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時, 其他五國為什麼不援助趙國, 唇亡齒寒的道理不懂嗎

長平之戰時, 其他五國為什麼不援助趙國, 唇亡齒寒的道理不懂嗎

長平之戰歷時三年,在秦趙兩國舉全國之兵相互拼殺之時,其他五國為什麼不趁機伐秦呢,就算不伐秦,哪怕給趙國點援助,尤其是糧食援助也好啊。

可是五國基本沒有什麼援助。下面詳細分析一下。

首先魏國、韓國就不用說了,自伊闕之戰後魏韓兩國實力大減,也不敢趟這個渾水。

再說燕國,燕國和趙國經常打仗,算是世仇了,而且長平之戰後,燕國還出兵伐趙,大有趁火打劫的意思,當然結果是被趙國打敗。

所以燕國不僅沒有援助的想法,甚至還有瓜分趙國的慾望。

齊國自六國伐齊之後各國都懷有怨恨,特別是對趙國,要知道齊國對趙國是有恩的,圍魏救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可是不久趙國就攻打齊國,然後又和其他五國兵一起伐齊。所以秦趙對決,齊國在心裡甚至有些偏向秦國。

最後是楚國,此時楚國已經是外強中乾,最重要一點,楚國地處南方,軍隊以步兵為主。

步兵的機動性很差,深入秦境不可能。這個時候如果貿然出兵,秦國肯定會分兵抗楚,能不能收回失地難說,而且很有可能會招致秦國報復。在其他國家都按兵不動的情況下,楚國不敢貿然出兵。

以上是從軍事和國力上,顯然是各有各的難處,但也不能說沒有出兵的實力,只要五國中有兩三個國家與趙國聯合,那還是可以的。但就這表面的聯合也沒有。

一是秦趙兩國議和不斷。長平之戰多數時間是以對峙為主,不斷的傳出議和的消息,使得其他國家搞不清出這兩位老哥是怎麼想的,說不上哪天這兩國一笑泯恩仇了。

二是各國打打殺殺數百年,從未預料到長平之戰會以這樣慘烈的形勢結束。秦趙交戰,站在其他國家角度看,是利大於弊。兩強之爭,最好的結果是兩敗俱傷,那樣會平衡區域實力。

三是比起秦國,趙國的威脅最大。秦國地處西部,想統一中國不可能,當時沒人知道後來會出現個秦始皇,即使秦國再強大,也不相信秦國能滅了六國。

而趙國不一樣了,趙國一旦強大起來,那首先佔領的就是中原,所以其他五國在心裡是不想讓家門口的趙國強大起來的。

長平之戰以秦國慘勝告終,後來的邯鄲之戰,趙、魏、楚、韓(韓後來加入)四國聯軍大敗秦軍,秦軍退入河西,割地求和,長平之戰的勝利果實蕩然無存。

這秦趙兩國各一勝一敗,實力都大打折扣,區域實力又重新平衡,這才是其他五國想看到的結果,只是這五國沒有想到的是,秦國的國力恢復的太快了。

這其中道理大夥應該明白了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人數考:到底二十還是四十萬?竟還有無辜平民?
如果白起40萬趙國俘虜想不坑殺的話,怎麼安置呢?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