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迷失在錦繡一樣的宮殿里

迷失在錦繡一樣的宮殿里

文 | 慧子

女王宮,原名斑蒂絲蕾,距離吳哥城大約25公里,柬埔寨三大聖殿之一。始建於967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王朝,於1002年的闍耶跋摩五世王朝完成,供奉著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濕婆。可以說,這是吳哥古迹中令我們最為驚艷的聖廟。

去女王宮的那天是早晨,陽光柔軟,微風不燥,一條硃砂色沙地蜿蜒向前。路的盡頭,出現一座小小的宮殿,沒有高聳的須彌山,沒有陡峭的台階,自然也沒有逼人的氣勢。和吳哥古迹那些厚重的青砂岩色彩不同,它是玫瑰紅色的,在藍天白雲映襯下,顯得艷麗而柔媚。它比我們之前到過的任何一處吳哥古迹都要小,整個建築坐西朝東,內外有三層紅砂砌成的圍牆,主建築群由三層院落圍成。規模不大,但依舊被護城河包圍著,蓮花池中花兒零星的樣子,但是可以想像出它們盛放時的情景。

女王宮是如此的玲瓏而纖巧,我們穿過一個個石門都需要小心翼翼低下頭,以免被門框撞到。那一道道宮門,門框由四塊厚實的石板搭建而成,門棱有筆直的凹凸線條,遠遠望去如畫框一般。門框和門柱上面是門楣,共同支撐起上面巨大的山形牆。不管是門框,還是門楣,還是邊上的立柱,都被雕刻師們用繁複的花卉、仙女、諸神、動物等圖案,賦予了更多的靈動與生機。而那高高聳起的山形牆上的浮雕,無論內容技巧都要比門楣立柱上面豐富細緻得多,女王宮作為供奉濕婆的神廟,山形牆上面的浮雕自然也是以濕婆的故事為主,還有其他諸神的傳說,構圖清晰,造型細膩傳神如行雲流水般乾淨利落,都被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那些仙女、侍從、戰象、戰馬、猴兵等等,刀工流暢細膩、造型繁複圓潤、線條纖巧柔美,色彩鮮艷嫵媚,一個個栩栩如生,精妙絕倫,值得我們慢慢品味。

女王宮的主體建築是三座中央塔和兩座藏經閣,核心寺廟保存得異常完整,外牆也布滿了極為精美的雕刻,通過細膩而傳神的浮雕,將印度史詩中的故事生動形象詼諧地向世人展示。曾經有一名叫安德烈·馬爾羅的法國作家,被雕刻在女王宮中央殿堂上優美的女神像所吸引,於是偷偷將女神浮雕鑿下欲帶回國內,結果被截獲被捕。這個小插曲讓女王宮的女神像名聲大噪,隨後這幾尊女神浮雕被譽為「東方的蒙娜麗莎」。只是,中央殿堂的周圍拉起了繩子,禁止遊客入內,我們只能遠遠地欣賞這些蒙娜麗莎女神們的身姿了。

曾經,看過女王宮的介紹,那些圖片當時都令我驚嘆不已,但當我真正與她面對面的時候,才明白什麼叫做「驚艷」。目光所及之處,除了腳下的道路,無論是殿、台、頂、牆、門、柱都被美輪美奐的雕刻覆蓋,沒有一點空隙。似乎雕刻師們恨不能把每一寸地方都利用到,來展現他們精妙絕倫的雕刻技藝,來表達他們無比虔誠的精神信仰。蔣勛在《吳哥之美》中是這樣描寫女王宮的:玲瓏剔透的石雕藝術極致,圖案像波斯的織毯,像中國的絲綢,像中古歐洲大教堂的玻璃花窗,像閃動的火焰,像舒捲的藤蔓,像一次無法再記起的迷離錯綜的夢……女王宮不愧被譽為吳哥藝術之鑽

很難想像,一千多年前的能工巧匠們在堅硬的紅砂岩上精雕細刻出如此層次分明、線條柔纖的作品。每根石柱、每個門楣、每扇窗欞,或神、或鬼、或獸、或人,無一不是一絲不苟、惟妙惟肖,真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更重要的是,他們似乎早已經懂得吳哥這種特有的紅砂岩,色彩艷麗,含有大量水分,適合雕刻複雜細膩的圖案,經過風乾後就變得異常堅硬,而它的色澤卻能永遠保持鮮艷。所以,女王宮佇立千年仍然不朽,真是無法不佩服古代高棉人的智慧和才能。

女王宮是吳哥遺迹中被發現較晚的,直到1914年才被一位法國地理學家發現。因為女王宮尺寸遠小於正常水平,而且裡面的雕刻精美絕倫,當時發現的人認為是吳哥妃子們居住的,便稱為女王宮。但是後據考古發現這一建築群與女性皇宮無關,是一高僧隱修的寺廟。蔣勛老師在講解吳哥窟中提到,女王宮建造的這塊土地其實是羅貞陀羅跋摩國王賜給他的國師雅吉那瓦拉哈的退休禮物。於是,雅吉那瓦拉哈將國王封賞的土地用來修建寺廟,供自己老年靜養打坐和其他僧侶修行居住。

女王宮,這是後人給她取的名字,我總覺得過於強悍,還是喜歡她的本名——斑蒂絲蕾(Banteay Srei)。在柬埔寨語中,「Banteay」意為城堡、「Srei」為女人。

(完)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最美咖啡時光 的精彩文章:

TAG:最美咖啡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