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校方態度的冷漠是陶崇園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校方態度的冷漠是陶崇園事件發酵的主要原因!

GIF

這兩天最熱的新聞當屬「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陶崇園自殺」事件,作為同是研究生的小編,對於這個生命的離去感到惋惜和心疼,作為利益的受害方,小編希望這件事情的真相能夠還原,給死者、家屬和相關人員一個公正。畢竟這個公正關乎一條生命,一條本該繼續燦爛輝煌的生命。

一個不滿30歲年輕生命的殞滅無論如何都令人心痛,外人再設身處地也難以想像陶崇園的心靈經歷了怎樣的幻滅,而他的離去又會讓他的家人親朋承受何等重創。我們無法像西安交大事件中某著名作家那樣冷血和輕薄,一句「別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事;我們也無從辨析究竟「王攀導師占很大責任」是否符合實際;而事件背後的個人心態、師生關係,特別是教育學術體制的弊端才是更加緊迫的問題。為什麼類似的事件總是能不斷的發生,不斷的發酵擴大?

小編看到了死者姐姐陳述的事件「真相」內容,小編很是費解武漢理工大學的官方做法。小編在網上搜索了關於事件發生官方的一個回應,但是沒有任何官方的聲明,有的只是環球時報報道的學校給家長的反饋:

此外,小編還在知乎看到了一些學生髮的學校的內部處理結果:

根據死者姐姐的陳述:校方還做了令人髮指的事情:

以上說法的真實性,小編沒有辦法辨別,但是小編要說的是至今為止,作為出事學生的校方,你們發表一個聲明那麼難嗎?給公眾一個你們認真對待的態度那麼難嗎?

小編在校期間,也遇到過同校學生自殺事件。那時候,學校第一時間成立小組,就事件公告,安撫學生,聯繫家長等事件一一安排,事件也就解決了。或許是那時候網路沒有那麼發達,人們的言論自由沒有充分體現。但是隨著網路的普及,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這種事件只能在網上得到伸冤。不排除很多事情有「家鬧」或「學鬧」的嫌隙,但是也有很多事情是由於學校的不作為,刻意隱瞞,導致死者家屬只能在網上伸張正義。

對於學校為什麼要遮掩呢?小編最初以為是害怕承擔責任。但是通過資料的查詢,小編就不這麼認為了。根據教育部2002年9月1日頒布施行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已履行了相應職責,行為並無不當的,無法律責任」,其中的第三項規定,「學生有特異體質、特定疾病或者異常心理狀態,學校不知道或者難以知道的」,第四項規定,「學生自殺、自傷的」。法律上沒有責任,剩下的就是人道主義的關懷。如果當事人家屬不滿意,學校便可以要求走法律程序,為什麼這些事情要遮掩呢?

所以除了承擔責任外,小編認為最大的可能性是遮羞或者真的有問題。因為事件本身或者老師問題都會對學校聲譽產生影響。

正如「家醜不可外揚」,「校丑也不可外揚」。很多學校認為這種事情影響不好,要做到盡量不擴散,低調解決。這種想法不可謂不對,因為盡量控制事件的擴散傳播,可以有效的減小影響。但是在小編看來,隨著網路的發展,信息的快速傳播,完整的公布事件的真相才能最好的減少事件帶來的影響。正如南昌大學事件,南昌大學的做法:

北航陳小武性侵事件:

這兩所學校的反應和行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點贊,學校聲譽非但沒受影響,反而得到了認可。

在前一段西安交大楊德寶事件中,西安交大校方在其失聯期間,學校曾連續多天會同家屬組織師生赴火車站、秦嶺山區等地尋找,並在華商報、西安交通廣播、西安電視台等媒體發布信息,刊登尋人啟事,並協助家屬在西安多個區域調閱監控錄像。

確認楊寶德溺亡後,校方多次對家屬進行慰問,幫助處理楊寶德善後事宜,安排專人對家屬做好情緒安撫及心理疏導,做好十餘位家屬在西安的飲食居住等生活保障,全程安排醫生陪伴,協助家屬火化遺體,並承擔了喪葬費等費用。校方表示,家屬對學校做出的努力表示理解,並對結果予以認可。

並且在其事件發酵後即可作出回應。

為什麼武漢理工大學會對家人反應的情況如此無動於衷呢?小編理解不了。

近年來,高校老師失德現象頻繁發生,但是縱觀各個事件的處理結果,似乎很不讓人滿意。很多因為老師的教學成績優異,提出私德和公德要分開評價;還有說要給老師改過自新的機會。是的,老祖宗的古話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對於失德的老師,僅僅是輕微處罰一下,不給出合理的評價體系,還讓其繼續接觸祖國的未來,這件事情帶來的後果著實讓人擔憂。

事實上,近年來因教師道德問題而受到輿論詬病的現象不止於此,有的在地震來臨的危急時刻棄學生而逃,有的性侵多名留守兒童喪心病狂,有的以學業為由要挾學生發生不正當關係,有的上課不講補課講意在收取補課費,有的侵吞學生補助款達數十萬,如此等等無不受到輿論的強烈譴責。少數害群之馬極大損害了教師隊伍傳道受業的師德形象,成為公眾的心頭之痛,大大降低了公眾對各類失德教師的容忍度。

這也提示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因為個別教師的失德行為並未明文列入教育部文件而放鬆審查,不能因為教師的教學成績優良而忽視對師德的評價,長此以往帶來的將不只是輿論對個別教師的負面評價,更是對整個教師群體的不認同。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無論哪個時代都應成為教育和學術安身立命之本。讓我們勉力而為:「愛我所愛,行我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Tips

感謝您抽出·來閱讀此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測試 的精彩文章:

聽說大學要漲學費了,你怎麼看?
解析:全球新材料產業發展特徵與趨勢!

TAG:e測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