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漲知識:為什麼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伍」「放叄」呢?

漲知識:為什麼古人都說「放肆」,而不說「放伍」「放叄」呢?

放肆這個詞在《漢語大辭典》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放縱,一個是古代的一種刑罰,也就是棄世,在大庭廣眾之下砍頭,然後曝屍街頭。

這其實是結合了放和肆兩個字的意思。

漢代之前,並沒有放肆這個詞,放,就是放縱,肆有把屍體擺那,也就是陳屍,的意思。

到了漢代,有了放肆這個詞,但這時候就是放縱的意思。到了魏晉南北朝,在放縱的意思之外,又有了棄市的意思。這個時候,放和肆兩個字,各自都能表示放縱的意思,但是,放沒有棄市的意思,而肆有這個意思。

到了唐宋時期,放肆連在一起表示放縱的意思,之前棄市的意思沒有證據顯示被沿用。到了明清時期,放肆在表示放縱的意思的基礎上,引申出了輕率的意思。

到了近代,放肆不但繼承了放縱的意思,還一併繼承了輕率的意思。當然,在之前很長的時期,在放肆這個詞存在的同時,放和肆也單獨作為詞存在,各自也表示放縱的呃意思。但是到了近代,只有放肆這個詞存在了,放和肆各自不再作為詞出現,即便出現,也不在表示放縱的意思。

其實,放和肆的分分合合是有原因的。放和肆各自都有不少義項。比如,放有放逐的意思,有放縱的意思,還有放棄等意思。肆有明顯的意思,還有鋪陳的意思,當然也有放縱的意思。這樣以來,當它們各自出現的時候就會變得很麻煩。於是能共同表示放縱意思的放和肆就被連起來用了,也就是同義連用,於是就有了放肆這個詞。這,才是詞語流變的內在原因。

評:

對哦,你提的這個問題真好,這裡面的故事非常有意思,那麼下面我將詳細的給大家解釋一下「放肆」一詞的來歷:

搞清楚了它的來歷,也就明白了它的含義,進而就知道了為什麼不說「放叄」、「放伍」了!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先講一個唐明皇和楊貴妃的傳說,這個傳說就有關於「放肆」一詞的由來:

說是有一次唐明皇和楊貴妃一起玩擲骰子的遊戲,楊貴妃呢先擲,結果運氣頗好,擲出一個雙數,好像是雙叄點。輪到唐明皇擲的時候,他不想輸嘛,所以不停的喊「雙肆點!雙肆點!」結果這皇帝猶如神助,真的就擲出了雙肆點,龍顏大悅啊。

然後他就把肆點塗成了紅色,作為他的幸運色。以後逢賭就愛壓肆號,漸漸的成了唐明皇專屬的數字。而民間賭場玩骰子的時候,因為皇帝是一國之首,所以把壹點也塗成了紅色,但是由於避諱,大家都不會壓肆點,久而久之,敢壓肆點的人,就被人說成你簡直是「放肆」!也就是大不敬皇帝的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個妃子跟唐明皇玩的時候,毫無顧忌的把錢壓到了肆上面,導致唐明皇不爽,其他人也說她「放肆」,就是說她不懂規矩,毫無顧忌之意。

其實放肆一詞更早的時候是出自《關尹子·六匕》,而關尹子是與老子同時代的人物,他寫了著名的道家經典著作,就叫《關尹子》,一共有九篇,其中這篇中就有記載:

一蜂至微,亦能游觀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

其實這句話的引申意思就是說,一隻蜂再小,它也能游觀天地。水中的生物再小,也能在大海中放肆。這裡的「放肆」一詞,其實就是指任意作為,不加拘束的意思。

其實這裡的「肆」字就不是指數字的意思了,也不能把這個詞分開來解釋,只有放在一起才能具備這種含義。

包括後面的《新唐書·李絳傳》中也有記載:

「治生於憂危,亂生於放肆。」

意思是一樣的,都是放縱,任意的意思。

其實我們繼續拆開「放肆」一詞,就會發現,肆字最早的時候其實是擺設、陳列的意思。而「放肆」一詞就成了陳列屍體的意思。

比如在《周禮》中記載的:

王崩,大肆以秬鬯彌。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天子(國王)駕崩之後,掌管禮儀的官職要先把王的屍體陳列,而秬鬯彌的意思就是說,使用一種穀物和美酒清洗身體。這裡的秬(jù)是黑黍,鬯(chàng)是一種香酒。

那麼這個「肆」字算是解釋清楚了,其實在周代還有「肆官」就是祭祀的時候負責陳列物品和貢品的一個官職。

在《周禮》中也有規定,被處死刑的人要「肆之三日」,也就是要陳列屍體三天,給予群眾最大的震懾力。

隨著我們語言的演化,這個詞語用途也基本定型了,就成了頂撞上級或者父母的時候,對他們大不敬,都可以直接訓斥他們是「放肆」!

也就是最早是威脅要讓你陳屍街頭的話變成了斥責的意思。

而題目所說的「放叄」、「放伍」這兩個詞語是你自己臆想出來的,除非「放肆」一詞確實就像我講的那個傳說一樣,倒是跟數字有關,其餘的辭彙都跟數字無關啊。

其實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於,我們古代人們除了記賬的時候為了防止更改會使用到大寫的數字「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其餘的時候,在文獻中很少會使用「肆」代替「四」。

所以,「放肆」一詞,根本就不能想當然的認為是「放四」,這是說不通的。

也有人說,人民一聽到「肆」就會聯想到死,是一種不吉利的數字,所以用這個不吉利的數字來形容一個人膽大妄為,敢造次,其實也不能說沒有道理,畢竟很多人喜歡「捌」字嘛。

所以這個題目問的有點讓人抓不到頭腦,要按照這個思路下去的話,那麼「行伍出身」為什麼不叫「行陸出身」?「行肆出身」?那麼「陸地」為什麼不叫「伍地」?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字的搭配是代表特定意思的,改了就真的失去了原來的意味。

不知道說了這麼多,朋友懂了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笑傲歷史 的精彩文章:

老照片:這才是八路軍打勝仗後的樣子!電視里沒有的鏡頭

TAG:笑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