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孔鯉雖無建樹,但被人成為「二世祖」,究竟他有哪些品質優於其父親

孔鯉雖無建樹,但被人成為「二世祖」,究竟他有哪些品質優於其父親

(每日歷史典故第三期)

問一得三是指問一件事卻得到解決三件事的辦法。用以形容求少得多。【出處】春秋 孔丘弟子《論語.季氏》。

學古:

孔子的兒子名叫孔鯉,一生無建樹,孔鯉對孔伋說"你父不如我父",對孔子說"你子不如我子",以此來譏諷自己。孔鯉與弟子們一起跟著孔子學習。

有的弟子偷偷地議論開了:「先生一定對自己的兒子格外關心,多教他不少學問,對我們恐怕是留一手的。」

一天,有個名叫陳子禽的學生問孔鯉:「你在老師那兒一定比我們多學一些東西吧?」

孔鯉老實地回答:「沒有什麼呀!就是有一回他一個人站在庭院中,問我學過《詩經》沒有,他說不學《詩經》就不會說話。從那以後我就開始學《詩經》。

還有一次,他問我學過禮沒有,並說不學禮便沒有立足社會的依據,聽了他的話,我又去學禮,就這麼兩件事啊!」

「那就好。」陳子禽因為問一而得三,高興地向同學們報告說:「我問孔鯉一件事,他卻告訴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學詩,第二知道要學禮,第三嘛……我知道了先生對自己兒子並不特殊親近……」弟子們終於解除了對孔子的誤解。


孔鯉是一個很孝順的人,雖然無建樹,但是他一生守在母親身邊,而且為人謙和,以德報怨。當前社會,我感覺有一種現象,當大家的利益沒有衝突或者利益點一致時,大家非常和氣,感覺就是一家人一樣的溫暖。

可是當出現利益衝突點之後,不管對方是誰,仇視態度非常明顯,甚至於大打出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鬧得不可開交,以怨報德的比比皆是,為利益所熏陶的處處都有。

希望我們認清一個事實,親情和友情永遠是金錢不能買來的,要學會以德報怨,誰都有個脾氣,遷就一下對方,學會用方法解開對方的疙瘩,同樣,對方也會感激你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家講典史 的精彩文章:

竺道生究竟有多大的耐心,能讓頑石也為他折服

TAG:儒家講典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