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北海岸海鮮點菜指南

台灣北海岸海鮮點菜指南

有個問題,來台灣的朋友必問:「台灣有什麼好吃的?」我必反問:「你喜歡吃什麼?打算嘗試什麼?」

以流派來簡單分,你喜歡台菜,日料,江浙上海菜,還是夜市小吃抑或西點午茶?以價格來分,你是想吃星級好料還是庶民排擋?你有多少時間吃飯,要7-11的便利,還是要陽明春天的儀式感?否則,台北遍地美食,各取所需,我真不知道該推薦什麼。

這時,大部分朋友會說:「想吃海鮮。」好吧,大台北賣海鮮的店不說上萬家,也有千家。又回到上面的問題:你是想吃100元一盤的台式熱炒店;以烤物為主的日式居酒屋;講究旬味和雅緻的懷石料理;大魚大蝦痛快饕餮的鐵板燒;還是以台式酒席聞名的諸如茂園和好記,華西街的台南擔仔麵,汀州路的新東南海鮮;抑或以食材新鮮齊全聞名的上引水產?也許你對吃的追求已經上升到了鑒賞的境界:用餐環境,廚師的料理理想,餐酒的搭配,侍酒的功夫,皆影響到你的用餐心情,那麼你可以去嘗試下龍吟了。

不過要是你只想吃:好吃,食材至少中等水準,便宜又大碗的海鮮。那麼我只有一個推薦------去漁港吧。

小心喲,漁港也有看起來其貌不揚,吃完仍很空虛,卻吃掉一個名牌包的餐廳。漁港也有幾十張大圓桌,人聲鼎沸,每一道菜端出來都馬馬虎虎,甚至只吃得出味精和鹽巴味的餐廳。吃遍北部漁港,歷經數次失望和心酸之後,到後來,我基本上只去龜吼漁港了。這個漁港有好幾家品質穩定的大排檔。你可以到1號攤點個清蒸大龍蝦,9號攤買條烤紅喉魚,再去33攤點現挖海膽,最後到12號攤坐下點其他的,螃蟹啊蔬菜啊。這些攤也接受來料加工,大約100台幣/台斤的行情。以人均1200-1500台幣的預算,可以吃到當季最好的食材,並且是吃撐打包的概念。同樣一餐,在台北中檔餐廳,你得付3-5倍的價錢。

那麼春末去龜吼漁港究竟可以吃到什麼呢?以圖說明。

海膽。台灣海膽最肥美的季節在4-7月。北海岸的海膽吃完還有澎湖的。春吃海膽秋吃蟹,是我的漁港日曆。海膽的生長環境和新鮮度直接影響口感。我曾在台北的高檔壽司店吃到有回苦的海膽。以我對這家店的了解,他們賣產地直送的良品,無奈敵不過時間和距離對食材的破壞。而你在漁港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現點現殺現吃。即便150元/只,樣貌醜陋的次品,剝開也是鮮甜回甘。

龜吼漁港剛出季的海膽和天元宮的吉野櫻,是我2018年春天的小確幸

黃雞魚(三線磯鱸,Parapristipoma trilineatum),在台北魚市並不常見,是好友Amy介紹我吃的。Amy的先生是台灣數一數二的職業病醫師,對空氣品質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苛刻到走火入魔的地步。Amy曾開玩笑:「如果有小偷潛入我家,不識貨的會去偷我的珠寶,識貨的會去偷每個房間的空氣濾過機。」先生規定家裡不可以吃大型魚,怕重金屬中毒。黃雞魚是她先生少數看得上眼的小型永續性野生魚,它們喜歡群居在珊瑚礁里。眾所周知,能養活珊瑚的水質,自然是十分潔凈的了。但黃雞魚的生活環境又不能太過遠離塵囂,否則魚肉會隨季節肥瘦明顯。如果是泥沙海域的礁石黃雞魚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一年四季都肥。故全台灣黃雞魚最好的產地就在北海岸了。

黃雞魚蒸煮烤都好吃,肉質細滑,腥味全無。我覺得最好吃的是鹽烤,偏好四指寬或更小的。一人一條剛好,又比大的便宜。上面三條200台幣+100元料理費。吃完還買了6條帶回家。

ps:黃雞魚的魚卵是高檔日料店的壽司原料。價格大家各自想像吧。

萬里螃蟹全台聞名。這個時候只有花蟹當季。石鱘和三點蟹要等入秋了。當天點了4隻,600多+加工費。兩隻洋蔥炒蛋蟹,兩隻清蒸。香醇的洋蔥蛋蟹被一搶而空。

清蒸的剩下一隻。我打包回家,第二天早上煮了螃蟹粥當早餐,一整天都感覺好幸福。

當天有人吵著吃龍蝦。說實話,我個人比較喜歡嫩滑的蝦,活白蝦才是我的最愛,麻辣小龍蝦是另一個例外。身價一個比一個高的明蝦啊,龍蝦啊,是吃熱鬧的。結果1800元大洋花下去,點龍蝦的先生說他只吃蝦尾,其他人也附和不吃蝦頭。勤儉持家的歐巴桑又撿了個漏,第二天晚用泰國粉絲做了蝦煲,這才吃出了龍蝦的高貴。

這條呢,就是以高級感著稱的紅喉了,高檔日料店有個更冠冕堂皇的名字叫赤鮭(Doederleinia berycoides)。說到魚的等級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高價位的石斑啊,紅喉啊,身價並不反應味道,而是標榜其稀少了捕撈的困難吧。同樣的價位,麻煩給我一頭馬頭魚,干煎的就好。

這一道叫魚膘。春天是繁殖季節,自然就是吃魚膘最好的季節。加了點辣,簡直無敵了,形容詞都匱乏了。口感類似成都麻辣火鍋里的豬腦花,但又比那段位高得多,味蕾的刺激層出不窮,陶醉不已。這道菜也是市區很難到的。

烤透抽。它和花枝啊,小管,魷魚,都是烏賊目的同宗。我對這一類的海產從來無法抗拒。價格大眾,味道鮮甜,料理方法也很多。優質蛋白質

炒海瓜子。這道很常見。但炒得好就全憑食材和功夫了。12號攤的水準趕超一乾颱北餐廳,也許僅僅因為東西新鮮,不用放那麼多醬汁掩蓋腥味就功德圓滿了。

我們還有點胡椒鳳螺。鐵鍋里放大量的胡椒燜海鮮,比如蝦,是台灣教有特色的料理方法,有加醬和干燜兩種。我比較喜好乾燜的,鮮香熱辣,痛快酣暢,對四川人的味。

蔬菜我們點了海菜和普通的綠葉蔬菜。另外魚汁烘蛋也比較有特色。沒點湯,喝酒的喝酒,我喝石花凍。

照著上面點,你就不虛台灣覓食之行了。

海鮮吃完,北海岸還有很多有情調的海岸咖啡館。喝喝咖啡,看看風景,悠然又一天。改天再寫吧。

蘋果用戶讚賞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台北雜碎 的精彩文章:

曼谷的最後晚餐

TAG:台北雜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