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世,世間人

人間世,世間人

相 似 性

Vol. 29

「 去往天堂 路過人間 」

~ ~ ~

歌曲:那些光 演唱:翟松 作者:王小瘋

第一集

「現實雖然殘酷,卻總有亮光照下來」

本集內容:

來瑞金醫院心臟外科和急診室里的病人基本都是危重病人,搶救成功,皆大歡喜;搶救失敗,家屬痛心,醫生也難過。24歲的鄒磊海鮮中毒,經過多番搶救無效死亡,瑞金醫院急救科副主任醫師車在前難掩自己的失落與無奈。大多數的時候,因為病人離世,親人們往往會情緒激動,產生不理解和不信任,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在如今醫患關係如此惡劣的情況下,醫生們還是奮鬥在一線,因為他們沒有忘記自己從醫的目的:救命。

提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第一幕,即便儀器上的數字已經變為了零,做心肺復甦的醫生依然輪流進行心肺復甦,不願放棄。人們常常認為,醫生早已見慣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死了一個病患,他們不會覺得有什麼,因此,很多家屬認為醫生沒有盡心醫治。這也是醫患關係緊張的原因之一。但是,其實對於醫生來說,看著一個生命在自己眼前消逝,自己卻什麼也做不了,這本身就是一件很難受的事了吧。記得片中一個叫做蔡俊峰的醫生在搶救一個病人失敗之後,說了這樣的一番話,「從我們醫生的角度來說,總歸想著能夠做點什麼事情,說得好聽點,就是體現你的價值存在。我覺得我們很多醫生,就是為了這個感覺在幹活。但這個不行了,這個救不活了。」很樸素的一番話,沒有絲毫的美化與誇大,也沒有冠冕堂皇的辭藻,有的只是失落與無奈。

第二幕,因為從血庫調出來的血袋很涼,血液加溫器又來不及調配,在場的醫生護士輪番用雙手、胸口、腋下,用自己的體溫溫暖血袋。當中還有這樣一番對話,一個醫生對另一個醫生說「你別夾壞了。」另一個醫生答「夾不壞,我還找了個手套用紙包著呢。」

第三幕,當一位馬凡綜合征(為一種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患病特徵為四肢、手指、腳趾細長不勻稱,身高明顯超出常人,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特別是合併的心臟瓣膜異常和主動脈瘤。該病同時可能影響其他器官,包括肺、眼、硬脊膜、硬顎等。又被稱為「死神代名詞」)患者經過救治重獲新生,在陽光下露出笑容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好感動,還有什麼能比活著更加美好的事呢,能夠健康的活下去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第二集

「救護車,人們更習慣於稱它為救命車」

本集內容:

攝製組跟拍了上海市急救中心的一輛救護車,吳慧瓊、王敏祥和徐曉明是救護車上的醫生、司機和擔架員,他們三人相互配合,組成一個急救小組,紀錄片用鏡頭記錄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從中折射出急救資源的緊張和種種無奈。

片中所提到的急救行業面臨的問題與無奈。

1.按規定,救護車以「就近送治」為原則,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屬都會要求送往更遠的醫院,而他們的理由也都相似:因為他們更願意選擇三甲醫院或者是名醫專家。往往最後,救護員都會按照家屬的意願送往較遠的醫院,儘管中途患者會面臨高風險。然而要去往更遠的醫院,就意味著消耗更多的時間,尤其是在堵車高峰期,儘管救護車擁有優先權,但也只能隨車流緩緩前進,而這時,因為救護車資源有限,有需要救護車的其他病患就只能等待,別無他法。

2. 救護人員趕赴救護現場之後,卻發現患者家中無人應答,患者已自行去醫院,或者說不需要了,視急救為兒戲。而這種情況下,不僅讓救護人員白跑一趟不說,還可能會耽誤了其他的急救患者,造成救護資源的白白浪費。

3. 醫院床位緊缺,急救病人送到醫院後無床醫治,只能佔用救護車的床,而每個救護車也只有一張床,因為壓床,導致之後的急救工作無法再繼續進行,其他病患得不到及時搶救。

4.救護車司機和擔架員得不到社會人士的理解,人們對這些職業抱有偏見。

第三集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本集內容:

焦俞,在轉到華山醫院8天後,情況急轉直下,走完了自己短短24年生命中的最後一程。他的父母,忍著失去兒子的巨大悲痛,決定將焦俞能用的器官全部捐獻(心臟、肝臟、肺臟、兩個腎臟和兩個角膜),用於救助其他病人。通過華山OPO(器官獲取組織)團隊,焦俞捐獻的器官使四人重獲新生,使兩人重見光明。

器官捐獻,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尤其是在中國倫理觀念的影響下。

片中記錄了焦俞父母簽字的艱難時刻。雖然做好了器官捐獻的思想準備,可在要親筆寫下「放棄治療」四個字時,焦俞的父親卻怎麼也下不去手,最後,在焦俞母親的勸說之下,焦俞的父親才艱難地寫下了這四個字。

器官摘除手術開始之前,焦俞的父母向兒子做了最後一次告別。他的父親說,「把你有用的器官捐獻給我們的病友,這是爸爸媽媽做出的選擇,就沒有徵求兒子你的意見了,請你原諒爸爸媽媽,你沒有為我們送終,反過來,爸爸送你了。」而焦俞的母親在一側早已泣不成聲。

焦俞的媽媽說,「我們這個家庭非常的痛苦,我們不想其他的家庭再遭受同樣的打擊,所以如果他身上有有用的器官,我們願意捐出來。

我不知道這個決定的背後焦俞的父母究竟是經歷了怎樣難熬的心路歷程,我也不知道鏡頭之外他們的內心還隱藏著多大的痛苦。我不說我明白理解他們的痛,因為我不是他們,無法感受到他們那種刻骨銘心的疼痛。我只知道,他們真的很偉大,他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第四集

「生和死,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非常重視生,我們也不要忽視死。」

本集內容:

上海市靜安區的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上海第一個臨終關懷病區,這裡有50名醫生,58名護士,99張床位。來到這裡的絕大多數患者病情已經無法逆轉,他們選擇在這裡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完成向這個世界的告別。王學文,50歲,已經在這裡住了整整五年,已經看慣了生死的告別,他說,「能活著還是要照樣地活著」,他說,「我已經分不清醫院是我家,還是我家是我家了。」

梁金蘭,71歲,入住臨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時,入院評估預計生存期只有二十天了。作為一名曾經的醫生,她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狀況,臨終前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自己的老伴,最大的心愿就是給老伴找一個合適的養老院。

王龍,27歲,父親王躍進住進了臨終關懷病房。他明白,自己能夠陪在父親身邊的日子不多了。住院十天後,王龍的父親永遠的和世界告別了。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學文在鄰床病友去世後當天,面對鏡頭時說的一番話,「你們體會不到病人的痛苦,他們最後階段,是活在最痛苦的階段里,如果你讓他多活一天,他其實是在忍受世界上最痛苦煎熬的一天。

萬一,如果,將來的某一天,我不幸患上了某種不治之症,我會選擇放棄治療,我希望我的家人可以接我回家,讓我按照自己的意願平靜地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而不是讓我躺在冷冰冰的手術上,對我進行各種無謂的手術,在我的身上插滿各種各樣的管子,靠著呼吸機和藥物拚命地維持我的生命。也許生命是很美好,可是那時候的我,雖珍視生命,卻已不願痛苦的活,如果離開,我希望可以體面地向這個世界告別。

第五集

「人生就是一場選擇,儘管取捨之間很是艱難,儘管結果往往並不如預期美好,但能選擇,就有希望。」

本集內容:

陳莉莉,37歲,身患全球僅有六例記載的罕見病,通過活檢等醫學手段並不能確定病灶在何處,子宮是否已經產生病變。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及時摘除卵巢、子宮等可能存在病變的器官,一旦等到癌細胞病變時,就為時已晚,會直接危及生命。因此,她不得不面臨是否摘除子宮的艱難決定。她說,「一個女人沒了子宮,好像就不完整了。」

徐喜娣,43歲,她的兒子因見義勇為,生命永遠的定格在了年輕的19歲。中年喪子,她內心的悲痛難以言狀,「兒子,別人都說他是英雄,在我們面前,反正還是捨不得他,捨不得他。」兒子的離去帶走了這個家庭所有的希望,為了延續這份希望,她和丈夫決定進行採用試管嬰兒的方法再要一個孩子。然而高齡使得卵子和子宮的質量都遠低於正常水平,試管嬰兒也不是百分百就會成功,而且,每一次取卵,她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面對如此情境,她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如果卵巢功能不好,就不取了,如果還是好的,就繼續走下去。」

我之所以喜歡這部紀錄片,是因為我覺得它真實而又深刻。鏡頭所及之下,沒有刻意渲染的悲傷,也沒有故意要去博取觀眾的同情。一切都以一種平實的方式真實地記錄著,卻總能在許多時候,讓人淚流滿面。借用知乎上獲贊數最高的回答中的一句話,「紀錄片,為了強行感人而犧牲真相的是垃圾,但《人間世》在真實的基礎上還能做到打動人心,則是佳作。」

這裡只寫了這部紀錄片的前五集(因為我現在只看到了第五集 ~),一共十集,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如果有時間的話都能去看一看,也許就會對生命,對人生,有不同的認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相似性 的精彩文章:

TAG:相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