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肯·萊福特《世紀三部曲》看世紀

從肯·萊福特《世紀三部曲》看世紀

肯·福萊特的世紀三部曲,有機生動地展現過去百年世界的變遷,不論從文學角度還是歷史角度看,堪稱一部卓越、偉大的小說。

小說通過虛構英德美俄四國六大家庭成員參與真實歷史事件,影響政府政治,通過情節演進,清晰呈現事件的發展過程。他們當中有人投身一戰戰場,參加議會演說為婦女爭奪投票權,在蘇聯政府工作親歷赫魯曉夫改革,任職美國司法部為黑人爭取平等權利……肯·福萊特參閱大量史料,並專門請歷史學家核審小說,大部分事件與我所了解的歷史梗概相符,更在書中了解到不少歷史的細節。

主要人物性格特徵豐滿,描寫細緻真實。不論是二十世紀初保守的英國貴族,還是六十年代嗑藥濫性的美國小青年,角色的階級立場、民族性格和時代性被生動刻畫,躍然紙上。虛構的文學角色與真實歷史人物放在一起,充分還原歷史場景。第三部《永恆的邊緣》中就有寫美國時任總統肯尼迪潛規則女下屬…(真佩服其他國家,能有讓人這樣寫的自由!)值得一提的是書中男女調情性愛之事寫得十分直接,不像馬爾克斯用大量讓人覺得臉紅的形容。

(作者肯·福萊特對歷史人物與虛構角色如何處理的說明)

全書由三部子作品組成:

第一部《巨人的隕落》對應一戰。一戰前夕歐洲各國矛盾尤其尖銳,結盟關係複雜,「薩拉熱窩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大國相繼捲入戰爭,一戰全面爆發。英國保守政治力量逐漸失勢改革漸行,工人地拉逐步提升,婦女獲得選擇權;好戰的德國瘋狂發動侵略,被打敗後埋下法西斯主義的禍根;俄國國內爆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布爾什維克國家的同時退出戰爭,改變戰場格局,給西方世界帶來紅色恐慌;而美國嚴守「中立」原則參與戰爭調停,最後被迫參戰,提議組建國聯,倡導和平的價值理念。

第二部《世界的凜冬》對應二戰,希特勒掌權,製造種族主義狂熱與獨裁,德國成為法西斯主義國家;蘇聯「大清洗」戒嚴與恐怖從未停止過,西方世界內部面臨法西斯化與赤化威脅。一戰帶來的創傷仍未平復,英法綏靖政策助長德國的擴張,直至閃電戰入侵波蘭,二戰爆發,隨即入侵法國,空襲倫敦進攻蘇聯。隨後日本偷襲珍珠港,將美國捲入參戰,航空母艦及原子彈改變了戰局,隨著盟軍解放法國,蘇聯反攻至德國,法西斯戰敗。

(第二部《世界的凜冬》歷史大事件)

第三部《永恆的邊緣》寫二戰後冷戰開始至2008年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美蘇以戰後劃分的勢力範圍以及核彈形成對壘,爭霸格局之下,德國被強行拆分,古巴導彈危機讓世界險些墮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黑暗。蘇聯後斯大林時代,幾位領導人換湯不換藥,擋不住國力衰落與東歐劇變;美國國內黑人爭取種族平等,肯尼迪和馬丁·路德金·相繼被刺殺,終換來1964民權法案的出台從法制層面消除種族歧視,到2008年奧巴馬當選宣告種族平等成為事實。

也許跨度太大了,第三部未如前二部寫得好,越戰一筆帶過,尼克松的水門事件稍微詳細點,蘇聯的解體也沒被充分地寫出來(可能是因為缺少史料吧,再說蘇聯解體過程和原因本身都可以再寫一套書了),歷史服務於情節。

(第三部《永恆的邊緣》歷史大事件)

以上是歷史的梗概,戲劇情節方面也很精彩,幾個家庭成員間故事連連,尤其第一部中一對英德戀人,沃爾特與茉莉,克服戰爭造成的國家敵對與時空阻隔,守住愛情最終相聚,後來一家人與法西斯主義東德極權主義抗爭,最令人感動和佩服。好的情節數不勝數,三言兩語實在難表述。

通篇讀下來,直觀感受到戰爭的殘忍,極權政治的恐怖無情和不受管制權力之荒謬,和各種歧視的冷酷。

戰爭帶來的只有傷害,或許存在的立場正義,卻不存在絕對正義,如二戰英國對德國工廠平民區的空襲,廣島投放的原子彈,蘇聯軍隊攻擊柏林的搶掠。但平民又能推脫干係嗎,盲從是否也算作惡。

自我標榜的政治權力無處不在作惡,蘇聯國內的大清洗與肅反,極權主義鉗制著民眾的自由,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受威脅;而美國FBI肆意竊聽公民電話,將公民權利置若罔聞。種種歧視,如種族、性別、地域歧視,讓暴力披著合理的外衣加害他人,讓不平等順理成章地存在。時至今日,仍未完全消除。

誠然書中體現和平反戰、民主、平等的理念是西方國家所提倡的價值觀,但也應該是普世價值。另外,作家沒少花筆墨刻畫蘇俄的負面形象,二戰蘇聯士兵攻佔德國時燒殺搶掠為人不齒,國內的政治清洗和高壓讓人膽寒……帽子我就不補扣了。

「我親眼目睹,每一個邁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熱烈地生長。」在三部曲展現的百年縮影中感受到時代和觀念的進步,總有心懷信念的人致力於改變,為人類探尋善和光明。

願世界不再有戰爭與動亂的浩劫。願理性深植人心,人人生來有自由,以互不妨害為前提,尋求最大的幸福吧。

(第三部後記引用莎士比亞《魯克瑞斯受辱記》)

真希望這部劇能夠拍成連續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所欲爲 的精彩文章:

TAG:維所欲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