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從來了上海,我再也沒有回家掃過墓……

自從來了上海,我再也沒有回家掃過墓……

在中國,土地、房子永遠是大事,不管是對生者,還是已經逝去的人。

其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和太多的無可奈何。

從安徽來到上海第5年,我有個不祥的預感:

老家離上海越來越遠了,再這樣下去,恐怕連掃墓都只能打開手機APP了。

當然,不詳只是我的個人感覺。因為對於上海這個城市來說,甚至是吉祥的。

人們拿著在老家父母的積蓄,紛紛在上海買房,做夢都想著落戶,投資客更是10、20套不嫌多,買來既不出手也不出租。

上海就是一家上市公司,它的股票被瘋狂搶購。

最近上海火熱的中糧海景壹號,選在清明節認籌,單認籌金就100萬,一萬多人排隊,比上墳積極。

人們排著隊盯著上海放出來的樓盤,手握千萬現金的億萬富豪都只能乖乖排隊,把自己的命運交給搖號機器,你以為覺得夠慘了?

對於逝去的人來說,想要入土為安有個安心的居所,更是難上加難。

我對於掃墓的印象已經很淺了,自從來了上海,就再也沒回家掃過墓。

印象深刻的是高中時候,一位小時候與我頗為親密的長輩突然腦溢血去世,送到火葬場的時候我經歷了至今都很難忘懷的一幕。

胖胖的,像是睡著了的一個人,被推進了火化爐,大約一刻鐘之後,被工作人員盛在一個鐵盤盤裡端出來。我本以為人燒完了就會變成石灰一樣的碎末,沒想到端出來的是有大有小的骨頭片,想要達成碎末的效果,是需要親人拿一個帶把手的小鐵快去碾的。

這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最後一次碾壓。

碾的人是我爸,我在旁邊靜靜看著,注意到他在碾那塊只剩小半的顱骨的時候,手開始劇烈地顫抖。

我想上去幫忙,但又不敢。

從那以後,火葬給我留下了不小的陰影,長大了也刻意迴避。

好在我的父母、爺爺奶奶仍然健在,其他逝去的親戚自然有與他們更親密的親人去掃墓紀念。

而且自從來了上海,每一次回家的成本都很高,平時都在忙著工作,好不容易放假了也要經常加班,上海又會被出去旅遊的人堵得水泄不通,出不來,也進不去。

偶然有想回家掃墓的念頭,打電話和父母溝通,他們又總說,"你太忙,就別折騰了,有這心意就成了。"

我心裡清楚他們這是一種寬慰,怕我心生內疚,但我還是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現在想想,自己還是太過無情了吧。

上海是一座奮鬥的城市,但奮鬥容易把人變得無情。

另外,現在的掃墓成本究竟還是太高了,除去時間成本不說,首先你要有個可以稱作墓的一塊地吧?

但是中國的地,一直以來都是貴的,要有計劃地用。

1997年,國務院發布實施的《殯葬管理條例》規定,人口稠密、耕地稀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應當實行火葬;將應當火化的遺體土葬,或者在公墓和農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遺體、建造墳墓的,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強制執行。

今天看似已經被全國公認的"火葬習俗",在20年前,其實是被強制推行的。

這個條例導致的一種後果就是,有的人是想回家掃墓,卻早就是失了墳的人。

在周口農村,關於打擊偷埋亂葬的警示標語隨處可見,百年來的孝行成了違法。

昨天和一個做房產的朋友聊天,他就來自河南周口,我問他清明節回家掃墓么,他嘆了口氣說,"我也想掃,可不知道去哪掃啊。"

20年前,國家推行了火葬,但中國人舊習難改。為了整頓風氣、破除迷信,也是為了完成中央制定的指標,各地政府可謂不遺餘力。

河南周口在2012年開展了大規模平墳復耕和殯葬改革,只一年就平遷200多萬墳墓,恢復耕地3萬畝。

對於一些守舊的人來說,他們就是失墳者。

年過六旬的張全有老人家裡有五座墳頭被自己剷平,他覺得愧對列祖列宗,但又無可奈何。

舊的墳上很快種滿了穀物,找不到,新的墓在他們看來也毫無儀式感可言,簡直愧對列祖列宗。

在他們老家,曾經流行在公墓上加建兩三層的"別墅"建築樣式,也算是彌補逝者生前沒有住過漂亮房子的遺憾,但是在管理嚴格的區域,連這個都不允許了,因為大家的愛好五花八門,中式、歐式不一而足。

看得亂,而且鋪張浪費,公墓的管理者們這樣解釋。

再加上最近幾年為了控制霧霾,連紙錢都不能燒了...

"哎!這世道,活人死人,房子墓地,真是到哪都離不開限制啊。"

又想起大學時候一個室友的吐槽,他家是九華山的,因為旅遊業的發展,新的景點不斷開發。先是老家村子裡的墳墓被認為雜亂無章而被整改,平了之後,又不想爺爺的骨灰裝在冰冷的公墓罐子里,就灑在了爺爺生前最愛的自家後院。

但景點還在開發,很快他們家也要被拆遷。

"村裡的人知道拆遷,都歡天喜地,就我家老太太知道這個消息,抓狂了好一陣子,拿著拐杖去敲村支書的腦袋,說就算自己死了也不能動她兒子的後院。"

但沒辦法,胳膊拗不過大腿,拆了還是拆了,而且他們家拿的錢還多些,算是點補償,只是他家老太不久後也走了,這回家裡人乖了,把老太的遺骨葬在了公墓,怕以後連掃墓的地都再找不到。

中國的鄉村,到處都是這樣的失墳者

聽他說完,我當時唏噓不已,不知道怎麼安慰。

或者不需要安慰,因為類似的事情在各個角落不斷上演。

甚至,他們也許還要慶幸,因為在北上廣,對於外地人來說,活是一件難事,死也是死不起的。

因為墓地價格早就趕超房價了。

上海全市均價每平方米超過6萬元;在北京,一些所謂「風水好」的墓地,價格多在每塊15萬元。

"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土地集約制的一個標誌,只有保衛它,才能讓十幾億中國人吃飽喝足,為了保衛它,城市的擴張,房地產的開發才始終被嚴格調控。

在集體規劃的土地面前,我們都是沒有選擇的。

沒有辦法選擇未來的房子,只能交給搖號時候命運的眷顧。

也沒有辦法選擇歸去的故鄉,當親人不在,故鄉也會在我們心中衰落。

更沒有辦法選擇死去的歸宿,每個人大概都不想自己死後被帶把手的小鐵塊碾成碎末,再丟進昂貴又冰冷的公墓里,但又不得不。

"計劃"給了我們很多好處,無論是在土地上蓋房子,還是種麥子,都需要統一規劃的土地。

但「計劃」卻沒有把所有的真相和盤托出,比如我們不得不離開土地,我們再也沒有理由回去家鄉,我們會失去最本質的情感鏈接。

等我們老去,一定像我們的老人一樣,會因為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埋葬方式,會因為掃墓變得越來越艱難而感到絕望痛苦。

本文作者:楊六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介說 的精彩文章:

TAG:中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