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月下獨酌》的分析遐想

《月下獨酌》的分析遐想

月下獨酌

 經典詠流傳 第4期

毛不易;廖俊濤 

00:00/03:25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月下獨酌》為組詩,共有四首。這首詩採用獨白的形式將自己的內心表露無遺,在看似明了的形式下卻隱藏著作者內心波瀾起伏的情變化,從一而終貫穿的是題目中的「獨」字。也因此被後人所傳誦至今,成為經典詩篇。

開篇「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在花與月的交相輝映下,準備好一壺美酒佳釀,然而身邊卻沒有一個親近的朋友,但又不忍辜負這良辰美景,於是詩人自斟自酌、自娛自樂、孤獨一人。

一個「獨」字點出了詩人的有酒無親,有故事卻無人聆聽,這種沒人說話的憋悶只有詩人自己清楚。為什麼會這樣呢?李白的另外一句詩可以作為註解,「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山中與幽人對酌》)」。因此,花前月下、美酒佳釀,如此良辰美景奈何天,但放眼望去竟沒有一人能夠與李白暢飲與此,心中怎麼會沒有絲絲悵惘與落寞呢?也許,是無人能夠理解李白的世界,這是否是「高處不勝寒」的孤傲呢?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有些話,只想說給懂的人聽;有些事,只想和懂得人分享。而此時能夠懂得李白的想必只有「高處的月亮」與「身後的影子」了吧!於是詩人大發奇想,斟滿酒杯,大膽而盛情地舉杯邀請了「明月」與「影子」,將他們視作自己的親朋好友,舉手投足間便與友人共享眼前的花好酒香之月夜。

「三人」舉杯共酌,何其瀟洒、何其自在,「無相親」的冷清畫面頓覺熱鬧、溫馨了。這背後是李白內心排遣寂寞時的一種豁達與樂觀嗎?而正當詩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李白,一舉杯,有明月成伴,一回頭,有身影相陪。「謫仙」的名號不是隨便有的,而此情此景更是他人所無法效仿和達到的高度。而回顧李白的其他詩篇,天上的月亮可謂是他在精神世界中永遠的知己,也是他的詩歌中頻繁光顧的常客。月亮在他的詩歌里似乎又有了一種「高潔、偉岸」的意味,作者對於這個意象的情有獨鍾也暗示了自己內心的這份高潔吧!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雖然李白願與明月為伴,以影子為友,然而回到現實世界中,月亮依然停留在高高的蒼穹,不能與李白「今朝有酒今朝醉」;而身後的影子即使近在咫尺,但卻只能默默地跟隨於自己,無法走進他的心與之交合。此時此刻,一陣陣的失望與落寞也會紛紛而至吧!

大抵聖賢之人皆與常人在思想上有著相當的差距,微醺的李白在一陣自我的慰藉後又重新將自己拉回了這個不被理解的現實中,再次感受了這份孤獨,於是這份千斤重的孤寂又壓在了作者心中。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詩人與月亮飲酒未果、與影子交談未成,而這良辰美景、佳釀好友都不過是暫時的。轉念一想,自己雖沒有好友的相伴,但能夠在這花間月下、獨飲作詩,不肯與這污濁的世俗為伍,這是何等雅緻、妙趣的樂事呢?作者理智地給自己了一個忠告,及時地調整了心態:與其在這裡對月空悲切,不如趁此春暖花開、大好年華,及時行樂、不醉不歸。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也許「酒不醉人人自醉」,也許「酒至半酣已醉人」。也許詩人乘著酒興在這月色下亦歌亦舞,醉眼望向遠處的月亮,感覺月亮在隨著他歌唱的節奏翩翩起舞;而低頭看向大地,身後的影子彷彿隨著他的手舞足蹈而搖曳不定。也許,醒著的詩人藉此機會營造了這個喧鬧的氣氛,獨自舞在這一方天地間,最後只剩下作者一個人的狂歡。而熱鬧是屬於這天地的,作者卻什麼都沒有。似醉似醒,與物為一體。無人訴說、無人分享,一切的一切該是何等的落寞、凄涼?

而如此地步,竟還有月亮和影子這兩位知心好友的陪伴與傾聽,真實實屬難得啊!想到這裡,不如借著醉酒的自己與他們交換一場,這也是作者內心的一份滿足於慰藉吧!這種無人相伴的交歡中,詩人再一次沉醉了,而在沉醉之前的最後時刻,李白還意識到,只要他一醉倒,什麼月亮、什麼身影也都將不復存在,這個以他為中心的臨時好友組合將徹底告別自己了。但是他也並沒有因此沉浸酒醉墮落不前,因為他與月亮、身影的這種關係是長期穩定的,這並不是李白第一次的月下獨酌,更不會是最後一次。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中,李白所選擇的人生道路,註定是永和寂寞與孤獨為伴的。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所以詩人只能引天上的月亮和地上的身影這些無情之物,作為一生的知己,這可真是此時無情勝有情了。可以想像李白當初在長安待詔翰林任上,有的迎奉吹噓,有的攀龍附鳳,有的阿諛奉承。但當自己身陷囹圄之際,定是飽嘗世態炎涼、人情冷暖。但是,透過這番在花間月下的獨酌與獨白,人們可以清楚地感到,在李白的眼中只有擺脫了利害關係的交往才是最純潔、真誠的。在人世間的得不到的情感寄託只能夠藉助於月亮來相會。但我們也能夠看出,縱然是遠離塵世與月、影相伴,歷盡挫折終沒有就此沉寂與懈怠,依然是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沈德潛這樣評價這首詩:脫口而出,純乎天籟。的確,這種天然去雕飾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達到。古今中外,凡有舉杯淺酌時,必會吟誦「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以表自己的風雅、獨特。而這種獨特性也幻化在我們民族的潛意識中不能自拔!

文//夏筱

圖//網路

音樂//毛不易《月下獨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光玉 的精彩文章:

TAG:拾光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