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相邦、相國、丞相、宰相我咋有點懵?

相邦、相國、丞相、宰相我咋有點懵?

在我們接觸眾多的歷史劇中經常會出現相國,丞相,宰相等稱謂,比如《三國演義》中曹操和諸葛亮被稱為丞相,而在《秦始皇》中呂不韋被稱為相邦,《大秦帝國之縱橫》中張儀被稱為相國,還有宰相這幾種稱呼你知道到其中的區別嗎?今天小編給大家簡單聊聊其中區別。

首先 在先秦有相,相邦等之名,貴族家庭最重要事在祭祀。祭祀最重要的是宰殺牲牛,象徵這一意義,當時替天子諸侯以及一切貴族公卿的管家都稱為宰。在內管家稱為宰,出外做副官稱為相。而丞是副貳的意思,所謂相也是副的意思。相邦與丞相完全不同, 根據出土文物秦國東陵器物上的金文:八年相邦薛君、丞相殳。這說明相國與丞相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官職,是同時並存的,而且相國地位高於丞相,又如公元前203年韓信破趙,被劉邦封為相國,而此時的丞相是蕭何。到了公元前196年韓信謀反,蕭何設計與呂后聯合除掉了韓信立了大功,《史記》是這樣寫的: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由此也證明了相國大於丞相。而宰相的正式官名為丞相(只有遼時宰相為正式官職)。有時分設左右,以右為上,稱為「右丞相」,「左丞相」,但也有列外比如北宋左相大,明初左相大。

秦國的第一個相國是樛游,後來秦國增設左右丞相作為相邦的副手,漢承秦制,依然設置相邦,後代為避漢高祖劉邦的諱改稱相邦為相國。西漢也設丞相,至哀帝元壽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為大司徒,這段時間是歷史上丞相這一官職設置最久的時期。自哀帝至東漢建安十三年(208)這200餘年間不設丞相,東漢時丞相改稱為司徒,建安十三年曹操復設並任丞相,但時間很短。

三國和晉南北朝370年間,除蜀和東晉初年、北朝較短時間外,不設丞相,隋朝不置丞相,唐宋時期也基本不置丞相,唐玄宗開元元年(713),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南宋乾道8年(1172)亦改尚書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元朝於中書省置丞相,明朝朱元璋於洪武十三年(1380)(通過胡惟庸案)廢除丞相制度,從此再無丞相一職。丞相的設置是斷斷續續,作為官名的丞相在歷史上存在時間並不長。明朝洪武十三年後的內閣大學士(首席內閣大學士稱為首輔) 清朝前期的大學士(雍正七年1729後的軍機大臣)有丞相之權但無丞相之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朝 的精彩文章:

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競爭
他一生只打過一次仗,卻讓外族三百年不敢侵犯中華!

TAG:漢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