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養是善待最親的人

教養是善待最親的人

據調查顯示,人們往往會對陌生人彬彬有禮、和顏悅色,表現出自己最佳的狀態,但卻對熟悉的人,尤其是親人,則是耍小性子、發脾氣,展現自己最糟糕的狀態。

楊瀾在一次對當代哲學大師周國平的訪談中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了最愛的人?」周國平先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會犯。」是啊,這個錯誤,大多數人都會犯,就連哲學大師也不能倖免,但是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周國平先生這樣回答:「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客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我們要警惕本能,培養教養。」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媽媽帶著她的孩子在一家餐廳吃午餐,餐廳中午的時候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她們等了很長時間服務員才為她們端來午餐,就一個勁的道歉,這位媽媽很是和善的說沒關係,並開始和她的孩子享用午餐,餐後離去,服務員不禁就想,要是所有顧客都像她這樣就好了。回到家後,這位媽媽的父親走了過來,她便緊鎖眉頭,因為她之前剛給父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父親還不太會使用,便經常向女兒提問使用方法,果然父親問的是同一個問題,她就不耐煩的說這不是教你好幾遍了嗎,父親頓時覺得自己像錯事了一樣,這時這位媽媽的孩子笑起來說,「外公,你好笨呀!」她聽到孩子這樣說她的父親很生氣,覺得孩子不懂尊重,正想教訓便聽到父親這樣說:「外公老啦,寶貝開始嫌外公笨咯!」聽到這裡這位媽媽頓時心裡一驚,她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導他要講文明懂禮貌,尊敬長輩,尊重他人,但是這些好的教養卻只用在了外人身上,對自己最親的人卻往往把好教養拋諸腦後,自己這樣,現在就連孩子也在被自己潛移默化著,真是悔之晚矣!

那麼,怎麼培養教養?怎樣能時刻保持良好的教養呢?

怎麼培養教養?

好的習慣要從娃娃抓起,父母應該擔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及義務,這裡有些行為指南可供參考。

01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這是對一個人行為舉止最基本的要求。

02

學會尊重,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扮演著多種角色,在家裡你是孩子,在公司你是職員。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應該尊重的人,在家裡尊重長輩,在外面尊重他人。

03

懂禮貌,最直接的表現在待人接物上,比如見到長輩或上司要用正確的稱呼,並大方的問好;待人要熱情、友善;與人交流要平視對方,學會說「請」和「謝謝」;接物品或遞物品要用雙手等。

怎樣能時刻保持良好的教養呢?

想要一直保持良好的教養,就要時刻約束自己的言行舉止。

01

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講文明、懂禮貌,尊重每一個人,不論是陌生人還是家人。

02

不要亂髮脾氣,尤其是對家人,如果覺得心情不好不妨出去散散心,要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

03

做的承諾一定要完成,覺得自己做不到要學會拒絕,對待他人要有耐心、有愛心。

作家亦舒說過這樣的一句話: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所以,我們應對陌生人熱情友善,更應對家人給予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並友好相處,善待最親的人,就是最好的教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都女性終身學習 的精彩文章:

民國美女:孟小冬、胡蝶、張愛玲、林桂生、唐瑛、陳燕燕、宋美齡、王人美、林徽因、張充和

TAG:首都女性終身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