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歷史上看,書法既是一種審美的客體,又是一種實用的技能

從歷史上看,書法既是一種審美的客體,又是一種實用的技能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書法教育、展覽、出版和各項活動蓬勃開展,中國書法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古代社會相比,書法高等教育、各級書法家協會、書法出版和網路傳播等新生事物,為當代中國書法注入新的活力,也讓書法藝術得到空前的普及。社會培養書法人才的數量多了,速度快了,競爭也愈加激烈。書法展覽由最初的藝術交流平台,演變為書法家同場競技的舞台。尤其是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國家級展覽,成為衡量書法家創作水平的重要依據,其結果能夠迅速改變一個書法作者的人生境遇。故而,稱當代書法是以展覽為中心的書法創作,毫不為過。

從歷史上看,書法既是一種審美的客體,又是一種實用的技能。先秦「六藝」中的「書」,它並不是作為藝術供人欣賞,而更多的指識讀文字、書寫文字的能力,這是貴族子弟參與國家政務的必備條件之一。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書法還分為多種不同的樣式。《說文解字序》云:「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同時掌握這麼多種書體,既無可能,也無必要,因為像刻符、摹印、殳書等書體屬於特殊職業部門使用的,一般官員不需要學。

但是,古代書家掌握兩三種書體的有很多。如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載:「鍾(繇)書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狎書,相聞者也。」儘管對於鍾繇銘石書、章程書、行狎書的解釋,一直眾說紛紜,但三者都是適應不同用途而形成的書體風貌,當無疑問。筆者認為,銘石書、章程書屬於隸書,前者用於刻石紀銘,後者用於規範的文書和識字範本;而行狎書用於書信往來,應當比章程書更加隨意簡便,可能就是鍾繇《薦季直表》、《墓田丙舍帖》等傳世作品所使用的小楷書。

行狎書不像銘石書、章程書那樣要展現規範嚴謹的文字書寫,它是可以納入「日常書寫」的範疇的。晉唐以來的絕大多數書家,既能寫工整的楷書,又能寫輕鬆隨意的行書,有些還能寫篆隸或者草書。篆、隸、楷書都是正體,屬於廟堂之書;而行、草則是日常應用的書體。行草書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幾大傑作,如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爭座位帖》、蘇軾《黃州寒食詩》,都是在日常書寫中產生的。千錘百鍊的書法功力,和「無意於佳而佳」的輕鬆心態,是保障日常書寫達到高水準的兩大法寶。

而近三十年來,書法展覽逐漸成為一切書法活動的中心:書法教育以入展為目標,書法交流以展覽為載體,書法評價以入展獲獎為依據。古代書法看重書寫能力,隨時提筆都要能寫一手好字;而當代書法更看重作品效果,一百張字里能挑出一張好字就是成功。書法的生態就此完全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蘋果樂園1314 的精彩文章:

行草宗二王,汲取魯公之寬博、蘇米之意韻,典雅閑適,朴茂自然,自成面貌
落落大方,勁骨內含,神馳筆暢的高雅境界的書法家——權希軍

TAG:青蘋果樂園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