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直是現今很時髦的論調。

去年,當北京高考狀元熊軒昂接受採訪的視頻引爆朋友圈時,「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觀點再一次現實地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家境殷實、高起點,一切水到渠成,作為外交官之子、高考狀元,熊軒昂是有資格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的。

熊軒昂的話引發了網友們對「階級固化」、「階級意識」的關注和討論。因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也引發了家長們如何教育孩子的討論。

甚至有的媽媽對我說:我不信什麼階級固化,我要拼盡全力給我兒子最好的,別人有的他都要有,這就對了!

對於階級的討論,我從來不想說什麼,因為我是個階級意識比較淡的人。也不會把自己對號入座進什麼階級里。

當媽媽,拼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心可以理解,但是最關鍵的是,你將賦予孩子怎樣的三觀,才能讓他在今後的社會中,成為積極向上三觀正的「貴子」。

如果你想不通,不妨來看看今天我所解讀的這本書。

先聽聽維尼爸爸的音頻版。

期待你和孩子一起靜靜地聽,你會有所感觸!

市場街最後一站,獲「紐伯瑞金獎」、「凱迪克銀獎」雙料繪本大獎,一個平淡無奇而又娓娓道來的故事,究竟有怎樣的魔力?

我的感觸是:這本書賦予了孩子獲得幸福的能力。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故事的主人公小傑和奶奶冒雨乘坐公交車要去市場街最後一站。

當小傑被雨淋濕的時候,他抱怨,雨那麼大,為什麼我們還要等巴士啊。奶奶告訴他,樹也會口渴的,你沒看到那棵大樹正在用吸管喝水嗎?

儘管小傑並沒有看到管子,但是奶奶的用意卻已經被我明了:你所抱怨的事物,換個角度來講,對於別人來說卻是幫助。

我爸對我的教育和故事中的奶奶有驚人的相似。

小時候我爸接我從幼兒園回家,天下雨了,我爸騎著二八自行車,我躲在我爸的雨披里坐在橫樑上,腳都坐麻了,還被雨水給淋濕了。

我跟我爸抱怨「為什麼要下雨啊,我討厭下雨!」我爸卻指著路邊水窪里的戲水鴨子說:「你看鴨子多高興啊,它好久沒有這麼高興地玩了,天不下雨它就沒有水玩。還有地里的小苗,小苗喝飽了就長高了!」

我爸這麼一說,我突然就不那麼討厭下雨天了。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小傑看到同學坐上汽車走了,他問奶奶,為什麼我們家沒有車,奶奶回答「:寶貝,我們為什麼需要車呢?我們已經有一輛會噴火的巴士了!還有丹尼斯老先生, 他總是為你表演好玩的魔術。」

這樣的場景,或許你經歷過吧。

對於更好的物質生活的羨慕和期待,其實每個人都希望。雖然現在買輛車已經不算什麼,但是依舊有人沒有車,或不開車。

我喜歡坐公交車,因為狹小的車廂里能夠看到世間百態,當記者的時候好多新聞都是坐著公交車掃街獲取到的。

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我聽到了和這個故事如出一轍的對話:一個孩子問爸爸,爸爸為什麼我們不買車啊?

爸爸說:因為你不聽話,你不聽話我就不買車。

孩子默不作聲。

買不買車和孩子聽不聽話掛鉤,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謬。或許是這位爸爸的經濟實力達不到買一輛車的程度,或者他沒有買車的打算,但他把這些甩鍋給孩子,歸於「孩子的不聽話」。這讓人匪夷所思。

孩子的慾望及父親的回答,甚至暴露了父親內心的恐懼:我不能提供給他想要的一切。

小傑奶奶的智慧在於,她不覺得物質是唯一重要的東西。躲雨的時候,你有機會感受雨水的氣息;坐巴士的時候,你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更廣闊的世界,她用自己的方式告訴小傑——孩子,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都是免費的;那些你忽視的, 都是你已經擁有的美好。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小傑在車上,遇到一位盲人先生牽著他的斑點狗上了車,小傑問:「奶奶,為 什麼那個人看不見呢?」奶奶回答,「寶貝,你知道什麼是看見嗎 ? 有些人是用耳朵來看世界的。」

沒有任何歧視的話語,又是那麼自然。

曾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話:「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孩子自然沒觀過世界,世界觀怎麼形成呢?在於他所看見的一切和你的引導!

小傑奶奶用她自己的方式告訴孩子所看到的世界:他們只是欣賞世界的方式與我們不同而已。但我們都能感知一個美妙的世界。

奶奶的善良在她的思想形成的語言中,讓小傑坦然地接受世間百態,讓孩子接納世界,包容自己的不足。

我們身邊有太多人,口中念善神掛佛牌,卻處處露出戾氣。

曾有一位媽媽對我講過她的經歷,再苦再累她也要一手帶孩子,就是因為孩子曾經被奶奶帶著,同班的小姑娘穿了漂亮的花裙子,她的孩子禁不住多看幾眼,這個孩子的奶奶竟然不屑地說:「穿這麼招搖,做雞呢?」

老人領著孩子在前邊走,後邊過來一輛車鳴笛警示,老人竟然惡毒詛咒「有車了不起啊,早晚撞死人吃官司……」

那時這位媽媽正在北京進行非常重要的科研項目,當她回來再看孩子的時候,孩子竟然也是這樣對任何人都是滿滿的惡毒話語。

那一刻她意識到,再豐碩的科研成果,都不如給孩子一個正確的三觀、歸還一個善良的本質重要!

小傑的奶奶本身就是一個能發現美的善良老人,所以她能發現世間所有平凡中閃耀的熠熠光輝。

當小傑看到坐在對面的青年聽隨身聽的時候,他也想要一個隨身聽,可是奶奶卻能鼓勵他,請流浪吉他手現場演奏出最感染眾人的音樂。

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物質女、拜金女?為什麼那些裸貸的女孩不惜出賣身體想要獲得金錢?為什麼許多人幸福感那麼低?為什麼曾有寒門貴子走上仕途,卻無法控制處自己的貪慾而鋃鐺入獄?

我曾經在成都文殊院內看到住持的題字:想要的太多,需要的太少

佛宗禪理太高深的我參悟不透,但細細品品這句話,你有沒有一些感觸?

你拚命地給孩子最好的,或許孩子並不需要那麼多。你超越了自己的能力和範圍給予他世界上最好的東西,讓他從小就萌生了「買買買」、「買最貴的」、「買最好的」,但這些對於你和孩子來說都不是必需的。

需求不泛濫,自然也就沒煩惱。

不對當孩子的面說「窮」,不局限他們的格局,不讓他們有「這個東西我今天得不到,但是我今後一定要得到」的貪慾,在自己能力的範圍之內,給予自己和孩子最高配的生活,才最舒心。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當小傑和奶奶走下街區,他看到破損的人行道、壞掉的門、窗戶上的塗鴉和用木板封住的商店。他問奶奶,為什麼這裡這麼臟。奶奶說,小傑,有時候,當你身處塵土之中,反而更能體會什麼是美好。順著奶奶手指的方向,小傑看到一道完美彩虹,橫跨在愛心廚房上方。

作者馬特·德拉培尼亞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無論你住在哪裡,世界都是荒涼的地方,到處都是悲傷。在《市場街最後一站》,我只想說,如何看待這個世界?你可以選擇,你可以選擇看到醜陋的一面,或者你努力去發現美好的一面。」

雖然我對父母給予我的教育方式和交流方式上頗具微詞,但我感謝他們賦予了我一個健康的價值觀。讓我至今仍然覺得,在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之內給予自己高配的生活,不奢求羨慕,又不委曲求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我和同事去同樣的一個地方,對方抱怨住宿的條件差、風景又不好,吃的也不咋地,可是當她看到我拍的照片和寫出的文字時,疑惑自己是不是去了個假的地方。

她說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雙眼睛,要感覺我父母的贈予。

我相信,你會給孩子一雙能夠發現美的眼睛,讓他用這雙眼睛看這個世界,形成他自己的世界觀。

「貴子」不在出身,而在於他自己的幸福感。

出版致謝

「寒門再難出貴子」的今天,你該培養孩子怎樣的三觀?

書名:市場街最後一站

作者:(美)馬特·德拉培尼亞、魯濱遜

譯者:方素珍

出版:中信出版集團

適合:3-6歲小朋友 親子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