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寒食東風御柳斜

寒食東風御柳斜

今天是寒食節,顧名思義,就是吃冷的東西,不準生火做飯,但是可以生火點蠟燭、祭祀。

寒食節祭祀的對象,就是介子推, 集中了大忠、大孝、大勇、大節、大義等諸多含義於一體的名士 。

要解釋寒食節,先插播一下中國早期的歷史。

寒食節確立在春秋時期。

有個國家叫晉國,晉獻公有個公子重耳,謙虛好學,交際了一大批有本事的人。晉獻公死後,重耳受到迫害,於是帶領幾個忠心耿耿的人,漂泊流亡在各個諸侯國中,長達十九年。後來終於回到晉國,並且成功獲得王位,成為晉文公。晉文公選賢任能,選拔了一大批文臣武將,治理國家,制定製度,富國強兵。併當上了「霸主」,開創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他的文治武功,顯達千秋,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後世儒家、法家都稱讚不已。

重耳在流亡的過程中,有時候遇到人家國君客氣,過些體面的日子;有時候遇到人家不客氣,那就衣衫襤褸,饑寒交迫。有一次,他們一行幾人在山裡餓了幾天,煮野菜又吃不下。重耳的部下,忠心耿耿的介子推,悄悄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割下大腿上的一塊肉,和野菜煮在一起,晉文公吃得很開心啊。當晉文公得知是介子推的大腿肉之後,感動不已。

晉文公復國之後,忘記分封介子推。而介子推也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有一天有人提醒晉文公,怎麼忘記了介子推呢?晉文公恍然大悟,叫人去找介子推。介子推堅決不出來。晉文公沒有辦法,只好出了一個餿主意,叫人燒山,你總歸要出來吧。結果介子推和他的母親一起抱樹而死。

晉文公感傷不已,把介子推母子厚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這一天全國禁止燒火,只能吃冷的,就是「寒食」。並且這一天要全國祭祀,以寄哀思。由此下來,古代的春祭都在寒食節,後來因為與清明節太近,就把祭祀逐漸改到清明節。清明節,其實原來是節氣,表示萬物生長時,清和而明朗,人們適合於郊遊、踏青,後來才加上了祭祀的含義。隔壁是韓國仍然保留在寒食節進行春祭的傳統。

對家國和君王的忠,母子連心的孝,不為利祿而折腰的節,不怕死的勇,還有天下人紀念介之推的義,都能在這個節日里找到解讀。

寒食節最著名的詩歌自然是韓翃《寒食》。在唐代就很著名。因為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飛花令」一詞家喻戶曉,又增加了這首詩在當代的知名度。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陽春三月的帝都,東風吹斜了宮中的柳樹。 黃昏時分宮裡分賜新的蠟燭,裊裊的煙霧率先飄進貴族的家裡。這首詩寫得富麗堂皇,讀出來很有富貴氣,很讓人羨慕。

也有人認為這首詩,是諷刺皇帝的奢靡和朝廷的腐敗。

曾經在江淮做刺史的韓翃因為這首詩被皇帝提拔重新進京做官,可見皇帝並沒有讀出其中的諷刺意,或許是後人為了政治而附會的。

清明踏青,寒食上墳。其實,寒食節是很沉重的。

寒食(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詩(五代)雲表和尚

寒食時看郭外春,野人無處不傷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來哭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沁瀟 的精彩文章:

好山好水看不足

TAG:沁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