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一念之差,中國錯失朝鮮統治權

李鴻章一念之差,中國錯失朝鮮統治權

原標題:李鴻章一念之差,中國錯失朝鮮統治權


在朝鮮國高宗李熙迎娶閔妃也就是日後的明成皇后,閔妃與李熙生父大院君李昰應進行了激烈的權力爭奪戰。


1882年,兩人的博弈導致了壬午兵變。日本軍隊借口使館被焚、僑民遇害,趁機出兵朝鮮,與此同時,大清也收到了朝鮮的出兵邀請。


為了加強對僅存屬國朝鮮的控制權,在兩廣總督張樹聲和直隸總督李鴻章的薦言下,清廷命淮軍將領吳長慶為朝鮮事務大臣,率三千軍隊進入朝鮮。


在這次對峙中,日軍讓步,清廷得以在朝鮮駐軍並獲得了領事裁判權和海關監管權,幫助朝鮮訓練新軍、開展「洋務運動」,加強了宗主國的權力。同時,中國也在仁川設立了租界,大批華商開始進入朝鮮。


雖然清朝重申「朝鮮永列藩封」,實際上朝鮮半島的局勢並不樂觀。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朝軍國主義的道路發展,其擬訂的「大陸政策」為了構築侵略大陸的跳板,將矛頭指向朝鮮。因此,日本首先便以使朝鮮殖民地化為國家政策,暫時的退讓並無礙日本繼續侵佔朝鮮的決心,日本政府扶持金弘集成立了一個主張學習日本、進行改革的「開化獨立黨」。



李鴻章以為將閔妃與大院君分開即可解決朝鮮問題,然而隨軍駐紮朝鮮的張謇清醒地看到了保護朝鮮的重要性,他代其統帥吳長慶擬定了《朝鮮善後六策》,上呈李鴻章。


在文章中張謇寫道,外交是表,要解決朝鮮問題必須求諸「本原」。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通人心以固國脈」、為了鞏固人心當整頓吏治、懲治腐敗、提拔人才,否則「就使強之,而其心不服,則日積月累,終必有潰決之慮。」而朝鮮目前最需要的是強國、練兵,以固邊陲。


這六策實為治國安邦方略,放在今天仍然不失現實意義,然而李鴻章擱置不議。

實際上李鴻章也處於兩難之中。19世紀中葉以後,列強企圖擴展勢力到朝鮮,因而要求朝鮮開放門戶和締結修好通商條約,但由於朝鮮堅決拒絕此要求,他們根據國際法判斷清廷與朝鮮的關係乃為一種從屬關係,為了打開朝鮮的門戶,便首先試圖與清廷接觸,又在與朝鮮發生衝突時,要求清廷居中調停。



此時,清廷對於列強要求對朝鮮問題居中調停未能慎重考慮建立對策,繼續奉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鴕鳥政策。清政府耐心地告訴法美,朝鮮雖名為屬國,但「中國向來聽其自為主持」。同時,也告誡朝鮮,凡事「自行處理」。這種鴕鳥政策令列強與朝鮮都難滿意,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權威性不斷削弱。

最終如張謇所預言的「否則遠而五六年,近而三四年,禍且踵至」,清廷在甲午中日戰爭後徹底失去朝鮮半島的話語權,俄國取代清廷開始與日本展開了爭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明月逍遙客 的精彩文章:

南沙海戰30周年祭 中國痛失收復南沙最佳機會
秦二世究竟是怎樣死的?

TAG:清風明月逍遙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