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跡!素有「小福州「之稱的西洋村太有內涵了

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跡!素有「小福州「之稱的西洋村太有內涵了

原標題: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跡!素有「小福州「之稱的西洋村太有內涵了


素有「小福州「之稱的西洋村


尤溪縣西濱鎮西洋村,早在明朝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稱之為"鱸江境"、十四都、西岸;直到民國26年(公元1943年)改稱為「西溪」;1949年7月,解放後正式改稱為「西洋」,並延用至今。



據1989年《尤溪縣誌》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西洋就有人跡出現。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期,省公安廳在西洋建設勞改農場(後改為建新醫院)時發現該村落有歷史悠久的殘餘碎石片,有關專家鑒定確認為歷史遺迹,後將這些碎石片搜集並陳列於廈門大學供考究、學習......




西洋村隸屬尤溪縣西濱鎮,位於尤溪東部,距縣城48公里,離鎮政府800米,東臨閩江(316國道),南部與洋中後樓接壤,西與梅仙連山連水,北依閩江上游南平樟湖板,是歷史通商碼頭與商品交流集散地,素有「小福州"之稱。





該村海撥80米,氣候宜人,土地總面積約20000多畝,其中耕田面積約300多畝,林地面積15000多畝,水域面積3000多米,全村人口約2482人,有陳、鄭、林、甘、潘、王、吳、李、劉、范、蔡、楊、詹、羅、黃、嚴、謝、朱、何、蘭、張、曾等姓氏人家久居於此。



據《鄭氏族譜》記載,鄭氏祖先於公元907年欽命供職福州府通判,由南京隨王審知入閩,奠居福州,先後轉遷尤邑十四都金雞岩烏底薛家灣。


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己巳年)鄭氏始祖鄭維政夫婦從侯官瓦埕(今閩侯)挑燈蕊途經尤邑鱸江境(今西洋)售賣,發現鱸江境山清水秀,一來二往,便在鱸江境定居,並繁衍生息。


直至第七代孫鄭里二,鄭氏家族日漸龐大,鄭里二其妻為其生下六個兒子分六房,大兒子鄭融福前往洋中後樓開基,二兒子鄭融祿遷於沙溪梅列(今三明),三兒子鄭融永開往建寧,四子與六子留在鱸江境,五子搬遷後澤(今厚豐)繁衍後代。




明朝景泰年間(公元1453年),陳清道後裔陳仲良攜侄子陳子成挑土苗(蝦醬)開基鱸江境定居,其間,勤耕儉讀,艱苦創業,滄海桑田繁衍了二十二代。



據西洋村《朱氏族譜》記載,明朝正德期間(公元1510年),沛國郡朱氏朱瑞生長於沙縣梅列(雲蛟坑),攜兒子朱福緣遷至尤溪十九都吳坑黃溪邊四坵壠(今湯川),因見地處呈蛇形風水寶地,便在此開基,並繁衍生息。


朱福緣生兩子,後來,大兒子朱新起複遷尤溪十五都劉溪(今龍洋);老二遷至南平黃墩。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第十四代朱龍耀因劉溪一帶匪患成災,房屋被燒毀,只好逃荒至雍口,不幾年,又流落南平,之後再遷移至十四都西洋街,因生活所迫,靠艱難做些小生意維持生計,並繁衍了四個兒子,老大朱世光,老二朱世綸,朱世鉁為老三,老四朱世干。

朱世鉁年少時勤奮好學,父母見他天資聰穎,在朱世鉁十六歲時,特意花錢從南平樟湖坂聘請一位製作糕餅師到家中,並傳授手藝予朱世鉁。


朱世鉁手藝學成後,便在自己家中製作肉餅,出爐後,香氣四溢,饞得街坊鄰里前來圍觀、品嘗、購買......




鱸江境在清末年間就曾有私塾,後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美以美」教會在西洋排荒頭創辦了首座「培英小學,校長曾文久。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盧興邦管轄閩北時期,在尤溪三十一個都設立小學,西洋十四都為「鱸江小學"。民國二十五(1936年)改稱為「西洋小學」,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又稱之"西溪小學」,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為「西溪中心小學」,直到解放後1949年,才被確定為「西洋中心小學」,至今不變。




1953年,尤溪縣政府根據縣域水運資源特點,成立木排公會,分為城關一分會,坂面二分會,汶潭三分會,擁口四分會,西洋五分會,會長為陳文珠負責全盤運作,歸尤溪縣政府管轄,直到1983年體制改革後,許多國有機制改為私有承包制,作為開放年代西洋第一任的隊長潘世淦,認真負責起本職工作,每天早出晚歸,步履匆匆。


當年,尤溪洋中、湯川、西洋所有林木都是由西洋木材採購站統一收購,然後進入指定堆頭,再由人工裝訂的木排通過水運渠道運往水口、樟湖榜及福州。




木排每連寬4米,長度24米,每連承運約14個立方米左右,由兩人掌舵,頭尾各一人,互相配合,順勢而下。


據當年梢排公說,其工作風險性較高,除了來自自然界的風雲變幻,在運輸過程時常遭遇險灘、暗礁,稍有不慎就會排散人翻,至此,所有梢排工必須掌握一定技能與經驗。


正因為有了水運,西洋與福州兩地有了較頻繁的商貿往來,成了西洋村最大支柱產業,解決一百多號人的就業問題,盤活了西洋村的經濟。




如今,許多西洋人紛紛外出從事各種行業,有的擔任地方政府部門重要崗位,他們兢兢業業,靠著滿腔熱血,擔負領導交賦予的神聖職責,贏得了一方讚譽,為西洋村後輩樹立了新的榜樣。


近年來,西洋村在鎮兩委的關心指導下,建設湖濱大道河堤防護牆及護欄680米,提高了沿河住戶的生活品質;為了方便村民的日常生活,因地制宜,並興建了雙層鱸江農貿市場,面積高達5210平方米。總投資1300萬元人民幣;不僅如此,為豐富村民文化娛樂生活,投資建造庫區移民文化活動中心,面積約1000平方米,佔地約5000平方米,投入資金約400萬元人民幣。


沿街主街道白改黑(含線路下地)投入資金1300萬人民幣;另「馬蘭坑」居民住宅改造約5000萬平方米,投入資金約300萬元。協助黨、政府投資110萬元;其餘環境改造工積,包括防洪堤、河道整治、洋中線排水溝、填土方與公廁升級改造等,造林引進苗木1200多畝,大大改善了整個西洋村整體環境。




西濱鎮原黨委書記林志祥在任期間,為西洋村寫了一首絕妙佳句,概括了西洋村的全景全貌;


西山如虎踞


三面水連綿


西洋由此名


商貿達三江


庫區二十載


風雨彩虹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建尤溪網 的精彩文章:

尤溪這個村難道就是「世外桃源」?就在沙縣交界處!

TAG:福建尤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