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改善中風後遺症康復治療宜及早

改善中風後遺症康復治療宜及早

中風是中醫學的疾病名稱,也是人們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和俗稱,本病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又稱腦卒中或腦血管意外,具有極高的病死率和致殘率,主要分為出血性腦中風和缺血性腦中風兩大類。出血性腦中風早期死亡率很高,約有半數病人於發病數日內死亡,倖存者中多數留有不同程度的運動障礙、認知障礙、言語吞咽障礙等後遺症。缺血性腦中風患者臨床上以偏癱為主要後遺症。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

病因分類

出血性腦中風

(1)季節冬秋季比夏季好發,這是因為冬天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而夏季天氣轉熱、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的緣故。但是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會促發腦出血。

(2)情緒情緒激動會使血壓突然升高,引起腦出血。

(3)過度疲勞和用力過猛可引起血壓升高,成為腦出血後遺症的誘因。

(4)進食過飽進餐和進食過分油膩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質增多,血液循環加快,血壓突然上升,因而可導致腦出血。

腦出血後引起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破壞,雖經治療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此與以下因素有關:①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②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腦功能受損的程度不一。③康復期的治療和護理:及時規範的康復治療可以大大降低後遺症的發生。

缺血性腦中風

(1)心源性腦栓塞。

(2)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

(3)其他原因如動脈炎症等。

癥狀與體征

腦中風病臨床最主要的表現,是神志障礙和運動、感覺以及語言障礙。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除神志清醒外,其餘癥狀依然會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癥狀,稱為後遺症。後遺症的輕重,因病人的體質和併發症而異。腦中風常見的後遺症如下:

麻木

患側肢體,尤其是肢體的末端、如手指或腳趾、或偏癱側的面頰部皮膚有蟻爬感覺,或有針刺感,或表現為刺激反應遲鈍。麻木常與天氣變化有關,天氣急劇轉變、潮濕悶熱,或下雨前後,天氣寒冷等情況下,麻木感覺尤其明顯。

嘴歪眼斜

一側眼袋以下的面肌癱瘓。表現為鼻唇溝變淺,口角下垂,露齒。鼓頰和吹哨時,口角歪向健側,流口水,說話時更為明顯。

中樞性癱瘓

中樞性癱瘓,又稱上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痙攣性癱瘓、硬癱。是由於大腦皮層運動區錐體細胞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錐體束受損而產生。由於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下運動神經元的抑制調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釋放」,產生隨意運動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呈痙攣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

周圍性癱瘓,又稱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或稱弛緩性癱瘓、軟癱。是因脊髓前角細胞及腦幹運動神經核,及其發出的神經纖維——脊骸前根、脊神經、顱神經受損害產生的癱瘓。由於下運動神經元受損,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應有的衝動興奮,臨床上表現為肌張力降低,反射減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縮,但無病理反射。

檢查

出血性腦中風

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康複評定:

01

影像學檢查

1)腦血管造影曾是腦出血的重要診斷方法。腦血管造影主要表現為腫塊性佔位。

2)CT檢查腦出血的顯影取決於血液中血紅蛋白,其對X線的吸收係數明顯大於腦組織,故呈高密度影。

3)頭顱磁共振掃描(MRI)在MIR上腦出血可分四層:位於中央的核心層,缺氧最重;其外的核外層,缺氧較輕,再外的邊緣層,吞噬細胞內有含鐵血黃素,最外為反應帶,腦膠質細胞增生和程度不一的腦水腫。

02

康複評定

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布氏分期、言語功能評定、心理功能評估等。

缺血性腦中風

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康複評定:

01

影像學檢查

(1)頭顱CTCT掃描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它可明確腦組織壞死(即腦梗塞)的部位、大小、腦水腫的程度等對治療有指導意義,但在發病24小時以內常不能發現病灶。此外,CT的不足在於對腦幹、小腦的病灶顯示不良。

(2)頭顱磁共振掃描該檢查可彌補頭顱CT在24小時內不能發現病灶及對某些部位病灶顯示不良的缺陷,尤其是磁共振血管成像尚能顯示較大的閉塞血管。其不足之處在於價格較貴,而且有些患者由於體內有不能取出的金屬物品,如心臟起博器、金屬牙齒、骨折釘等而不能進行此項檢查,限制了它的使用。

(3)腦血管造影該檢查可發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在早期(發病6小時以內)尚可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狹窄或閉塞處進行溶栓,缺點是有一定的損傷和併發症。

02

康複評定

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布氏分期、言語功能評定、心理功能評估等。

醫用三氧在中風後遺症中的臨床應用

三氧大自血療法介紹

大份額自體血液回輸療法最早由德國Wolff發明至今全球100多萬人次接受該項治療,未發現嚴重毒副作用發生。

大份額自體血液回輸療法表示一個過程,即用專用抗氧化血袋抽出一定體積的靜脈血液(100-150ml),向血袋內注入與血液量等體積的(20-40mg/L)醫用氧氣-醫用三氧混合氣,並混合不小於5min,然後在25分鐘內通過靜脈輸血方式回輸給供者(保證無氣泡)。

作用機理

三氧大自血回輸療法治療腦梗塞的相關機制:

(1)明顯提高患者血中ATP含量。ATP通過血液循環到缺血、缺氧腦組織,鈉鉀通道迅速恢復活性,正常運轉,減輕並糾正水鈉瀦留,維持細胞內外離子平衡,減輕腦水腫;

(2)三氧可很大程度上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血液循環,激活紅細胞代謝(激活磷酸戊糖旁路,增加紅細胞內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血紅蛋白曲線右移),改善組織供氧,恢復細胞功能;

(3)三氧混合血液後,紅細胞膜上發生過氧化反應,細胞膜的可塑性和通透性增強,從而使膜的流動性增加。逐漸增加膜表面負電荷,降低了細胞沉降率的同時,血漿黏稠度隨之大大降低,阻止血栓的發展;

(4)三氧可以對粘附在患者血管壁上的脂質物質(如色斑等)產生強烈的氧化作用,除此之外,三氧還具有增加患者血管彈性的作用;

(5)三氧能清除生理和病理過程中形成的自由基,起到保護腦細胞作用,而三氧產生這一作用的機制是通過激活患者的抗氧化酶;

(6)三氧通過提高脂質過氧反應水平,參與體內脂質的代謝,降低血脂,可使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顯著降低,使人體血脂調節能力和溶解速度明顯提高,有效防止再阻塞。

三氧大自血療法治療優勢

療效可見

治療時患者可以清楚的看到,從自己身上抽出的含有代謝垃圾及血脂、血糖含量過高的血液是稍顯粘稠的暗紅液體,但經過與三氧充分混合後,血液變成了鮮紅色的水樣液體。

治療周期短

三氧大自血治療所需血液都是從患者自身抽出混合三氧後馬上再回輸到患者體內,從抽出到回輸整個過程約30分鐘。

抽血和回輸血液所用的材料都是經過嚴格消毒的醫用一次性耗材。治療所用醫用三氧是通過三類醫用臭氧治療儀現場製備純凈的高濃度三氧,三氧進入人體內完成治療任務後,將分解成水和氧化物而排出體外,無任何毒副作用,是純綠色的健康療法。

腦中風的預防

專家介紹說,如何預防腦中風的措施主要就是一下幾種常見的情況:

一、妥善照顧。如冬天保暖、預防便秘、接受診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患者應接受治療與控制,以防腦中風的發生)。

二、生活正常。均衡飲食:少鹽、少糖、少油、定時定量、多吃蔬菜及補充水分、少吃動物性油脂與動物內臟;情緒穩定;減少飲酒,拒絕吸煙;規律運動:適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管阻塞機會。

三、注意前兆。腦中風的前兆,例如:突如其來的肢體虛弱或麻木、語言或運用文字有困難、劇烈頭痛、失去平衡、眩暈或視力出現問題。當發覺這些異狀時,必須立即就診。

四、定期健康檢查。

五、腦中風急救的黃金時間——決戰3小時。突發中風的病患,一定要珍惜寶貴的三小時,及時送醫接受治療,才能使傷害減到最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風 的精彩文章:

老伴中風難以接受 法國老翁開槍殺妻又吞槍企圖自盡
男子刨他人祖墳並挖出骨灰盒及遺骨移葬 稱因影響家中風水

TAG: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