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崇仁鎮有群採茶的人!最年長的已經80歲了……

崇仁鎮有群採茶的人!最年長的已經80歲了……

「茶」字出於《爾雅?釋木》:「檟,苦荼(即原來的「茶」字)也。」茶的古稱還有茶、詫、茗等。

中國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較多的爭論,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中國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 ,四川等山區是茶葉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的起源實在太長,作為起源國的中國人,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孩童,都能說出個一點半點,其他的這裡我也就不再贅述了。

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群採茶人。

「山中忙碌有生涯,采罷山椒又採茶,此外別無玄妙事,春風一夜長靈芽,」一到茶季,採茶人最忙碌的時候就到了。

去的時候是在早上六七點的樣子,車子開進了位於深山中的崇仁鎮張場村,汽車鳴笛聲驚嚇到了林中不知名的鳥,撲棱著打破了寧靜,空氣中夾雜著草木泥土的味道,一路顛簸,透過晨曦的霧靄,看到一片茶場,張場村到了。

遠遠看去,一片翠綠,這時的空氣中似乎瀰漫著茶香,心曠神怡,我以為時間尚早,一個人也沒有,懂行的人告訴我說,這是人家留了做冬茶的,是不摘的,採茶按節氣分,春茶,是立春至立夏前採摘的茶葉,經過了一個冬天的潛藏,茶芽破皮而出,蘊含著「生」的能力,它能輕而易舉的喚醒味蕾。

到了春茶地里,已經是一片忙碌的景象,三兩個人一組,小聲說著閑話,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帶我來的劉大叔說,村裡能掙錢的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老老小小,都靠女人們照顧,村子裡人少,又都是同宗族的親戚,不逢茶季,她們耕作著家中的幾畝田地,養著自家的幾頭牲口,但逢茶季,都是大家一起幫忙照顧著一起摘,人多幹活有勁。

春茶上市,一斤上好的白茶需要約50000個芽頭,需要才採茶人的手在枝頭採摘接近300次。採茶人踏著露珠結伴而行,腰挎背簍分布在青綠的茶山間,一頂斗笠,一隻竹簍,一雙粗糙長滿了繭的雙手,就是採茶所需的全部了。採茶也是一件極辛苦的細緻活兒,採摘時要用「抽」的方式,升上拔起,不能折,使茶葉完整,更不能掐,而且採下來芽的長度也有講究,這對採茶人的眼光也是有要求的,茶葉在手中也不可緊捏,以免破壞品相,採摘下來不同的品相價格也是不一樣的。耐心也是必不可少,要集中精力,摘好每個芽頭。

正在幹活的熊大姐告訴我,採茶是靠天吃飯,天晴戴草帽,起霧就披蓑衣,下雨時,就只能暫時擱置,乾乾其他農活。我問她是不是很辛苦,她笑著告訴我,反正現在一般的年輕人是做不來的,經常一站就是一上午,有時候腰都直不起來,現在還好,下午太熱了就不行了,如果不是必要的時候,下午都是不採茶的。我問她下午一般都做什麼,她說現在條件比原來好多了,下午一般不忙的時候,賣了茶,鄰居姐妹們就打打麻將做做家務,消遣下時光。

在一片青綠間,看到一個略顯佝僂的身影,她們都告訴我,這是她們採茶人中年齡最大的,80歲的老人白玉芳,我們就叫她白婆婆吧,今年已是80歲的高齡,也是起早貪黑從不停歇,家裡老伴的身體不好不能幹活,地里又不能荒了,自己種茶採茶還可以貼補下家用。婆婆告訴我,現在行情不如原來這麼好了,原來一斤白茶可以賣到50元左右,現在只有35。但是算下來,一年春茶夏茶,也能有幾萬元的收入,基本開銷和老伴吃藥的錢也是有了,子女在家的時候能幫忙,不在的時候多虧了村裡的晚輩,她一個人做不來的,大家幫忙一起做。

雖還未入夏,但是接近晌午的太陽已經有些毒辣了,汗水打濕了衣裳,不敢想像她們已經站了六七個鐘頭了,婆婆說今天上午已經有100來塊錢的收入了,下午太熱了要回家歇歇。對於有的人來說,100塊不過是一包煙錢,或者是一頓飯錢,但是對於她來說,是要佝僂著背,手不停的勞作一上午,歲月的年輪爬滿了額頭,掌紋里都是生活的沉澱,生活從來都是不易的。

我問婆婆,有沒有喝過自己採的茶,婆婆說「農村人哪裡講究喝茶這些嘛,我們老了,又嘗不出味道,一般都是拿到下面站點就賣了,我自己採茶幾十年,還從來沒有喝過嘞」她給我看了看今天上午的成果。

婆婆說,自己從1955年嫁過來,就沒出去打過工,自己讀書少又不識字,一輩子都在這山裡,種茶採茶幾十年了。自己年紀大了,眼神不好,也不知能幹多久,但是不種茶採茶,就不知道幹什麼,孫子們都要成家立業了,不需要自己牽掛,唯一放不下的,就是家裡那幾畝茶。現在好多人覺得種茶不掙錢,採茶也很辛苦,都把茶樹拔了,種了其他的,但是她捨不得。可能對於她而言,這不僅是家裡的一種經濟來源,沒有詩情畫意的緊張忙碌,更像在緊攥歲月。

臨近晌午,有人站在田坎那頭喊著吃飯,大家各自回家洗漱,都聚集到一家吃飯,我才知道,今天是劉家老人過世三周年,外出務工的人都回家了,大家都約著吃過了飯一起燒香燒紙祭拜。酒肉菜色頗為豐盛,席間男人們談論著各種新聞,女人們則討論著家長里短,約好了下午去站點賣了茶再打打麻將娛樂下。

茶樹生於靈山,得雨露日月光華滋養,清和之氣代代相傳,譽為塵外仙芽。而一枚茶葉採摘下來,需經過揉捻、烘焙、緊壓等諸多工藝處理後,方能成為可供人們沖泡的茶葉。於此意義來看,茶的生命無異於經歷一場鳳凰涅槃,在淡淡清香中重獲新生。而採茶人,是千萬個工作中最普通不過的一種,一雙雙採茶的雙手,緊攥歲月,只為留住芽尖的香氣,年復一年。

雙雙浸潤著茶汁,黑污的雙手,我們喝的每杯茶,都是經由她們。

茶香微醺時,你能否能記得,這大自然的饋贈,是由這採茶人送與我們。

向採茶人致敬。

原創 丨眉山人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新科技賦能下,這家奶茶店的消費升級之路
好山好水出好茶,廣西二十多種獲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名茶盤點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