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被人類「創造」的動物,有些卻從來不願屈服於人類

被人類「創造」的動物,有些卻從來不願屈服於人類

那些被人類「創造」的動物

1.8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還過著游牧生活。食物緊缺使得人和狼這對競爭對手註定要相遇。但這並不是一場公平的角逐,因為人能夠製造工具。狼最終選擇了退出,但人類捕捉到獵物後並不會把獵物全部帶走,他們會把不吃的部分留在原地,這使得狼群等人離開後,可以享用剩下的美食。

在公元前2萬年至1.5萬年間,人類的遷徙頻繁起來。與此同時,一些狼群也悄悄地跟在人類的遷徙隊伍後面。終於有一天,一個念頭偶然出現在原始人的腦海中:為什麼不藉助狼的力量,來幫助自己更高效地抓捕獵物呢?這個想法,使一些幼小的狼崽被人們捉到部落中圈養起來。這就是第一批馴化動物的由來。

從野生狼到第一批狼犬,中間只經過了50代。從自然環境到人類環境的轉變,使它們的荷爾蒙分泌發生了變化,它們的首要任務不再是捕獵,而是保衛家園,遇到危險時發出警報。如果某隻狼犬身上還殘存著野性,人類就會把它殺死。這樣我們的祖先在下意識中完成了一個「選擇」,使得狼犬能看懂某些手勢,能和人類進行一定的交流。

家貓和人的相遇,則可追溯到尼羅河兩岸的狩獵時期。

當少量家貓出現後,古代祭司修建了很多大型貓舍,家貓和野貓被集中在裡面相互雜交,這樣,出生的後代會漸漸失去野性,變得更加溫順。

人類對豬、馬和家牛的馴養大約是從1.1萬年前開始的。

全球氣候變暖使得狩獵採集者逐漸定居下來,他們開始享用自然生長的小麥、大麥和豆類植物。這種對植物的馴化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由於攝入的動物蛋白質減少了,他們的身高有了些微下降。於是除了豬、羊身上的肉,他們看中了動物身上的另一種資源:奶。但怎樣才能既得到羊奶又不至於讓小羊羔挨餓呢?最後他們想出了答案:圈養。

經過100多年的選擇之後,豬和羊可以相對自由地生活在人類中間了,但牛的馴化要困難一些。野生的原牛頭骨很大,身長可達2米,體重超過1噸,力量和速度不在美洲野牛之下。

當原牛被圈養後,由於不能遷徙,他們均衡的飲食被打破。長期被囚禁使它們的個子變小,也不再那麼兇猛。

但是,人類在開始馴養動物時為什麼沒有選擇馬呢?答案是,捕捉野馬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馬的奔跑速度很快。人類在馴化了牛、羊等反芻動物5 0 0 0年之後,意識到了馬的種種用處,從而開始了對馬的馴化。

19世紀是一個養殖的世紀。以達爾文的進化論為基礎,

人類「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新品種。某些新品種在被創造出來之後,性成熟的年齡會有所提前。利用這個特點,飼養者增加了動物的繁殖次數,以從中獲利。野生母雞一年只能下蛋60個,而通過雜交產生的母雞一年卻能下蛋300多個。

在布魯塞爾,兩位科學家培育出一種沒有毛的動物——斯芬克斯貓。這種貓無法離開人類生存,因為它們主要通過皮膚排汗,需要經常性的清潔。另外,由於沒有毛髮,它們不能直接暴露在陽光下,否則就會被晒傷。所以,斯芬克斯貓必須性情溫和,喜歡群居,如果它表現出半點侵略性,就會被淘汰掉。

人類已經「創造」出上百種新的動物,那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能被人類馴養呢?

迄今為止,只有30種哺乳動物,15種鳥類,2種昆蟲,一小部分爬行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甘願被人類馴服。

對於人類來說,要想把鬣狗、獵豹、瞪羚這樣的動物帶回家,是絕對不可能的。而某些動物雖然被馴服,但它們卻從來不願屈服於人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象,它會幫助人類,但從不會紆尊降貴。

從馴化第一隻動物開始,千萬年的時光如水流逝,我們已經離開大自然太長的時間。或許,我們不僅僅需要動物來提醒自己,我們仍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一度困擾著科學家謎題,物質為什麼會有質量
大爆炸那一刻起,孕育了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應該不只有一個地球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