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國奇女子林徽因——第76期《校園廣播》

民國奇女子林徽因——第76期《校園廣播》

穿越歷史長河,探索重重迷霧,打開封塵的歷史,秘密在這一刻揭示。走進歷史,細述事件背後的來龍去脈。

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走進歷史》,今天是2018年4月2日,星期一,農曆二月十七,我是吳雨欣。前幾期的節目,我們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奇女子,接下來就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民國,來看看那些民國時期的奇女子,在此特別感謝本期節目的策劃人張敏詩老師和田紹慧老師。

本期節目,我們將介紹民國人物中的話題女王——林徽因。無論生前還是身後,林徽因總是人群中的焦點,人們熱衷於談論她的家世、美貌,尤其是愛情,至於她的才華和學問,因為懂的人不多,乾脆就略去,或者當作是美女的一種別緻飾品。八卦總是更容易被理解和傳播,但是,八卦之外的林徽因是什麼樣子呢?

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福建閩侯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生活富足,卻並不能算幸福。在林徽因兩歲時,父親林長民東渡日本到早稻田大學政治系學習,因其漂亮、聰慧而深受父親的喜愛。儘管如此,由於沒有子嗣,林長民後來另娶了妻子程氏,並生下一女四子,而林徽因的生母何氏失寵。童年緊張的家庭關係,對林徽因之後的生活造成了深刻的影響。1920年,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到達英國。在倫敦,受一位同學的影響,她開始對建築藝術產生興趣,一年後回國時,她的英語和文學水平已經頗引人注意,開始在北京的新文學界嶄露頭角。林徽因的父親與梁啟超是好朋友,她也因此與梁思成結識,且因為對藝術的共同愛好,兩人關係變得親密。1924年夏天,梁林二人先後到美國,就讀於賓夕法尼亞大學,並決定以建築為職業。但因為當時賓大的建築系不招收女生,林徽因只得入該校美術學院,但選修的主要是建築系的課程。兩年多以後,林徽因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梁思成則獲得了建築系碩士學位。此後,林徽因又轉到耶魯大學學習舞台美術設計。

1928年,二人懷著對中國古建築的深情的熱愛回到祖國,這時二人已經結婚。當時,中國古建築的研究幾乎是空白,日本學者甚至斷言中國沒有唐代古建築,民族自尊心使得梁林二人立志用現代科學技術的觀念來系統研究中國古建築。1932年6月14日,梁思成去寶坻縣考察古建,林徽因在香山養病。在給胡適的信中,她寫道:「這種工作在國內甚少人注意關心,我們單等他的測繪詳圖和報告印出來時嚇日本鬼子一下痛快,省得他們目中無人以為中國好欺侮。」林徽因也經常與梁思成一起騎著毛驢、坐著獨輪車,到窮鄉僻壤去尋找古建築。她在給梁思庄的信中曾寫道: 「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車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處亂抓,結果渾身是泡== 。」沒想到大小姐出身的林徽因,卻出人意料地能吃苦,且有苦中作樂的本事。她的同性友人不多,費正清的妻子,美國人費慰梅可以說是林徽因唯一的閨蜜。

北平淪陷的時候,林徽因帶病和家人一起逃離北京。顛沛流離的生活,讓林徽因感染了肺病,身體每況愈下。一個月後,在阮陵城,一路的好山好水,讓林徽因的心情也好了起來。1937年 11月 24日林徽因給她的閨蜜——費慰梅寫信,講述了一次自己剛剛遭遇的轟炸,描述了當時場面的極盡混亂和能夠死裡逃生的喜悅感,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民國時期社會的動蕩不安和戰爭的殘酷。 流離失所的一家人只好繼續逃難,在去昆明的途中,林徽因一度體溫超過41攝氏度,病倒在湘黔交接的晃縣。在昆明的日子,林徽因和其他知識分子一樣,陷入了貧困。1941年冬,林徽因一家搬到了四川宜賓附近的一個偏遠山村,從那時起,林徽因就經常發燒卧床,再沒有享受過健康人的快樂。在貧病交加的情況下,林徽因仍在病榻上堅持工作,用了幾年時間,幫助梁思成反覆修改並最後完成了《中國建築史》這部重要著作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寫的《圖解中國建築史》,初步實現了他們早在學生時代就已懷有的學術夙願。這些成績,都是以她的健康為代價的。1945年,抗戰勝利,在林徽因離開李庄時,醫生診斷她的生命大概只剩下5年了。

1946年7月末,梁思成和林徽因終於回到思念已久的北平。林徽因為當時的中國社會感到深深的憂慮。她因為痛恨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決絕地表示要與離開祖國大陸,去台灣的知識分子斷交,包括給過她許多幫助的胡適。她曾說過,自己從小受歐美教育,但珍視中國;最看不起一類人,就是沒喝過多少洋墨水,卻認為西方比什麼都好。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華園已經解放了,而解放大軍對北京的包圍正緊。一天,突然有兩位解放軍來到家中求見,請梁思成在一幅大比例的北京軍用地圖上,用紅筆圈出一切重要的文物古迹的位置,以便在大軍萬一被迫攻城時盡一切可能予以保護。生平第一次同解放軍的直接接觸,使這一對以中國古建築為第二生命的夫妻激動得熱淚盈眶,並徹底消除了他們對共產黨的一切疑慮,從此便把自己的命運同新中國連在了一起。

1949年10月1日,梁思成受邀在天安門城樓上參加開國大典。林徽因同樣為新中國激動不已,一邊是病痛的折磨,一邊是繁忙的工作。她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築系教授;被任命為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委員。她以驚人的毅力,認真地參加了首都的城市規劃工作,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對拆毀城牆、城樓和某些重要古建築物,提出了修建「城牆公園」的新穎設想;她熱衷於北京傳統手工藝的復興,扶病來到當時瀕臨停業的景泰藍、燒磁等工藝工場調查研究,熟悉生產程序,為這些工藝品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而又便於製作的新式圖案,並親自參與試製,同時還熱情地為工藝美術學院培養研究生。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設計國徽圖案,是林徽因最光榮的任務。連續幾個月,她嘔心瀝血,一次次地參與修改設計,直到方案最後確定。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國徽圖案的那次會議上,林徽因被特邀出席。當她親眼看到全體代表以起立方式一致通過了她所參與設計的國徽圖案時,淚流滿面。而這時,她已經病弱到幾乎不能從座椅上站起來了。

1955年3月,林徽因耗盡了最後一點氣力,帶著許多她未完成的心愿離開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寶山革命烈士陵園一個偏僻的角落裡,墓碑上鐫刻著一簇有著濃厚民族韻味、豐滿又秀麗的漢白玉花圈。這原是林徽因為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碑座上的一個刻樣。

林徽因算生逢其時,在民國初年的環境下,她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大的自由;並且,身邊總有一群才學兼備的朋友可以高談闊論,在中國古建築研究領域成果斐然;新中國成立後,她參與了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可是她也算生不逢時,由於戰亂和病痛,她姣好的容貌和健康被嚴重損害了,人生的最後幾年幾乎都纏綿病榻;她的才華和學問,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從未有機會得到全面的施展,這也成為她生平最大的恨事。

脫下外界層層的包裝,真實的林徽因是否給你不一樣的感受呢?好啦,本期節目又到尾聲了!感謝大家的收聽,這裡是《走進歷史》,我是吳雨欣,我們下期再見!

播音:吳雨欣

文案:張敏詩 田紹慧

編輯:陳遠生

審核:張奇騰 韋達東

-END-

- 來自 北師卓越傳媒藝術中心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皮兄弟 的精彩文章:

我們一起來聊電影——第64期《校園廣播》
線上美術館——等花開之淺談少兒美育轉載

TAG:三皮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