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的人,就在孤獨里成長

有的人,就在孤獨里成長

你的生活可能充滿歡樂

但真的有人

卻是很孤獨的

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林秀冰

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委員,佛山市心理衛生協會理事,佛山市禪城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顧問,市婦聯、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專家。

從事心理諮詢診療工作十多年。擅長心理諮詢、婚姻家庭治療、團體諮詢等,建立心理治療工作室,開展沙盤治療、家庭治療等。

《名醫有道》

孤獨症兒童有什麼表現

1.社會交流障礙:兒童喜歡獨自玩耍,對父母的多數指令常常充耳不聞,很少主動尋求父母的關愛或安慰等。

2. 語言障礙:通常在兩歲和三歲時仍然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部分患兒具備語言能力,但是語言缺乏交流性質,自言自語和鸚鵡學舌很常見。

3. 狹隘的興趣和重複刻板行為:孤獨症兒童可能對多數兒童喜愛的活動和東西不感興趣,但是卻會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活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興趣,例如轉圈、嗅味、玩弄開關、來回奔走、排列玩具和積木、雙手舞動、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如車輪、風扇或其他圓形物體、反覆觀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

導致孤獨症的原因

疾病病因

雖然孤獨症的病因還不完全清楚,但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險因素可能同孤獨症的發病相關。引起孤獨症的危險因素可以歸納為: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遺傳因素

雙生子研究顯示,孤獨症在單卵雙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達61%~90%,而異卵雙生子則未見明顯的共患病情況。在兄弟姊妹之間的再患病率,估計在4.5%左右。這些現象提示孤獨症存在遺傳傾向性。

繁多的候選基因提示了孤獨症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即孤獨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遺傳傾向性下,由環境致病因子誘發的疾病。

感染與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發現,孕婦患病毒感染後,其子代患孤獨症的概率增大。後來數個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與孤獨症發生可能有一定的關係。目前已知的相關病原體有: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梅毒螺旋體和弓形蟲等。目前推測,這些病原體產生的抗體,由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與胎兒正在發育的神經系統發生交叉免疫反應,干擾了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從而導致了孤獨症的發生。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受孕早期孕婦若有反應停和丙戊酸鹽類抗癲癇類藥物的用藥史以及酗酒等,可導致子代患孤獨症的概率增加。根據這些研究,對懷孕12.5d的大鼠一次性高劑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鈉,其子代鼠表現出類似孤獨症的行為學表現。還有研究發現,孕期大鼠暴露於反覆冷凍刺激中,也會增加子代患孤獨症的概率;對孕鼠進行反覆冷凍刺激,其子代也表現出孤獨症的行為學特徵。

孤獨症教育訓練中家庭的作用

孤獨症的教育訓練並不完全是一個醫學問題,家庭的社會經濟狀況以及父母心態、環境或社會的支持和資源均對孩子的頂後產生影響。採用綜合性教育和訓練,輔以藥物,孤獨症兒童的預後可以有顯著的改善,相當一部分的兒童可能獲得獨立生活、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尤其是阿斯伯格綜合征和高功能孤獨症兒童。

在教育或訓練過程中應該堅持3個原則:

(1)對孩子行為寬容和理解;

(2)異常行為的矯正;

(3)特別能力的發現、培養和轉化。訓練應該以家庭為中心,同時注意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辦日間訓練和教育機構,在對患兒訓練的同時,也向家長傳播有關知識,是目前孤獨症教育和治療的主要措施。父母需要接受事實,克服心理不平衡狀況,妥善處理孩子的教育訓練與父母生活工作的關係。化愛心、耐心、恆心為動力,積極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訓練和治療活動中,並和醫生建立長期的諮詢合作關係。

本期節目2018-4-2

回聽節目可下載「花生FM」

點擊《健康揸FIT人》

鳴謝:佛山市第二人民醫院

長按識別左邊二維碼關注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俏管家 的精彩文章:

怎樣才能使家中的男士更fit?
一胎檢查過唐氏綜合征,到了二胎是否要檢查?

TAG:健康俏管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