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第三世界工業化、性開放、青壯年死亡、無能首領——一戰帶來的深遠影響

第三世界工業化、性開放、青壯年死亡、無能首領——一戰帶來的深遠影響

當停戰的消息傳到倫敦時,在戰爭期間一直沉默的大本鐘再一次發出了聲響。在倫敦和巴黎的街道上,人們載歌載舞,互相擁抱著彼此。人們好像突然從沉重又可怕的噩夢中醒來,世界再一次呈現出其本來的色彩和模樣。

但是,想要回到1914年8月的生活只能是天方夜譚了。世界大戰造成的後果在戰後的歲月中一直存在著。

整個世界籠罩著悲痛的氣氛。數以百萬計的屍體被從各個戰場運送回家鄉,或者埋骨他鄉,然而除了這些,還有300萬陣亡士兵沒有算在其中,他們的屍體或是難以辨認,或是已經消失在了戰死的沙場上。一位英國牧師設立了一座象徵性的墳墓以祭奠所有無名的戰士。這個行為被各國紛紛效仿,各地建立了許多「無名烈士墓」以紀念所有戰死的士兵。

法國的杜奧蒙一戰士兵公墓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向非歐洲國家的投資減少了很多,歐洲國家對其他國家經濟發展的影響力也減弱了許多。戰爭結束後,拉丁美洲與美國的貿易逐年增加,美國公司在拉丁美洲的投資也穩定增長。美國的經濟影響加快了工業化的發展,同時美國的資本對於委內瑞拉、秘魯、哥倫比亞和厄瓜多油田的開發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時這些國家都邁上了工業化的道路,

人們本以為戰爭結束意味著新時代的到來,但是恢復了日常生活以後,人們發現生活甚至比戰爭之前更加苦悶。這就像是對人們遭受過的戰爭之苦的愚弄和嘲笑。英國詩人西格夫里·薩松(Siegfried Sassoon)曾這樣寫道:

西格夫里·薩松

你安靜又平和,在家裡安全地度過炎炎夏日;你從未想到會有一場血腥的戰爭正在打響!......噢,是的,你可能會......為什麼?你能聽到槍聲。聽,砰、砰、砰——聲音溫和......從不停止,那槍聲似低語——

這些詩句揭示了戰爭的苦難現實讓人們對戰前擁有的信仰產生了懷疑。詩歌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經歷的情感轉變。在戰爭早期,詩人和作家都在表達傳統的愛國情感,把成為士兵看作年輕人的特權,並將戰死沙場看成生命華美的終點。

但是後來,詩人和作家所描繪的儘是戰爭中的恐懼、苦難和毀滅,如是種種對戰爭的控訴。在許多作家看來,傳統的語言和畫面根本不足以表達自己的感受,也掩蓋了事實真相,世俗的辭彙無法描述出史無前例的苦難和憤怒。

戰爭也深深影響了禮儀和道德,尤其是女性的禮儀和道德。戰爭期間,女人習慣了獨自外出或與其他女伴一起外出。戰爭結束後,許多年輕的女性還是會在沒有男人陪伴的情況下在街上閑逛。

這些「新式」女性更願意穿著長及膝蓋的裙子,而不是戰前流行的遮住腳踝的款式。胸罩取代了緊身胸衣,這個發明讓固守傳統的男人和女人瞠目結舌。與緊身胸衣同時被拋棄的還有美麗年代(BelleE?poque)耀眼的魯本斯風格,人們更崇尚優雅,更推崇節制的飲食。同時,短髮和化妝品也成了時尚,而這些在戰前都是與妓女聯繫在一起的。這些變化實際上代表了戰爭期間人們對於性的態度更加開放和寬鬆。

經濟、政治和知識領域的改變與發展使社會生活的重建以及舊時代到新時代的轉變進行得異常困難,這個任務又因為戰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損失而變得異常複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出現的最嚴重的問題是,整整一代人都逝去了。

在西歐各國,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情況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得多。整整一代人都埋葬在了戰場之上。現代的戰爭並沒有讓最強大和最優秀的人倖存下來,那些可能在未來幾十年中成為領袖的年輕人再也沒有從戰場上歸來。

由於社會發展是在這樣殘酷的屠殺中進行的,因此通常意義上所說的一代到下一代的更替在戰爭時代是無法實現的。的確,在20世紀20年代末,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中出現了幾位傑出的政治領袖:英國的安東尼·艾登(Anthony Eden)、法國的愛德華·達拉第(E?douard Daladier)和德國的海因里希·布呂寧(HeinrichBru?ning)。

安東尼·艾登,是英國歷史上評價最低的首相

但是,他們作為戰爭一代的特性強調了為何原本能夠成為國家領袖的人,很少能夠活下來。貝尼托·墨索里尼和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在前線作戰中表現出色,他們代表了老一代試圖壓制的一代人。直到20世紀30年代,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歐洲的政治領導人大部分都是由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佔據要職的人擔任的。

同時,由於在1918年以後還存在著對戰爭事件和經歷的記憶,因此人們還繼續把戰爭時期的軍事領袖視作可以託付命運的英雄。像興登堡和貝當這樣的將軍,無論是勝利者還是敗軍之將,都沒有從政治舞台上退出,而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造成的新問題與負責解決這些問題的年邁政治家之間,呈現出了極不和諧的狀態。

本文內容節選自

《現代歐洲史06:歐洲時代的終結,1890年至今(上、下)》

歐洲的輝煌時代在這裡走向了終結

新時代的歐洲應該成為誰的歐洲?

[美]費利克斯·吉爾伯特、大衛·克萊·拉奇 著

夏宗鳳、高迪迪 譯

定價:108.00元

紙間悅動 X 中信出版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紙間悅動 的精彩文章:

歐洲君主們的擴張野心

TAG:紙間悅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