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懂「星星的孩子」

讀懂「星星的孩子」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

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就像生活在一顆寂寞的星球上,我們看著他們,但不知道他們想什麼、要什麼。醫生們叫它:自閉症,又叫孤獨症。我們更願意稱他們為——星星的孩子!

這些「星星的孩子」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面,不懂得合適的社交技能,情感冷漠。往往表現為不合群、不看人、好動、不聽指令、語言落後、重複刻板行為、狹隘而特殊的興趣。

but,你知道嗎?通過後期干預,他們的情況可以得到控制,隨著成長,也可以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呢。

今天(4月2日)是世界孤獨症日,和我們一起零距離接觸這些「星星的孩子」吧,看他們如何在老師、家長們的幫助下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們都是好孩子 請你會用心

案例1:不愛說話的小陳

說話經常是鸚鵡學舌的小陳,語言簡單,不會主動運用語言,他經常獨自一人玩,不願與他人交往,情緒極不穩定,情緒焦慮時就大聲哭鬧。小陳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對周圍事物反應淡漠,興趣狹窄,社會適應能力差,溝通能力差,不相信陌生人。

專家分析:

對待像小陳這樣的孩子,在語言訓練前,情感溝通必不可少。通過人與人間的互相熟悉、了解,達到彼此接受的目的。

孤獨症兒童對語言的理解、表達能力差,語言訓練周期長,見效慢。因此,教師和家長應樹立堅定信念,始終如一地對待孩子,並堅持不懈的給予訓練。

在訓練交往行為時,多與他們交流,選擇切合情境的話題,不刻意矯正發音以免減少孩子主動性。訓練程度要由低到高,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個別訓練的同時,應不斷與群體訓練相結合,使其增進與人交往的機會,促進交往能力發展。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家庭生活是兒童最好的模仿學習、實踐體驗場所。家長應樹立信心,與學校取得良好配合。教師為學生制定計劃時,要聽取和參考家長意見,共同完成教育任務。

怎麼做:

親情接納法:互相接納是訓練的前提。用親切平和的語調與之交流,會讓其放鬆。

同伴帶動法:在班級里,主訓者不僅要有一定的時間與孩子單獨接觸,還要引導和組織其他同伴與他的互動,讓夥伴去帶動他逐步走出自我封閉式的天地,並融入集體之中。

情境法:創造所需情境進行訓練的方法。在他做某事之前一定要說出自己要做什麼,或者說出自己的要求,然後再滿足他的這種要求。

家校配合訓練法:家校共同研究對孩子的訓練方案,使訓練更生活化。如:晚上睡覺時,要說:「我要睡覺」;說出家庭成員的名字等。這樣不斷地強化,從簡單到複雜,語言內容不斷豐富。讓兒童有一個再練習與鞏固的機會,也使家長了解自己孩子的進步,這對孩子訓練是一種鼓舞,家長也感欣慰,起到了家庭與學校密切聯繫的作用。

成效:

通過長達一年半的語言訓練,小陳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方面有明顯的提高。小陳能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親熱、玩耍及簡單交談;理解常有的語言指令,並執行;正確地模仿發音,原有嘴裡經常發出嘀咕的聲音全部消失;能向他人正確表達自己的要求和願望;情緒焦慮的現象明顯減少。

案例2:「暴力」的小李

在轉學前,15歲的小李由於行為習慣、學習等原因留過兩級,平時愛打人,不管是大同學,還是小同學,只要他想打,隨時隨地他都會動手,小則把別人打得鼻青臉腫,大則把別人打得血流如注,事後,他像沒發生什麼事一樣該幹什麼仍幹什麼。近期,小李的行為反常,脾氣暴躁,焦慮不安,常為小事與同學發生口角,並伴隨有攻擊性行為。在家中動輒搗亂調皮,亂扔東西。

小李覺得,有時控制不了自己,當同學無意的碰撞,或者言語他都很生氣,與同學打架後覺得出了一口氣。在家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忍不住扔、砸東西,這樣覺得舒服一點。

專家分析:

小李打人後積極認錯卻無法改正,根據觀察及調查了解,家庭氣氛不和諧,父親的長期病態,家庭氣氛壓抑,造成他情緒不安。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讓他無所適從。父親體罰過多對其產生不良影響,以至於他與小夥伴發生矛盾時總想藉助武力解決。

怎麼做:

父親不用體罰,多對他進行指導,多表示內心的慈愛。

母親可嚴厲一點,不要對他過於溺愛,教導孩子時不要中途妥協,更不要在父親面前替代他掩飾、辯護。

努力創設友好、和諧的家庭氣氛,父母間的矛盾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顯露。

採用「厭惡療法」,讓他的攻擊行為與其厭惡情緒掛起鉤。孩子最討厭父母不理他,當他在家哭鬧、扔東西時,父母不予理睬,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穩定的聯繫:攻擊行為——父母不理睬。

從正面教育,讓他從道理上知道攻擊行為不受歡迎及其危害性,調動他克服困難的積極性。由於他很討厭聞酒精的味道,老師讓他在身上放一個酒精棉球,每當自己想要發脾氣攻擊別人時,趕緊拿出棉球聞一下,幫助自己轉移厭惡對象,阻止攻擊行為的發生。

採用陽性強化法,當他出現一些自控制行為、友善行為後,適時加以表揚鼓勵,以增加友善行為的穩定性、牢固性。

成效:

行為方面——指導開始後不久,他的攻擊行為逐漸減少,隨著時間推移,已基本消失。雖然現在李傑仍有打人的現象發生。但他學會了主動承認錯誤,並陳述自己錯在哪裡。

情緒方面——已漸趨穩定。表現在與同學的磨擦減少,相處較和睦,自己覺得心裡煩惱減少。

教育三原則

孤獨症兒童的康復訓練離不開家庭支持,也離不開老師指導,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讓孩子早日融入社會。下面一起來看看,丰台區培智中心學校鄒小兵建議家長堅持的教育三原則。

原則一:理解、容忍、接納和尊重

我們需要理解、容忍和接納這種獨特心理特徵和文化的存在,尊重G孤獨症文化具有的價值。

有了這樣的胸懷,就可以避免一個最為普遍的錯誤:「把孤獨症兒童改造成一個和別的普通發育兒童一樣的孩子。」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他們,應通過各種途徑(書籍、互聯網)獲取有關孤獨症的知識;參加相關的繼續教育活動;和專業醫生、老師以及其他家長建立起密切聯繫,互相探討互相學習各自的經驗和教訓。

對兒童行為的要求不應該用某一個所謂「正常」的、統一的標尺或準則去衡量。否則,多樣的天賦、多彩的個性和豐富的創造力將被壓抑,長此以往,會損害了整個民族和人類的創造力和未來發展動力。

原則二:適度的改變

請家長和教育者在充分堅持第一原則的基礎上,去做一些事情。事實上,我們的確可以有所作為。

通過諸如對孩子問題行為的「角色扮演遊戲」、「問題行為(錄像)分析」或「正確行為示範表演」等形式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教育孩子人際交流技巧,減少孩子在學校的外向性破壞行為。

對孩子良好行為的及時恰當獎勵和對問題行為的溫和與恰當的懲罰(不包括打罵)可以明顯改變孩子的在校表現。

家長和老師在發出指令時,給予孤獨症兒童更多的「選擇權」、或更多一點商量的口吻可以明顯緩解孩子的對立違拗狀態,同時使孩子變得更加靈活而不固執和刻板;在學習和生活中儘可能程序化(每日按照比較固定的步驟進行學習和生活)可以顯著減少孩子的情緒紊亂。

這些方法的特點是非強制、非暴力、溫和、引導性。

方法如果見效,則堅持下去,但要注意改變應有度,不追求徹底改變,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並且可能導致嚴重的情緒反彈!如果不見效,則回到第一原則,評價的標準只有一個——孩子有快樂,在成長——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個人的終生最優發展。

原則三:發現、培養和轉化利用特殊興趣和能力

有眾多證據表明,部分孤獨症人士成年後從事的就是與兒時的特別興趣和能力有關的工作,並且可以非常優秀。

因此應對孩子的特殊興趣和能力給予一定的關注,並適當培養,然而更重要的是,將孩子的特別能力轉化及擴展到更加廣泛的學科和領域中去,這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家裡應該準備足夠豐富的教育相關的玩具、書籍或素材,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到孩子的遊戲活動中去,並在大量的閱讀及遊戲活動中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以此為基礎加以引導和培養。

對於喜歡地圖的孩子,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從地圖開始玩起,從地圖談到國家、首都、森林、生物種類、動物、礦產、資源,又從國家談到人口、大小、距離、形狀等與數學有關的知識,還可以用英文對這些知識加以標註,這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在語文、數學、英語的學習上都可以獲益。

如果孩子喜歡汽車,就從汽車開始和孩子的交流和遊戲,方法相同。如果轉化不成功,重回第一原則。強迫學習的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有自傷行為怎麼辦?

有的孤獨症孩子會出現自傷行為,如不及時、及早的干預,不但對孩子自身會造成嚴重的生理傷害,還會對教管人員造成極大的精神壓力及心理負擔,其危害性不堪設想。一起來看看丰台區培智中心學校盧均峰老師怎麼做。

關鍵詞:教給孩子更多感興趣的活動,替代自傷行為

平時要從孤獨症孩子的興趣入手,多教給他們一些適合的活動,進行正向引導,控制不良情緒;另外要豐富孤獨症孩子的生活內容,讓他們時刻都有事可做,用正向的刺激壓倒負向刺激。當發生自傷行為時,讓孩子做喜歡的事情,比如喜歡的某類遊戲等,轉移其注意力,並以減輕和消退其行為。

孤獨症孩子小盧的情緒問題非常嚴重,經常會有打頭的自傷行為,但其有一定的理解能力。當其因情緒問題發生打頭自傷時,立刻制止並讓其接水洗抹布擦桌子。小盧平時就比較喜歡玩水,而洗抹布擦桌子給了其玩水的機會,且小盧知道家長老師要求做的事情必須得完成,所以在他發完脾氣後也會打水洗抹布擦桌子。起初小盧因情緒而發作的打頭行為會持續很久,但幾次後其打頭自傷的時間明顯減少。

關鍵詞:適當忽略、不予理睬

如果自傷行為是為了引起關注或滿足不合理的需求。這時作為家長、老師一定要統一採取漠視的態度,暫時忽略,不予理睬,等到其停止並出現新的良好行為時才予關注,並對出現的良好行為予以表揚、獎勵,讓孤獨症孩子充分體會到只有停止不良行為,出現良好行為後才能得到關懷和注意。這樣,自傷行為才會逐漸減少或消退。

此方法與帶正常孩子去商場,看到喜歡的玩具非要買,如不買就打滾撒賴,可一旦買了,只要孩子的意願得不到滿足時就還會採取這種手段一樣。因此適當忽視,不予理睬是應對此類自傷行為最好的方法,甚至可以一勞永逸。如果孩子只是為了引起關注,事後必須要教給其引起別人關注的正確方法。

關鍵詞:預先設伏,改變習慣

上面說過,孩子的自傷行為里有咬手指、咬手腕,啃食異物等。這些多是孩子形成的不良習慣,因為這些行為能滿足他需要的刺激。可以在其咬食出塗上黃蓮、胡椒、紫藥水等,需求的刺激沒有了,換成了討厭性的刺激,這樣此類自傷行為也就會消退。

孤獨症孩子小蘇習慣性的啃咬塑料玩具,在其常啃咬的塑料玩具上塗上胡椒(因為他不吃辣),幾天後其啃咬塑料玩具的行為沒有了。

關鍵詞:當機立斷,馬上制止

對於一些嚴重的具有非常危險性的自傷行為在其發生時應立即制止,如摳眼、猛烈撞擊硬物等。這時的制止,可以是嚴厲的嚇止也可以哄誘,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孤獨症孩子能知道自己的行為是不對的,當發生自傷行為時及時嚇止。而有些孩子需要哄,本著先哄再嚇的原則。

編輯|於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丰台教育 的精彩文章:

TAG:丰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