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那是柔和的搖籃,哺育我成長

那是柔和的搖籃,哺育我成長

那年夏末秋初,我登上來往千里之外的火車,從此,故鄉便只有冬夏,再無春秋。

故鄉的影子,隨著火車漸行漸遠的影子,變得更加清晰,卻又模糊了。

而久久在腦海里盤旋,揮之不去的味道,儘是姨媽家飯桌上的晚餐。

姨媽家的晚餐,是在一張矮矮又狹長,漆著烏漆的茶几上。

聽說是有些年頭了,也不知道,只是還在我蹣跚學步的時候,它便是在了,一直未曾改變過。

茶几上的菜也不會很多,三兩個,但也滿滿都是熟悉的味道,像小時候一樣。

那時候年幼,喜歡學著姐姐喊姨媽喊做媽媽,覺得親切極了。一晃數年,吃著姨媽家的飯長大成人。

高考後的暑假,漫長而乏味的。爸媽工作繁忙,常常就我一個人在家。

也懶得做晚飯了,便又是騎一輛小自行車,披著一片暮色,到姨媽家趕那頓晚餐。

爸爸經常笑我說:「你是要把你姨媽家當你的伙食團啊?」後來去得多了,自己也生起不好意思來了。

姨媽總愛說:「有什麼不好意思,你是我的兒,吃是應該的。再說,煮一個人的飯和四個人的飯不也是一樣嗎?」

餐桌上全是家常的菜,坐得便是最親的人。

姨父喜歡用格外小巧的杯子,盛上一杯自家酒罈里的酒,放在茶几的邊緣。

然後一邊用筷子細細地夾菜,又一邊高談闊論般的聊著農作生產和人事工作。

待將杯中酒飲盡,才或裝上米飯,或盛上麵條,吃到最後。

一頓晚餐的主角,是桌上的菜,更是姨媽。從張羅晚飯,到收拾洗碗,一般那是姨媽的盛況「表演」。

夏季天暗得晚,晚飯也晚。空氣里的熱,逼知了不停地叫著。

在院子的柚樹陰下置了茶几,從廚房裡把姨媽做的菜一一端出來。

一家子的,在綠蔭下從太陽西沉一直吃到皓月東升。

記憶里磨不去的,是那盤炒的玉米粒。那是一種讓四川人都生恐的味道。

問起之時,姨媽才很驕傲地說:「這是我自己種的小米椒,怎麼樣,味道夠厲害吧!」

姨媽是寵我們的。愛吃姨媽碗里的面,那是我們姊妹們打小就養成的習慣。

如今改不掉也不想改。總是覺得姨媽碗里的,比自己碗里的更香,更好吃。

現在,每每把筷子伸到姨媽碗里時,姨媽也笑著說:「都長大了還吃我碗里的,要一直吃到成家嗎?」

話雖如此,但她也毫不吝嗇地把她碗里的面移到我們碗里。

而今卻是遠離故鄉,也遠了那熟悉的味道。姨媽家的晚餐,宛如自小植在心頭的種,發芽生根。

像是一根牽動了風箏的線,讓我不至於走失在茫茫人海。

故鄉的燈火遠得朦朧,從那遠在天邊的天府,飄來淡淡的香,把我抱環。

那是柔和的搖籃,哺育我成長,捧我在心間。

在大地的盡頭,我做了一個夢,夢中,全是那一桌,溫馨的晚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幽悠說情感 的精彩文章:

教你如何把握人生,品味人生
人生旅途,各自的下一站也不一樣

TAG:幽悠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