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課程形態變革引領學生素養發展

以課程形態變革引領學生素養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養素養卓越的年輕一代。課程,是發展素質教育、提升學生素養的基本途徑。深圳以立德樹人為指引,創造性地從促進課程形態變革切入,歷經8年探索,形成了以課程形態變革引領學生素養發展的深圳路徑。

GIF

課程形態變革的主要背景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深圳同時在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方面承擔著先行先試的重大責任和使命。回顧2000年以來的中小學課程改革,我們認為,以往的課程改革主要是圍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課程要素進行改革,雖然在各個要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出現了「碎片化」「分散化」「無序化」的傾向,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課程與學生素養發展兩張皮的局面。那麼,如何適應立德樹人新要求,在深水區突破課程改革難題,為發展素質教育打開新局面?我們從促進課程形態變革入手,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市、區、校聯動,堅持「 實踐推進——效果檢測——調整策略——深化實踐——效果檢測」的推進方式,以國家「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試點城市為載體,以「深圳市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研究」「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研究」「 中小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基於深圳的個案研究」三個課題研究為抓手,項目引領,試點突破,由點到面,上下聯動,歷經前期探索、試點推進、系統深化三個階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課程形態變革的實施與成果

課程形態是指為實現特定教育目標,由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各種要素形成的穩定的課程存在樣態。課程形態位於課程要素與課程體系中間層次,是各課程要素的有機綜合,也是構成課程體系的重要「 構件」。

八年來,我們圍繞中小學課程形態單一、功能不全、整體育人成效不高等問題,主要研究以下具體問題:

第一,中小學生應當具備哪些素養?

第二,基於素養發展中小學應構建起什麼樣的課程形態?

第三,當前中小學課程形態存在哪些問題和挑戰?

第四,促進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的任務是什麼?應採取

什麼樣的策略?路徑何在?

第五,如何檢測學生素養發展成效並適時調整實踐策略?

綜觀八年的研究和實踐,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產生了積極影響,發揮出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在國內率先提出了獨具深圳特色的中小學生「八大素養」,為課程形態變革奠定了堅實的邏輯起點。2011年6月,我們開展了「深圳市中小學生綜合素養」課題研究,系統梳理了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關於學生綜合素養的經驗。2014年6月,發布《關於進一步提升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要求著力培養學生品德、身心、學習、創新、國際、審美、信息、生活等八大素養,同時開展了深化課程改革、培養新型教師、推動教育評價變革和引導家庭與社會參與的「四輪驅動」的實踐探索。這也是國內最早頒布的關於中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地方文件。

基本構建起中小學四大課程形態,為課程形態變革明確了方向和任務。2013年3月,我們開展了「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與促進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的課題研究。於2015年7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從課程「內容—功能」維度進行劃分,將基於學生素養的課程形態分為學科形態課程、活動形態課程、探究形態課程、職業形態課程四大類。

全面實施項目引領、試點突破和優化「 內容—功能」的三大實踐策略,走出了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的深圳路徑。首先,針對四大課程形態變革需要,結合深圳中小學的實際情況,我們設計了一系列重大項目。主要有建設中小學「 好課程」項目、學科課程整合項目、教學方式轉型項目、規範校本課程項目、開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讀本項目、創建優秀學生社團項目、中小學「 四點半」課程項目、創客教育項目、中小學生小課題研究項目、中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項目、生活教育項目、中小學財商教育試點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在區域層面上較好地促進了全市700多所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

其次,我們以龍崗區和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錦田小學為試點,開展課程形態變革的試驗。經過近五年的探索,作為區域改革試點的龍崗區,學校的課程意識顯著增強,形成了豐富的四大形態課程,經區教育局認定通過的區「好課程」達289項,連續三年入選深圳市「好課程」的數量位居全市第一。其中湧現出如龍城高級中學「 榮譽、拓展、實驗」三大培養體系、龍崗外國語學校「玉蘭花」特色課程體系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一些學校依託「好課程」、創客實踐室和科技社團等項目,匯聚校外資源開展課程建設。如平安里學校匯聚了柴火創客空間、中科創客學院等企業資源,創建了5個創客實踐室,學生在科技創新類比賽多次獲獎。

羅湖區錦田小學是改革試點學校。其結合「 新生活教育」試驗,按照四大課程形態的原則要求,對國家課程進行統整,形成了25門新的學科形態拓展課程,根據學生需要開發了66門活動課程和自然課程,開發了10門生活課程和9門隱性課程;基本實現了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常態化,基本構建起了學科課程、生活課程、自然課程、活動課程、隱性課程「 三類五大模塊」新生活教育課程形態。

再次,優化課程形態的「內容—功能」。一是優化學科形態課程。優化的重點是深化教學方式的轉變,以學科統整、跨學科學習、主題式學習以及信息技術與學科結合為形式,豐富學科課程的實施樣式。二是深化活動形態課程。我們把活動課程按其內容主要劃分為學科活動、科技活動、體育活動、文學活動、藝術活動、公益活動六個大類,並分別探究與活動內容相適應的實施方式和評價方式,著力提高活動育人效果。三是優化探究形態課程。我們根據學生探究課程的「內容—功能」,把探究形態課程分為科技創新發明、創意設計製作、社會公共問題、生命健康與成長、自然科學實驗、動植物生活習性、人文藝術、學科拓展應用等8大門類探究活動,形成了調查、觀察、設計、實驗、探究等5類教學類型,豐富了探究形態課程的實施樣態。四是強化職業形態課程。我們主要是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生活教育和財商教育為基礎,開發職業形態課程並推進實施。

豐富和深化了課程形態變革的理論研究和政策支持。一是對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進行了廣泛的理論探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團隊成員出版專著6部,公開發表論文32篇,形成研究報告60多份,舉辦各類研究活動32次,交流活動60多次。試點學校公開發表論文30多篇。二是出台了包括《關於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指導意見》《關於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圳市中小學科技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內的10多份重要指導性政策文件,首發四份創客教育指南。這些政策和文件的出台,為中小學課程形態變革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

有效促進了學生素養發展。我們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於2014年、2016年兩次分別對8萬多學生、8萬多家長、2萬多教師、200多位校長進行「陽光評價」。抽測的四年級、八年級、十一年級的語文、數學達標率均超過90%,英語、科學、人文類課程達標率均在85%以上。近幾年來,深圳中小學學生申請專利越來越多,龍崗區龍城小學學生擁有專利187件。2016年底,在第十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展示交流大會上評出的10位十佳小院士中深圳小院士佔了3位,300名小院士中深圳有56位。

有力地提升了教師專業化水平。「陽光評價」結果表明,教的師職業認同度在不斷提高。2014年~ 2016年,四年級教師非常喜歡教師職業的比例從38%提高到41%,八年級教師從28%提升到32%;教師學習和研修越來越自覺,至少每周都抽出時間自學的四年級教師從47%提高到51%,八年級教師從40%提高到43%;教師教學方式不斷優化,四年級有近60%的教師、八年級50%的教師普遍採用討論式、參與式、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教師工作投入度普遍較高,91%的四年級教師和91%的八年級教師即使教學工作進展不順利,也能鍥而不捨;97%的四年級教師和94%的八年級教師為幫助學生取得進步或指導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獎而感到自豪。

為一批薄弱學校創造了跨越式發展的新機遇。高峰學校是龍華區原來的村辦學校,近幾年來大力統整學科課程,積極開發活動課程,全校開設120多個學生社團,學生不但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升,而且中考成績進入全市前列。南方科技大學附屬實驗學校,是設在西麗片區的一所邊緣新建學校,但在以現代技術支持下的統整項目課程帶領下,建校僅僅5年就已成為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課程改革先鋒學校。

發揮了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深圳的課程形態變革在國內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作為項目負責人,我先後接受了鳳凰衛視、人民網、深圳衛視的專訪,還在國內30多次學術會議上進行推介;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教育報、南方日報等30多家媒體對本項目進行了深度報道;中小學「 好課程」、創客教育等一批成果在我國20多個省市和香港、台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得到推廣,發揮了良好的輻射帶動作用。

課程形態變革的反思與展望

回顧深圳課程形態變革的八年探索,我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促進課程形態變革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首先,深圳提出的四種課程形態,符合學生素養的內涵要求,有效地對應了學生關鍵能力,是破解當前課程與學生素養「 兩張皮」難題的有效途徑。其次,課程形態變革有利於中小學鞏固前期課程要素改革的成果,也有利於為深化課程改革拓展新空間。可以說,當前深化中小學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從前期的課程要素改革推進到課程形態變革的新階段。再次,課程形態變革有利於學校開放辦學。長期以來,學校課程形態單一,壓抑了學校開放辦學的意願;豐富的社會教育資源因為不符合學科課程的要求,也很難進入學校課程形態變革。但活動形態課程、探究形態課程、職業形態課程的豐富和實施,激發了學校開放辦學的內在熱情,也為各類社會教育資源進入學校打開了新渠道,有利於學校匯聚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

課程形態變革是一個持續的系統變革過程。課程形態變革,需要政府、學校、社會和教育專業研究機構的通力合作。政府要發揮出統籌引領作用和資源保障作用;學校要發揮出規劃和實施的主體作用;社會要形成良好的氛圍,並給予資源的支持;教育專業機構要參與過程研究,提供理論指導,及時總結實踐中的創造性經驗。相關變革要合理把握變革節奏,要明確課程形態變革的階段,根據階段特點提出任務和舉措,保持學校教育教學的穩定性。

促進課程形態變革的關鍵在創新。促進課程形態變革,本質上是在人才培養方式突破應試教育的消極影響,探索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模式。因此,促進課程形態變革,需要全面總結前期課程改革經驗,需要不斷地解放思想,創新觀念,努力學習各國教育的先進經驗,需要實事求是地開展實踐創新。

面向未來,我們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持,促進學科形態課程的融合發展;要規範活動形態課程,把握活動形態課程的特點,形成活動形態課程的內容標準、實施途徑與評價方式;要大力拓展探究形態課程,擴大探究形態課程比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創新素養;要切實加強職業形態課程,形成從幼兒園到高中的生涯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學生就業創業通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課程形態變革,方向已經明確,征程已經開啟,我們將奮然而前行。(作者系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火箭軍某基地精算細算深入挖掘戰鬥力潛能
馮雪松:尋找小方,以致敬的名義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