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的不同加劇貧富差距

家庭教育的不同加劇貧富差距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一名23歲小伙楊鎖,神志正常,四肢健全,居然活活餓死在自己家裡。

村名們都說,楊鎖不是餓死的,他是懶死的。他到底懶到什麼程度呢?

他懶得工作,在建築隊、酒店幹活不到一天,就嫌苦嫌累不肯幹了,接著變賣了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靠乞討為生。

他懶得洗衣服,穿髒了就扔掉,再換一件,到後來身上的衣服都散發惡臭。

他懶得做飯吃,村裡人給他的肉、菜,掛在屋檐上變臭了,也不燒來吃,除非餓到極點,他再出門要飯吃。

他懶得出門,甚至連大便也不去茅房,而是在堂屋裡跑個坑,用土一蓋就完事了。

除了吃喝拉撒,他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睡覺。有時候吃飽了一頓飯,他躺在地上能連睡兩天。

為什麼躺在地上?因為他為了取暖,把家裡能燒的東西都順手燒了,連床也被他燒了。

他寧願餓死、凍死,也不肯動一根手指頭。終於,在一個寒冷的冬夜裡,在父母親病逝的五年後,年僅23歲的楊鎖,就把自己活活餓死了。

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特別震撼,都說人是高級動物,動物都有求生的本能,這樣一個大活人卻活活把自己餓死,這肯後潛藏了太多令人感嘆的東西。

我覺得他父母對他的溺愛是導致事件發生的最大原因,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話聽似好像被迫無奈,其實是窮人家權衡過經濟基礎後做出的最好選擇。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窮人家的家長非要包辦一切,不讓孩子去鍛煉自己,孩子已經長大成人時,連獨立生存的能力都沒有。

要知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是獨立的個體,都得為自己而活,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輩子,孩子終將要獨自面對生活,當然要具備基本的生存本領,倘若父母不肯放手,孩子也得自己掙脫掉束縛,勇敢的去闖蕩屬於自己的天地。

顯然這則新聞里,雙方都沒有做到自己應該做的事,父母沒有放手,而是把孩子寵上天,即使家境貧寒,還要死撐著,不讓孩子下地幹活,不讓他早早的去工作去磨練自己,也就沒能讓他獨立。現在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都在犯同樣的錯誤而不自知。

這樣的孩子理所當然的享受著這一切,他已經習慣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他不明白出了家庭就再也沒有人會像父母那樣寵他慣他,後來父母病逝後。現實生活也沒能改變他極度懶惰的秉性,最終餓死也是他個人的選擇。

以前聽人講寒門再難出貴子,我會跟人爭辯,因為我相信出身寒門的孩子,通過高考這個上升渠道,最終也能改變命運,實現階層跨越。

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漸漸忘記了自己出身寒門的事實,開始跟人比吃穿用度,穿必須得名牌,吃必須要奢侈,而且父母們完全不考慮自己的經濟條件去供養孩子,到頭來收穫這樣的結果,真的跟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記得《人性的優點》里作者寫到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即使是把當時全球最富有商人的全部財富平均分給窮人,哪怕一人分一個億,過不了多久,貧富差距又拉開了,那些有能力且勤奮的人繼續擁有全球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那些好吃懶做的人註定還是窮人,財富不是靠打地主分田地得來的,也不是靠仇視富人就能改變,財富是靠著個人的努力爭取來的。

現在政府在倡導精準扶貧,其實真正貧窮的是思想觀念,物質生活是可以慢慢改善,思想觀念卻很難轉變,常吃救濟金只會讓人養成依賴心理,增加懶惰鬼的數量,而且扶貧款在中間層層發放,容易出現貪腐腐敗。

窮人和富人之間最主要的不同,是富人擁有正確的觀念,並不斷堅持,保持自律,一點一滴的去獲得財富,而窮人本來就不具備先天的優勢,還不學習正確觀念,整天想著一夜暴富,最終仍然墮入貧窮的死循環。

窮人家的孩子倘若再有一個溺愛自己的父母和爺爺奶奶,那得到正確觀念的幾率更加渺茫。

上初中時候看到一本書上有一句話,雖然記不得書名,但是那句話仍印象深刻,說富人如果不學習,那就富裕不長久,窮人如果不學習,那就貧窮無盡頭。

前段時間那位賭王兒子何猷君,是位出身豪門,正兒八經的富家子弟,但他卻比普通人家的孩子表現的更有修養,也更能吃苦。

從小到大,何猷君都勤奮好學,屬於典型「別人家的孩子」,拿過全英奧數冠軍,2013年被麻省理工和劍橋大學同時錄取,他選擇了麻省理工,成了當年全港唯一一個被這所學校錄取的學生。

像何猷君這樣家庭出身好,天賦條件高的富二代,為了未來都在如此努力學習,我們還有什麼資格抱怨呢?

只要我們不斷地去更新觀念,像那些努力的人學習。即使達不到同樣的高度,但結果肯定不會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多面小書生 的精彩文章:

TAG:多面小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