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