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部:要科學家也要思想家,「拔尖計劃」2.0將覆蓋文理!

教育部:要科學家也要思想家,「拔尖計劃」2.0將覆蓋文理!

GIF

『拔尖計劃』不僅要培養科學家,

還要培養思想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說。

2日,2018年「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工作研討會在京召開,教育部相關領導、教育專家及「拔尖計劃」試點高校相關負責人等就「拔尖計劃」2.0版實施方案和「拔尖計劃」10周年工作進行探討與總結。據介紹,「拔尖計劃」2.0版將在定位上強化使命驅動,實現文理學科全覆蓋,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五個學科基礎上,增加天文學、地質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心理學、力學等學科;增加哲學社會科學基礎學科。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於2009年啟動,至今已是第10個年頭。吳岩表示,拔尖人才培養必須站高、看遠、想深、做實。「經過十年的拔尖人才培養試驗,現在我們開始有經驗、有底氣繼續做2.0版。」

據吳岩介紹,今年要啟動的「拔尖計劃」2.0版去掉了「試驗」二字,其變化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拓圍。從自然科學要拓展到人文社會科學,不僅要培養科學家,還要培養思想家。我們不僅在技術方面要和世界接軌,還要在思想上讓中華民族立於高地。二是增量。原先是「千人計劃」,今後要從「千人計劃」發展到「萬人計劃」。三是提質。「拔尖計劃」不是瞄準中國最好,而是要瞄準世界最好,經過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我們要逐步領跑世界,出標準、出思想、出經驗、出模式。四是創新。走出一條中國的道路,探索中國模式、提供中國方案、樹立中國標準。

據吳岩介紹,經過幾輪調研和徵求意見,目前「拔尖計劃」2.0版的主要舉措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定位,要強化使命驅動。「拔尖計劃」承載著使命,是一個優中選優、好中選好的計劃。高等教育在今後中國的發展中應該發揮什麼樣的角色?要在支撐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更多地發揮引領作用,要提供動力。

二是導師,要注重大師引領。導師應該是大師級的人物,不只是指科學研究或者學科水平,一定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才叫大師。

三是學習,要創新學習方式。他認為,書院制有可能是我們要探索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把西方的書院和中國的書院結合好,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有才、還要有德,有熏陶、有浸潤。

四是融通,要培養綜合素養,促進學科交叉。我們培養的拔尖人才是要有人文情懷、家國情懷、民族情懷、世界胸懷的人。

五是交流,要深化國際合作。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提升國際文化理解能力。六是標準,要科學選才鑒才。真正發現和遴選有志於攀登世界科學高峰、引領人類文化進步的優秀學生參與計劃。

作為本次研討會的承辦方,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張傑在致辭中為與會人員展示了中國科學院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發展歷程。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因使命而生,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以及載人深潛關鍵核心科技問題的攻克為國家安全和戰略科技任務作出了重大貢獻。

此外,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工作也始終面向經濟社會發展及世界科技前沿,對於中國科研管理體系建設也起到引領作用。新時期,中國科學院的辦院方針將圍繞著「三個面向」及「四個率先」,主動求變以面對使命和挑戰。

中國科學院大學則會繼續深入實施科教融合的發展戰略,利用中國科學院雄厚的科研力量,提供獨具特色的優質本科教育。「未來的中國科學院大學會像彩虹一樣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為國家科技強國作出獨特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數學學院院長席南華對中國科學院大學本科拔尖人才培養情況進行了介紹。據了解,中國科學院大學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確立了三段式培養結構,強調本、碩、博貫通培養。

目前,本科生培養體系重點從以下幾方面構建:

注重建設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重視數理、計算機、語言等基礎課程;

重視人文社科藝術等全面素質培養課程;

開展豐富的本科生社會實踐;

重視高質量科研實踐;

重視國際交流訪學;

建立輔修、雙學位制度;

尊重興趣,每個學生有兩次轉換專業的機會;

實施導師制,以名師培養強調學術熏陶,實施小班制授課,進行研討式教學;

名師上講堂,注重基礎課教育;

開展大量高質量講座;

建設高質量班主任、輔導員體系。

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顧問施春風在講話中指出,人才總是各具特色的,不能用單一的數字來衡量人才,識別拔尖人才應該因人而異。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大學來構建良好的後天環境,對於家庭和學校來說,需要做的是減少學生的社會壓力,支持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來發展興趣愛好,鼓勵學生質疑和跳出思維定勢,給予年輕人更多探索和實驗的空間,鼓勵他們表達自我。

對於社會來說,需要做的事是淡化統一性,強調個性,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展開交流,鼓勵年輕人與教師和前輩展開理智的對話,做到尊師重道。

「大師並非出自於培養」,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說:「我們應該提供能夠產生大師的沃土。」他認為,培養拔尖人才要符合人才成長的規律,不能用短跑衝刺的心態來對待這個馬拉松賽跑的過程。

青年人不能做「空心人」,要樹立遠大理想,以傑出科學家的奮鬥和貢獻來激勵自己,對自己的專業持有濃厚的興趣,始終保持好奇心,注重提出問題並思考問題,同時,面對學習和成長中的挫折,要具備百折不撓的精神。

本次研討會還就「拔尖計劃」實施十周年系列工作實施方案進行彙報與總結,

並對下一階段工作方案進行部署,

各學校代表也就「拔尖計劃」2.0版本提出各自的見解。

據了解,目前,「拔尖計劃」共培養出4500名畢業生,支持本科生總數累計達8700名。

前五屆畢業生中,97%的學生繼續攻讀研究生,其中有67%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0名的國際知名大學深造,10%的學生進入了排名前10名的世界頂尖大學深造,初步實現了成才率、成大才率高的階段性目標,帶動了學校全方位創新人才培養改革,發揮了很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作為青少年創造力教育機構,

我們有水準,有愛心,有職業素養!

營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是前提!

教書育人,

先育人,再教書!

做教育,我們有態度!

搞創新,我們有技術!

奇思妙想的創新教育課程以「啟迪發明智慧,開發創新潛能,交付發明成果,成就創新人才」為目標,以培養學生掌握創新的方法和技巧、具備基本創新應用能力為導向,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程密切聯繫生活,結合各學科基本知識,呈現不同思維方法的相互滲透和結合,注重知識與能力的雙重培養,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優化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適應未來社會做好準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思妙想創新發明 的精彩文章: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都在宇宙的盡頭相遇!

TAG:奇思妙想創新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