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感悟:我的太極之路

太極感悟:我的太極之路

作者拳照

羅山主按:所謂的「太極之路」即是太極拳的學.練.教。學拳,關鍵一步要找好師傅,找對開拳老師非常重要。要找明師而非「名師」。擇師講「緣分」,要敬師,學成後不可「得寶忘師」。學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何能學拳?學拳不可狂,狂則生是非;學拳不可滿,滿則招損;學拳要堅持,「一日拳一日功,十日不練十日空」。

我上大學時才開始練太極拳,可是從我接觸太極拳的那一刻起,它就立刻融入進了我的生活,並且逐漸地成為我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太極拳在潛移默化之中指導著我的生活,把我引領上了一條太極之路,帶給我了發自內心的愉悅和平靜。在此,我總結了一些自己對太極拳的經歷和感受,與大家一起分享。

我的太極之路上,有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拳,練拳,和教拳,它們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在學拳中,尋找和選擇老師尤為重要。「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任何一種技藝,都離不開老師的言傳身教,更何況太極拳是這樣的精深奧妙,沒有老師的悉心指導和點撥,僅僅靠自學,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選擇老師上,要選擇「明」師而不是「名」師。一個真正優秀的太極拳老師,不僅能夠參透太極拳的原理,拳藝精湛,並且還能將太極原理實踐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心態平和,寵辱不驚,隨緣處事,平易近人。至於一個老師的名氣,資格,成績,以及年齡,相貌等都並不重要。

另外,老師和學生之間也都講究一個緣分。無緣分,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有緣分,則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當今武林,門派繁多,老師也很多,我們要看自己真正和那位老師投緣,不可人云亦云,強去攀緣。因為太極拳是一門很精妙的拳術,很多時候是無法用肢體或語言來表達的,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默契,也就是俗話所講的「心有靈犀一點通」。

作者師父張東武

選定了老師,就要一門深入。太極拳門類眾多,陳式,楊式,武式,吳式,孫式各有特色。僅陳氏太極拳,又分有大架,小架,趙堡架,忽雷架。即便是同一個門派,同一種拳術,不同的拳師演練,也都是各有所長,各具特色。每一種拳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要求和特色;每一位老師,也都會有自己的教學方法和引導學生入門的手段。然而無論那一種拳式,都具備太極拳的原理和精髓,如果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拳術和與自己投緣的明師,一門深入,掌握到精髓所在,很多的道理自然都是一通百通。可是如果做為一個初學者,學幾天這個式又改那個式,跟這個老師學一段時間,又換其它的老師,總是這山看著那山高,結果只能是相互干擾,喪失了信心,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應該按那個老師,那個門派的要求去練了。這樣即使費了一大堆的功夫,也難以精進。

此外,學拳的態度也極為重要,需要時時保持一顆恭敬,謙卑,好學之心。

我在鄭州陳正雷太極拳館學拳時,每節課開始前都要向陳氏太極拳的歷代大師行禮,然後再向老師行禮。學員遲到了,要先向老師行禮,經過允許再入列。這些細小的禮節都是在培養學員的恭敬之心。對一種拳術和文化的恭敬,對老師的恭敬,以及學員之間的恭敬升華成的就是一種感恩之心。

在我學拳的過程中深深地體會到了這種恭敬和感恩之心的重要。往往老師的一句話或一個指點,就可以避免我走很多年的彎路。有時老師的一個指正,馬上就讓我找到了不一樣的感覺。我的每一個進步和動作中每一個微小的細節都離不開老師的悉心指教,這些都凝聚著老師多年練拳,教拳的結晶,每一個指點都是無價的。

心存恭敬和感恩之心,自然會格外珍惜每一次學拳的機會,珍惜老師所講的每一句話。很多時候,有些技巧或經驗,老師都是隨口就說過去了。有心之人就會聽進去,並加以實踐,增進自己的拳藝,無心之人也就讓它從耳邊溜掉了。

學拳還要謙虛。把自己始終放在最低位,才能最大程度地受益。學員之間,要總是看到別人的長處,虛心求教。

只有真正謙虛的人,才會敏爾好學,誠懇求教,不斷進步。

初進陳氏太極拳館學拳時,我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幅「學拳須知」的大匾額,上面的話時時在提醒著我們:

「學太極拳不可不敬,不敬則外慢師友,內慢身體,心不斂束,何能學藝。

學太極拳不可狂,狂則生是非。不但手不可狂,言亦不可狂,外面行跡必帶儒雅風氣,不然狂於外,必失於中。

學太極拳不可滿,滿則招損。俗語云:「天外還有天。」能謙則虛必受教,人豈不樂告之以善哉,積眾以為善,善斯大矣。

作者隨師學拳

常言說的好「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尤其是在今天,我們不可能成年累月待在拳館,老師也不可能總是呆在我們身邊,所以更多的時間是要靠自己堅持練拳,用心體悟。

我原本做事就最缺乏恆心,最怕「堅持」二字,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也是我克服自己弱點,克服自己惰性的過程。

在國內時,有拳館,老師,還有我的家人,他們都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練拳氛圍,我自然堅持的很好,然而當我一個人到法國讀書之後,堅持練拳就成了我最大的挑戰。有時上了一天的課或打工回家之後,早已是人倒馬翻,每當這時想起還沒練拳,就免不了一番痛苦的心理鬥爭,練?不練?

每次練完拳,自然是神清氣爽,渾身像吸了純氧一樣。

然而每當我偷懶不練拳,過後心裡總會有一番內疚和自責感。有不僅這樣,如果幾天不練拳,身體上也馬上就有了「不良信號」,腿酸關節麻,再打拳,很長時間都找不到感覺。太極拳真是讓我嘗到了「一日打拳一日功,一日不打十日空」的感覺,也讓我體會到了「堅持」的重要。

不過要「堅持」並不那麼容易,尤其是一個人在國外,有時一天的時間都被生活和學習所佔據,有時外邊颳風下雨,有時住的地方樓下是馬路,周圍根本就找不到一個可以練拳的地方。。。在國內的拳館裡練慣了,剛開始我就總會受到這些外界環境的影響,意識里還總希望找一個能遮風避雨,場地舒適的地方安安靜靜的練上幾個小時,可是這些想法無論從場地還是時間上都太不現實,因為我不可能經常能找到這樣理想的場地,也不可能每天都能有這樣大段的空閑時間來練拳。

後來,我的老師張東武告訴我練拳其實並不需要很大地方,也不一定非要固定一個時間練拳,他也很忙,可是他只要有一有時間就會練拳。他的話提醒了我,我才發現要練拳,也要因時,因地而宜,善於變通,靈活自如。比如等公交車時,可以練練纏絲勁,乘車時,可以屈膝松垮,練腿力和平衡力;風和日麗,時間充裕時,可以到公園多打幾遍套路,體會太極拳連綿不斷的感覺,要是到了一個環境優美,感覺心曠神怡的地方,可以采一採氣,要是天氣不好,颳風下雨,可以在屋子裡把動作拆開了練,重點練習動作的細節和拳架。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我住的地方只有巴掌大,我就練習站樁。平時坐著,躺著時,可以調節呼吸,走路時可以練練行步,總之用心體會之後發現,行走坐卧之間,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太極原理都無處不在。

作者國外教拳

學拳和練拳是不能截然分開的。我們可以從老師那裡學到技巧,可是學不到功夫,功夫是要靠自己練出來的。對於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即便老師很詳細地告訴我該怎麼做,可是沒有老師那樣穩固的下盤功夫和丹田的內勁,自然模仿出來的效果也是差之千里。就拿老師捏架子來說吧,如果腿上沒有足夠的支撐力,剛捏好的動作馬上就會變形,或者還沒等捏好,腿就已經癱下去了。自己不好好練拳,即使有再好的老師天天跟在身邊也無濟於事。

可是自己練一段時間拳,動作會變形,還會有一些習慣性的毛病出現,像突臀,彎腰,跪膝,架肩,頂胸等。這時就需要老師的指正,為我們下一步的練拳指一個方向。太極拳難就難在它的微妙,要不偏不倚,不丟不頂,不疆不懈,上下相隨,周身一致,如果沒有老師時常的指點,難免自己會按錯誤的身法練下去,走很多的冤枉路。

除了學拳,練拳,我也在法國教拳。在法國教拳的過程又給我提供了一種新的方式去學拳和練拳。

首先教拳要有信心。我教拳的信心來自於我的老師,他鼓勵我應該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宣傳出去。

在國外,人們都逐漸開始從依賴高科技和藥物的觀念轉向挖掘人自身的潛力和注重人本身的平衡和與環境的協調關係。在這種趨勢下,東方的傳統文化,像太極拳,中醫,內功修鍊等都為人們提供了開發自身潛力的途徑。我的信心也來自於這種趨勢,因為我相信太極拳會使很多有這樣追求的人受益匪淺。

我在法國的大學裡,武術協會,地方的團體教太極拳。我的學員們對太極拳的興趣,認真的態度,對中國文化的尊重也都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從他們的身上,我感受到他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強烈渴求。

教拳的同時也是在練拳。這一點感觸首先來自於我的老師張東武,因為在他的課上,我從沒有看見過他鬆懈過一個動作。他給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所以我在教拳時,也這樣要求自己。教拳也是跟大家一起練拳。所以每次教拳都給我帶來了無比地愉悅,無論學員多少,即使只有一個人,我也會用心地教,用心地練,因為對我來說,能有這樣專門的時間和場地,就足夠我珍惜了。

教拳是另一種方式的學習,因為每一位學員所遇到的困難都會促使我重新對動作進行琢磨和思考,看書,求教,不斷學習,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

比如對於初學者,我發現講解的動作要領不宜過多,一開始強調過多的細節,大家做不到也記不住,顧此失彼。剛開始,主要讓學員們體會和熟悉陳氏太極拳螺旋纏繞式的運動方式,通過站樁,纏絲勁的練習體會放鬆,糾正身法,粗略地打下一個正確的框子,而後隨著學員水平的逐漸提高再慢慢地添加新的東西。

然而,太極拳的一些基本規律是需要反覆強調和解釋的,尤其是在國外。

比如動作中欲左先右,欲下先上,欲進先退的平衡關係;不丟不頂,不疆不懈,不少不過,恰到好處的中庸概念;上下相隨,內外相和,周身一致,相互協調,相互呼應的整體理念;還有太極拳通過周身放鬆達到練就內氣,意識,呼吸和動作三者密切結合的境界。所有這些都顛覆著西方習慣式的邏輯思維和直截了當的方式。在我教學的過程中,學員們會問:為什麼太極拳會有這麼多的要求?為什麼重心要換來換去?為什麼要松垮下沉?為什麼要虛領頂勁?為什麼身體朝坐卻要目視右方?

面對著十萬個為什麼,如果不在課上把太極拳的理論和基本概念講明白,學員在習練過程中就不免心生疑惑,找不到條理,最後因為太極拳太過苛刻「彆扭」或不符合自己的邏輯而放棄練拳。相反,把這些原理先講明白,並配合一些實踐和多加聯繫,學員就會舉一翻三,逐步適應和體會太極拳的規律。這樣,磨刀不費砍柴功,雖然剛開始進展緩慢,可是當學員們熟悉了這些規律後,再教套路,動作都容易很多了。

太極拳的博大精深就是因為它符合了大道自然的規律,並把它用可見到可感知的拳術形式表現了出來,對太極拳規律的探索也就是大道自然規律的探索,這種探索和追求是所有生靈的本能,是無止境的

今天是我不間斷分享的第909天,這個統計算是對自己繼續前行的一個要求和鼓勵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打太極能緩解慢性疼痛
論太極拳的剛柔相濟動靜有致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