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後一個漢族皇朝,大明滅亡的原因搜羅

最後一個漢族皇朝,大明滅亡的原因搜羅

小編最近在搜羅素材的同時,重點關注了一向比較喜愛的歷史謎團,其中之一就是巍巍大明朝,「綉春刀,飛魚服,南北二京」,延續將近三百年,在最後的十餘年間,大廈瞬間傾倒;其中種種,讓人在悲嘆的同時,也不由的反思這是為什麼?

一,欺上瞞下;

明末農民起義,之所以鬧得聲勢浩大,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晚明官員的相互推諉和欺上瞞下。

比如最初的陝西動亂,從崇禎元年(1628年)就開始了,一直到了一年後瞞不住,才上報給朝廷。

後來楊鶴受命招撫陝西叛軍,一開始形勢大好,幾乎所有的叛軍都接受了招安,他也一直報喜不報憂,一直到叛亂復起前五天,他給崇禎的奏摺還說,現在陝西地區形勢大好,老百姓安居樂業云云。

後來暴亂再起,楊鶴回京領罪。《明實錄》上記錄,崇禎見面就大罵,說你不是說一切大好嗎?怎麼成這樣了!

後來陝西地區的叛軍,遭到了洪承疇的鎮壓,不得已流竄到山西,結果山西官員們的第一反應,不是討論如何抗敵,而是推諉責任,山西巡按羅世錦給崇禎的奏報里,通篇都在標榜山西地區國泰民安。

最後話鋒一轉,指責陝西官員故意把「流寇」趕到了山西,更雷人的是裴俊錫,他居然提議,讓陝西官員先把叛軍趕回陝西,然後再討論是剿還是招安的問題。

可見崇禎帝最後在煤山自縊之時寫的遺詔有云:「皆是群臣誤我!」 也是有道理的。

二,將領受掣肘;

明朝最後一次可以免於滅亡的機會,是發生在明朝崇禎十六年(1643年)夏天,由陝西總督孫傳庭指揮的河南之戰。

這場戰爭前,已經兵窮財盡的明朝,最好的選擇其實是穩守潼關,但焦躁不安的崇禎不顧現實,一直催促孫傳庭進兵河南決戰。

結果孫傳庭雖然初戰得勝,但明王朝卻已無錢糧支援前線,孫傳庭只得率部撤回陝西籌糧,留當地的河南總兵陳永福斷後。但沒想到河南明軍聽後大怒,紛紛大罵說「你們陝西人跑了,留俺們河南人墊背啊」。結果明軍立刻嘩變,被李自成反戈一擊,不但河南沒保住,連生命線一般的潼關都丟了。大勢已去的孫傳庭,單槍匹馬勇闖敵陣,最終壯烈犧牲。他的妻子聞訊後,帶著兩個女兒和小妾,在家鄉投井自殺。然而對這位為大明浴血奮戰到最後的忠臣,崇禎居然懷疑他投敵,一直到崇禎煤山上吊了,都沒給他追贈謚號。

這裡,河南總兵官陳永福難辭其咎,最後他投降李自成,被封為文水伯;跟隨李自成在山海關一帶與清兵作戰,後不知所蹤。

三,貳臣過多;

李自成於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建立大順王朝後,隨即發動了滅亡明王朝的戰爭,一路之上,大多數明軍望風而逃,極少有人做有效抵抗。主動賣身投靠的更多。

典型的比如承擔京師護衛重要職責的宣府總兵王成胤,他在李自成打來之前,不但送上了降表,還把堡壘上所有大炮的引信都拆了。

李自成兵臨城下時,宣府巡撫朱之馮誓死抵抗時,這才發現大炮都打不響,朱巡撫又提刀想殺出去,又被王承胤死死抱住。最後大勢已去的朱巡撫哭了一場,只得上吊殉難。

而主動賣身投靠的王承胤,之前已經有不少前科了,比如崇禎二年(1639年)明朝抗擊皇太極攻打北京的廣渠門之戰里,就是他在作戰中帶頭潰散,差點害得北京淪陷。是早就有名的「長腿將軍」。

還有,例如李自成進逼北京的時候,崇禎帝發動了他最後一次出征。以大學士李建泰督師,賜尚方寶劍,統帥兵馬在京師大門口河北保定迎擊李自成。

出征之前,李大學士滿臉含淚,忙不迭的叩頭,聲稱此去不成功便成仁,滅不了李自成絕不回來。幾天後李大學士到了保定,立刻向李自成投降,把崇禎的最後一點家底,原封不動全送給了李自成。

這位李建泰在李自成事敗後又投降清朝,一度還受命參編《明史》,但不久後就被清王朝以「謀反罪」滅族,他個人的事迹,則被編入了《明史》中的《逆臣傳》。

四,當斷不斷;

北京淪陷之前,崇禎其實還有另一個挽救局面的機會——遷都南京。

要知道,南京從明朝建立之初,就一直作為陪都存在,不但宮殿,衙門,六部尚書,統統有現成的建制;只要崇禎帝南下南京,馬上就可以正常運轉詔令全國勤王;再不濟也能仿照南宋故事,大明偏安江南;但按照《崇禎實錄》的說法,這個抉擇之所以沒能實現,主要因為崇禎的嫂子——天啟帝朱由校的皇后張氏反對,她的理由是,自己老公的墳墓在昌平,怎麼能扔下?退而求其次,又有人提出來,可以把太子和兩個弟弟先送到南京去。這個決議差點實現,按照《國榷》的說法,當時太子連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著隨時南下。

可關鍵時刻,兵科給事中光時亨勸阻說:皇上要重演唐肅宗靈武即位的故事嗎?即警告崇禎,小心你兒子跑到南京後另立山頭,這樣你的皇位就做不成了。生性猜忌的崇禎立刻改了主意。明朝,也就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這位光時亨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後,主動賣身投靠做叛徒,後來又投奔了南明弘光政權,遭弘光政權權臣馬士英彈劾論罪,最終被斬首。他的罪名是「力阻南遷,致使先帝殞命社稷」。

五,憤青誤國;

國家的內憂外患,令崇禎也非常著急,崇禎十一年(1638年)五月,他甚至給大臣們出了一道作文題,題目大意為,現在國家內憂外患,應該怎麼辦?

他沒想到的是,這個作文題,居然考出了一大群憤青來。

幾乎所有的大臣們都主張,要雙拳出擊,滅了農民軍和滿清兩個禍害。兵部尚書楊嗣昌,剛露出點先和滿清議和的口風,就立刻被他的下屬——兵部趙郎中罵的狗血淋頭。

在憤青們的逼迫下,崇禎也只好硬著頭皮死撐。明朝,最終亡於雙線作戰下。

六,官僚階級驚天貪贓

眾所周知,明末朝廷兩線作戰,國庫已空,就連皇帝的內庫都已經搬空充作軍餉;但是在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後,對明朝舊官員的「追贓」中,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總共得到白銀七千萬兩。

如果和被稱為「苛捐雜稅」的晚明對比一下:萬曆帝遭人詬病的「礦稅」,二十年間總共收上白銀三百萬兩,即使加上被太監貪墨的部分,總數也就三千萬兩。

而明末從萬曆四十八年至崇禎十七年,二十四年里攤派在老百姓頭上的「遼餉」總額,也不過是兩千萬兩。

這兩個數字加起來,還沒有李自成在一個月里勒索到的錢多。晚明的執政錯誤,或許可以這麼形容:窮了朝廷,苦了百姓,富了蛀蟲。

崇禎死後,逃到江南的東林黨評價崇禎:「獨夫民賊,何足道哉!」真是可嘆可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自成 的精彩文章:

沒有當上皇帝卻用心輔佐順治的賢王,究竟是為什麼呢
李自成的寶藏到底下落如何?到底還有沒有?到底在哪裡?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