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願你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來源:星言說(ID:xingyanspeak)
儘管生活常常愁雲滿布,但我始終願意保有一份童真。
01
近日,內心常常焦慮浮躁,最近在讀豐子愷先生的《活著本來單純》,好像一縷清風一股清流,讓我焦躁的情緒平慰了不少。
提到豐子愷,很多人可能並不熟悉,大多數人聽說這個名字也許也都歸因於,之前盛行的雞湯文字,或是公眾號里漫畫加一行字的羅列,轉而帶出的十萬加轉發。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如此,安好。」
我想很多人聽過這句話,有人還把它當做過簽名檔,這句話就是出自豐子愷先生的《無寵不驚過一生》。
豐子愷,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
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
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 ,深受人們的喜愛,爭相收藏。
閑時拿來品讀,隨意翻開一章一節,都讓我覺得頗有頓悟。
就在那些日常平和又包含人生哲理的小事中,忽然get到了生活的本意。
我們總說,越長越越孤單,越成熟越不安。
但我們卻時常忘了,從出生那刻起的初心,活著這回事,本來如此單純。
這本散文漫畫集在心情低谷時翻看,給人以溫暖與悲憫。
事情順境時閑讀,又像一陣涼夜清風,不至昏頭腦。
當你被現實世界的複雜搞得筋疲力盡的時候,看看豐子愷的文章,你會明白他說的,「不要因為世界太複雜,而背叛了你的單純」。
當你越長大覺得迷茫無助找不到意義時,讀讀他的文章,你會明白他說的,「你若愛,生活哪裡都是愛」。
奇葩說第四季最後一集里也說到關於長大成熟論點,我們越長大越會變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這到底算不算一種悲哀。
這也是我時常想到的問題,我內心的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人覺得,讓孩子越來越成熟懂事是件值得欣慰的事兒,其實卻是最大的悲哀。
豐子愷說,這讓孩子丟掉了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來的心,不是經過世間造作後的心,而成為現世的奴隸。
長大並非一件好事。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長大是我們面對無奈的現實又沒那麼無所不能的時候的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如果你在不知不覺的長大中丟失了童心,看看《學會藝術的生活》這一篇。
也許你會在那裡找到答案。書裡面說,
「原本我們出生入世的時候,最初並不提防到這世界是如此狹隘而使人窒息的。
藝術可以讓我們暫時放下壓力與負擔,解除我們平日處世的苦心,做真的自己,認識自己奔放的生命。
藝術教育就是教人做孩子,保持童心。
童心,之於大人,就是趣味。」
你看,長大也許很鬱悶很無奈,但我們還有藝術可以享受,焦慮的時候畫幅畫,煩心的時候去趟美術館,也許這是成人世界很好的安慰。
02
三十歲以後,我常常陷入自我糾結的迷茫中,有種即將人到中年的不安定感。
一方面還捨不得二十歲那個天真又熱血的自己,一方面又有點懼怕那個必須要成熟起來扛起全家重擔的未來。
在《秋》那篇文章里,豐子愷講到了他的三十歲,他把自己三十歲之後的心境比喻成秋天。
他說,三十歲時人會有有更多的對生死的感悟。
「就好像在飲冰揮扇的夏日,不能體會圍爐擁衾的冬夜的滋味。
你必須得等入了秋,身穿單衣打過寒顫,手摸過法蘭絨的衣服感覺到舒適的時候,才真的能體會冬的滋味。」
之於我現在的心境格外適合。
三十歲,因為生活的磨礪,不得不懂得人生的各種悲歡離合,荊棘坎坷。
夏目漱石說,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處必有暗,至於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處暗亦多,歡濃之時愁亦重。
儘管生活常常愁雲滿布,但我始終願意保有一份童真。
還是會在悉心澆灌一株花苗,看到它長出嫩芽後欣喜若狂,還是會像年輕時一樣有自己喜歡的偶像,還是會因為一餐美食而心情大好,還是願意相信這時間不負期待。
豐子愷就是這樣一位始終保持童心的智者。
他說,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無錢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因為有心,哪怕是一盆水仙,也能感悟出一番人生道理。
簡單的敘事,娓娓道來,最末讓人恍然大悟頗具內涵。豐子愷在《水仙》里說,
「誰說水仙花清高,它也像普通人一樣,需要煙火氣的。
自從移入灶間之後,葉子漸漸抬起頭來,花苞漸漸展開。
我見了心中大快。
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這讓我忽然想起《朗讀者》里,倪萍說到姥姥語錄時提到的話,「自己不倒,啥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都扶不起」。
是的,人生本就是處處見生機。
有心有愛,就永遠有希望。
03
因為心中有愛,在豐子愷眼中,一切都可以寫成詩畫成畫形成文。
他可以在《廬山面目》里,把廬山遊記寫的有聲有色有人情又有趣:
「憑窗遠眺,但見近處古木參天,綠蔭蔽日。
遠處崗巒起伏,白雲出沒。
有時一帶樹林忽然不見,變成了一片雲海。
有時一片白雲忽然消散,變成了許多樓台。
正在凝望之間,一朵白雲冉冉而來,鑽進了我們的房間。
倘是幽人雅士,一定大開窗戶,歡迎它進來共住。
但我尤未免為俗人,連忙關門謝客。
我想,廬山真面目的不容易窺見,就因為了這些白雲在那裡作怪。」
他可以在《梧桐樹》里把梧桐樹繁華落葉寫出人生哲理。
「回黃轉綠世間多,但象徵悲哀的莫如落葉,尤其是梧桐的落葉。
自初生至落盡,佔有大半年之久,況且這般繁茂這般盛大。
眼前高厚濃重的幾堆大綠,一朝化為烏有。
無常的象徵,莫大於此。」
他可以在《揚州夢》里,把一篇揚州遊記轉折的大氣精彩,巧妙擬人,讓你恍然大悟。
「你憧憬與唐清時代的我,神往於煙花三月,十里春風的繁華景象,企慕揚州八怪的風流韻事,認為這是我過去的光榮與幸福,其實完全誤解了我。
古人讚美我的都是虛偽的幸福,恥辱的光榮,忍痛的歡笑,病態的繁榮。
你卻信以為真。」
很多時候,外人只看到風光無限的一面,卻不知別人真正經歷過的苦難和心酸。
對於人來說如此,對於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亦如此。
因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所以常常覺得豐子愷的文字中總有一種佛緣的意味。
看似不經意的言語和生活平凡的小事,在他的筆下都處處透著哲理,讓人讀來感觸頗多,很長智慧。
他說,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
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
的確如此,很多時候,一本小書都可以給你無限力量,關鍵在於你怎樣去理解,怎樣去感悟。
如果你能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豐子愷的這本《活著本來單純》的散文精品集,你便會懂得他說的「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的舒暢。


※這位校長的開學演講火了!你連手機都掌控不了,還談什麼逐夢天涯?
※「我沒拿!」8歲女兒梗著脖子撒謊大叫!媽媽的做法讓網友豎起大拇指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