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家考古出土4000年前麵條,證明中國才是麵條鼻祖,義大利認頭了
哲理
04-06
中國的麵食在傳統飲食中,絕對有一席位。像什麼辣子面、油潑面、拉麵、蛋炒麵等等吧,還有當今最受歡迎的手擀麵。
但是對於麵條最早出現於那個國家,還是有些爭論。阿拉伯人和義大利人是爭的面紅耳赤,直到中國在黃河邊上一個小村落里出土了一碗4000多前的麵條,他們的爭論才算結束。
喇家是生活在我國黃河流域一個古老的群落,但是一次地震使它消失在人們的視線里。直到1999年,考古人員對該遺址進行了挖掘,部分的復原了當時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場景。最讓振奮的是,在一個被黃土掩埋的陶碗里,發現了一碗麵條。據分析,當時地震到來的時候,可能這家人正在吃飯,碗里的麵條還沒有吃完,就被一同掩埋了,隨之而來的就是更大規模的泥石流,所以這碗麵條得以保存至今。
據研究,這碗麵條其中一根長約50厘米,寬度是0.4厘米,從上到下粗細均勻。麵條雖然歷經了4000年的風雨,但是依然全身鮮黃,就好像剛剛出鍋一樣。它的原料也不是單純的小麥面,而是小米和粟的混合面而成的。
這碗遠古時期拉麵的出土,有力的證明了我國先民在4000年已經能製作麵條,而且技術嫻熟,我國才是麵條的原創國。阿拉伯和義大利你們還有爭的必要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