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明時節,帶你了解物流文化之源

清明時節,帶你了解物流文化之源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化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昨天應該被了解,今天應該被把握,明天則更需開拓創新。物流業的發展是每一個物流人的歷史責任,物流文化的發揚,更是每一個物流人的擔當。」

物流這一概念以及物流這個專有名詞,雖然只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才正式出現,但人類的物流實踐,卻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更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每一個歷史階段都能看到「物流思想」的獨特靈光和「物流文化」的特有足跡,一項項絕無僅有的、偉大的「物流工程」充分 展現出我們先人的智慧,並為世界範圍內的物流理論和物流技術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提供了良好的借鑒。

徐福東渡求仙

張騫出使西域

徐福東渡求仙、張騫出使西域、玄奘取經、文成公主和親、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這些膾炙人口的歷史事件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物流」史的輝煌業績。我們每一個中國物流人都應當牢牢銘記這些引以為自豪的歷史。

讓我們隨著歷史的長河,追溯物流文化之源。

西周初期,戰事連連,倉儲成了國家之根本。《禮記·王制》中論述:「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義倉起源於漢代,發展於北齊,盛行於隋唐。公元585年,隋文帝勸令民間每年秋天由每戶出粟一石以下,根據貧富分等儲之里巷,以備荒年,名曰義倉。 中國人民在古代已經意識到了倉儲能夠起到調節供需的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國的封建社會重農抑商大環境的影響下,倉儲更重要的是承擔了社會救濟和保障的功能。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戰爭對於物流能力的倚重都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因素。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被古代兵家奉為至理名言。周朝時期,受到道路和動 員條件的制約,周天子和諸侯國制定了一套以烽火為信息的救援體系。本來行之有效,卻因為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而導致西周的徹底衰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採用「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可見在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了標準化對於貿易活動和信息傳遞的影響。而 秦國對於物流的重視,遠非其它六國所能及。秦贏政更是把物流建設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其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如說根根直道至咸陽,在統一天下的前後, 秦贏政傾力鋪設「秦直道」,在當時的世界上這一超前的「高速公路」,保障了秦軍在戰爭物流保障上的規模化和快速化。

▲秦直道

▼車同軌

「秦直道」、「車同軌」,充分展現了秦始皇的遠見卓識,也是秦始皇在物流標準化上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在統一文字和度量衡的同時,還提出要 「車同軌」,這樣的思路不僅在當時來說極為超前,就是對於今天的我們也是意義非凡的。雖然秦朝存在的時間短暫,但秦始皇的這一系列開創性舉措影響深遠,並 為以後的大漢盛世,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漢朝在物流領域最大的成就,是打造了聯通歐亞的第一條大陸橋――絲綢之路。

漢朝「絲綢之路」

從張騫出使西域開始,漢朝皇帝高度重視對於西部的開發,並一直當 作國家戰略發展的重要一環。絲綢之路的發展史可以說就是人類歷史文明和貿易的發展史,而史書表明絲綢之路早在命名之前就已是物流通道,「絲路傳奇」既是一 部物流發展的傳奇史,更是見證了人類歷史文明進步與世界貿易發展的偉大傳奇。絲綢之路的開闢,不但在軍事上讓漢朝疆域不斷擴大,「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而且讓中華文明和亞歐當時各國文明的交流變得便捷,深遠地影響了歷史的走向。

和秦始皇、漢武帝一樣高度重視物流基礎建設的,還有隋煬帝楊廣。秦朝在陸路運輸上卓有成效,隋朝則在水路運輸上發揚光大。大昏君隋煬帝動用 舉國之力開挖大運河,雖說只是為了滿足個人奢侈淫侈的生活和私家遊玩的方便,但客觀上卻打通了中國南北的水運動脈,影響深遠。

明朝三保太監鄭和率領一個共有62艘大船的船隊,載兩萬七千多人縱橫印度洋上。

鄭和下西洋

鄭和最初的航程僅限於亞洲,從第四次航海起,他的航線開始延 伸到非洲海岸。龐大的艦隊所包含的造船技術、航海技術堪稱一座活動的科技展覽館,而船上載的使用物品和交流物品更是一座海上超市,中國的雄厚實力第一次通 過越洋跨海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大展示。同時,也正是通過越洋跨海鄭和的艦隊把地理、海洋和豐富的異域政治、經濟、民俗資料,以及貨物、物種帶回了中國。

快遞在中國應用於民間的一個典型記載是,中國唐朝杜牧一首詩中的記載:「長安北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絕句三首》杜牧

唐明皇為了討楊貴妃開心,使用了快馬傳遞的方法,將遠在南方的荔枝運送到了北方的長安,而荔枝並沒有發生霉爛。儘管詩中描寫的是當時統治者糜爛的宮廷生活,但從中可以看到快遞業在中國古代由軍用轉為民用的過程。

中國郵政快遞歷史可以追溯到100年前的快信――清朝郵局當時也面臨民間郵局的競爭,信件遞送效率不佳,因此在1905年,推出快信制度,並且設計以「飛龍」為造型的綠色郵票。快信制度一直延續到民國初年,圖樣改為飛雁,1916年廢止。

喬致庸

棄儒從商的山西大賈喬致庸先生提出了 「貨通天下」的思想,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物流的作用,是對中國古代和近代有史料記載以來所形成的物流理念的概括性總結,反映出了以晉商為代表的中國古代和近代商人的雄才偉略。

華夏文明博大而精深,中華物流文化恢宏而厚重。而發展到今天,現代物流文化更是將天時地利人和相結合、環境技術文化相統一。 數百家高等學府,針對物流學科開設了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等專業,為我國物流行業輸送著專業化的中堅力量。同時也為物流業在基層企業的實際操作設立了專業化的訓練科目,為我國物流業的有序發展奠定基礎。

針對物流的八大基本功能: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物流文化在推進物流技術發展上起到了感性與理性的統一與升華的作用。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文化不僅需要傳承,更需要創新。昨天應該被了解,今天應該被把握,明天則更需開拓創新。物流業的發展是每一個物流人的歷史責任,物流文化的發揚,更是每一個物流人的擔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去年全國卷錯答率最高的那道歷史選擇題,攻略在這裡!
此人受到司馬昭父子兩代人的賞識,他的兒子卻滅亡了晉朝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