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東京女子圖鑑》引發的青年危機

由《東京女子圖鑑》引發的青年危機

半句再見

 半句再見

孫燕姿 

00:00/04:02

花了一上午倍速看完了《東京女子圖鑑》。

我當然知道倍速會讓劇情少許多味道,更不是什麼欣賞或休閑應該有的態度。可是實在沒有心情慢悠悠地看完那些間接反映主題、側面烘託人物的畫面——浮躁也好,焦慮也好,我似乎早已過了那個扭扭捏捏慢慢等事情順其自然發展出什麼紋路的年齡。

現在的生活已讓人眉頭緊皺了,談及未來時的五官更是扭成一團。我們對未來自然帶了許多敬畏和期待,而已經大三的我們,已經沒有了當初大一時不知所措的迷茫,也沒有了大二時認不清現實的盲目自信,現在的我們,準備著各自的未來,法考、考研、出國、申請......疲於應付課業和各類不得不做的事情,焦頭爛額。這一年開始前我們就知道這註定是一個難熬的年份,我們猝不及防被扔到十字路口開始做選擇,選擇你的未來,選擇你想要成為的樣子,選擇你的職業路徑。選擇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就是一段很磨人的旅程。你選擇了什麼,就要相應地放棄一些什麼。於是你要知道,此時此刻和你一起上課的他們,生活軌跡也許將會與你漸行漸遠;而那些你從未想過的人與人的連結,也許會在幾個月後的新生活中發生。

很神奇吧,可我們無暇顧及。我們既無暇顧及身邊人與我們的疏離,也無暇顧及未來和某個人的相遇,我們只是悶著頭,皺著眉,累得氣喘吁吁,走著自己的路,喃喃:「熬過這一陣就好了。」

可你都這樣說了多久了呢,這個「一陣子」你都熬了多久了呢。

來自小小的地方,卻有著大大夢想的綾,從她的十七歲立志去東京打拚,到在東京發生了自己人生多數的故事與輝煌,二十年,她四十歲。

她四十歲,承受了無數的絕望,也享受了無數的輝煌,她望著這座城市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追求什麼,於是回家去,回到那個安逸的小城市,回到那個她青春時期發誓要逃離的小城市,那個她覺得有一天會變成空城的故鄉。

故鄉當然沒有變成空城。或許是為了等待像她一樣的遠行的遊子回家吧。

綾無所事事地坐在公路旁的長椅上發獃時,遇到了青春時候那個就業指導的老師。老師激動地說「你活成了大家都羨慕的樣子」,還忙不迭地從車裡拿出了綾受訪的雜誌。綾拿著那本雜誌泣不成聲,那個時候她三十歲,還充滿夢想。

她還是離開家鄉回到了東京,走到了最開始住的地方,遇到了最開始的人。可惜當時那種因為覺得太渺小而放手丟掉的幸福,最後兜兜轉轉,只能變成櫥窗里被歆羨的奢侈。她遠遠望著手攜妻女的他,默默離開。

感情的事情沒有對錯,不就講究一個意思自治嗎。可是不後悔嗎?年輕的時候想要事業,想要一番作為,不甘於煙火氣息的平凡——那時人們把這種生活感稱為平庸。可當該有的都有了,感情也都停留在利益角逐和逢場作戲的時候,才會發現當初那種安靜不起波瀾的小幸福來之不易。

因為想要更好的與自己匹配,所以放棄了開始時平淡如水的人。綾找到了一個可以和她在米其林飯店約會的人,最終敗給了他的事業規劃。他的訂婚和綾當初的選擇如出一轍,良禽擇木而棲罷了。綾和一個男人有一段饒有趣味的對話:

「如果說女人會選擇有錢的男人,那麼男人會選擇什麼樣的女人?」

「一無所有的女人。沒有夢想也沒有理想,只是天真爛漫地支持他們的夢想的女人。」

三十歲,綾的事業走上正軌,住在這個城市的精緻房子里,三十二歲生日時和許久不聯繫的朋友相聚,卻發現朋友們的世界已經被孩子佔領。懷孕的懷孕,哺乳的哺乳,備戰二胎的備戰二胎,於是當年那群一起喝酒到天亮的小夥伴,變成了「一杯無酒精飲料、三杯橙汁和一杯香檳」;而綾也對她們滔滔不絕的育兒話題插不進嘴,默默把那本自己受訪的雜誌放進包里。

家庭哦。

綾去相親,以為很優秀的自己卻在聯誼會上落了單。後來呢,她覺得自己也需要安穩的家庭生活,於是認識了自己的老公,一個在經濟上和她匹配,嘴上還說著「我支持妻子的夢想」的人。至於其他,日常相處終於露出端倪。其實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來自這段:綾加班很晚回家,老公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說吃飯吧。綾的笑容有些僵在臉上,但還是很平靜地說:「我剛剛加完班到家。」老公一臉無所謂「那就出去吃好吃的咯。」茶几上是老公吃完的零食、床上是老公換下的衣服、洗碗槽里不知道堆了多少臟盤子、臟衣簍里的衣服已經滿到溢出來了......那個當初嘴上說著支持老婆夢想的人,其實也不過是說說而已。綾請假一天收拾衛生,發現了老公在櫥子里放的一本相親指南,標註頁寫著:要告訴女人自己會支持她們的夢想。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追求一件事情不再是因為我想要,而是因為我應該要?其實人多數時候的決定,都會受旁人影響的吧。因為擔心自己會缺少別人擁有的,因為自己想要擁有別人羨慕的生活,說到底就是妄念。誰會知道十年後的我如果被問及「還覺得北京是那麼閃閃發光的嗎」的時候,還會像現在這樣充滿期待和情懷地點頭呢?

而人的貪婪註定會難以安分地放棄。人貪心點也好,貪心就是不斷進取的動力;可這也不好,忙忙碌碌地去追名逐利,什麼都想要什麼都不想放棄,真的是很蠢的事情。焦慮並非來自於什麼「本領恐慌」,本領恐慌本身是對自己的高標準;焦慮來自和別人的對比,缺少別人擁有的東西。

後來綾離婚,朋友圈子也逐漸變成了獨身的職業女性。可是綾說:雖然她們說著「把自己的人生都奉獻給孩子和家庭的生活太可悲了」,但這些話怎麼聽怎麼都有些嫉妒的味道。

當然了,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嘛。家庭婦女羨慕職場女性的獨立,那些為人強勢的職場女性又何嘗不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裹緊被子嫉妒一下那些回歸家庭者的穩定呢。

前段時間「中年危機」的概念被炒得甚囂塵上,中年的確是瓶頸,畢竟沒幾個中年人真正能做到而立、不惑;多數中年人只是年齡變老,活得油膩了而已。可隨著年歲的增長,中年人也面臨著向父輩盡孝養老、向子輩提供更好生活的雙重壓力,於是變成三明治,被生活壓迫、被命運剝削。

可青年危機又何嘗不是瓶頸呢。在無數個十字路口做選擇,每天面對的是糟心的現實卻無能為力。學業上的選擇是一方面,畢業季的感情又是另一方面。有戀情的開始考慮要不要繼續走下去,是現實地重新選擇什麼良木還是堅定地攜手面對未來的風雨;沒戀情的心裡多多少少會擔心孤獨終老,聽旁人格式化勸慰「你會遇到更好的」聽到麻木。友情呢,誰知道我們未來會不會被生活磨平稜角,誰知道我們未來會經歷什麼讓我們的三觀重建,我們的人生軌跡一下子出現縫隙,繼而是巨大的裂痕。而我們在忙著走各自的人生路時抽出一點空去學校的各大標誌性建筑前匆匆拍下幾張紀念照,美顏相機模糊了我們的疲態也模糊了眼角那一瞬間的笑意,就匆匆再見。

如果說中年危機是溫水煮青蛙式的文火細燉,將人一點點剝皮抽絲,那麼青年危機更像是讓人猝不及防的爆炒,一瞬間放進油鍋里的血肉模糊。一群還沒從瓊瑤武俠的理想主義里緩過勁的年輕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就被扔進社會去碰壁去感受什麼人情冷暖,其實有點殘酷。

我看《東京女子圖鑑》的時候,一直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未來。後來發現沒法思考,這路通向哪裡我不知道。這就是現在的我,我只能靠夢想給自己選一條路,然後看造化。至於這一路我會遇到誰會經歷什麼,大概才是這整個旅途中唯一的未知驚喜,或者也有可能是驚嚇。

這部劇的最後一句台詞是:

一起加油吧,因為想要的東西還有更多。

我突然想到大二的時候自己去電影院看《七月與安生》,有句話我一直都記得,也一直都這麼告訴自己:

折騰的人生未必不幸福,只是辛苦一點。

那麼各位正在經歷或即將經歷青年危機的人們,無論你走到了哪個階段,都祝你好運。未來屬於不屬於我們我不知道,至少在這段日子裡,這樣騙騙自己也還不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旁觀者卿呀 的精彩文章:

TAG:旁觀者卿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