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壺裡壺外,茶香人生——比較同題異構文

壺裡壺外,茶香人生——比較同題異構文

爺爺泡的茶

 八度空間

周杰倫 

00:00/03:58

本篇推送,我們重點圍繞兩篇文章來談,一篇是本班應秀傑同學的「老物件」,一篇是隔壁班陸同學的《爺爺的茶壺》。同樣是寫老物件,同類型素材,我們看看他們不同的表達,從中找一找差距,尋一尋靈感。

老物件(應秀傑)

當茶成為飲料後,與之相配套的茶具便開始出現。「美食不如美器」,茶具便廣為流傳。

小時候,爸爸總是和他的朋友圍坐在一張小桌子邊品茶,而桌子上便是那小巧玲瓏的陶瓷茶杯。每每遇到這時候,我總喜歡在爸爸邊上轉悠。

再大一些,記得有一次,我和父母去哥哥家。爸爸和哥哥來到小桌子面前,又要品茶了。在桌子上「坐」著的是他那些可愛的陶瓷茶杯。這次我不僅在爸爸面前轉悠,還饒有興味的要求品嘗一口,爸爸就又給我泡了一杯。嘗到苦苦的味道,便吐著舌頭不要了。

唐代茶具,可分為兩類一是陸羽在《茶經》中開列的28種飲茶器具,是包括地方官吏、文人學士使用的茶具在內的民間飲茶器具;二是在陝西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金銀、秘色瓷琉璃器茶具,為皇室宮廷飲茶器具,而茶具最早出現在漢代。

古代,茶具也受人愛戴。南宋詩人翁卷寫有「一軸黃庭看不厭,詩囊茶器每隨身」的名句,元代畫家王冕《吹簫出峽圖詩》有「酒壺茶具船上頭」,明初號稱「吳中四傑」的畫家徐責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對飲時,他趁興寫道:「茶器晚猶設,歌壺醒不敲。」看來,有關茶具的詩歌也是數不勝數啊!

迄今為止,我的家裡也還整齊地擺著一套茶具。有時我們一家還會一起坐下來,喝著茶,聊聊天。

這些回憶像蜜糖一樣,讓人吃了還想吃,即使會蛀牙,也義不容辭。回憶自然美好,未來也美好。拿起小茶杯,品上一口茶,回憶過去,展望未來——未來會更美好。

爺爺的茶壺(陸同學)

回憶里總是想起爺爺茶壺中茶的苦澀,但更多的卻是它的清香。

爺爺的茶壺似乎很有年頭,由木製成,雖然上面只是有簡單的花紋,但卻足以讓我感受到它的故事。

我剛開始只是好奇於它有趣的造型,就像是一個小南瓜上加了一個長尖的小嘴巴。爺爺總在閑來無事的時候倒下一點茶和一些熱水,只見熱氣騰騰地冒上來。我等了一小會兒,趁著爺爺去買包紙,就到了點在被子里並一口喝了下去。「哇」地我叫了一聲就將口中的茶全吐了出來,「茶可真苦。」

爺爺拿著報紙慢慢地踱步回來,看著地上的水漬,便猜到了我剛才偷喝了壺中的茶。爺爺略帶調侃地跟我說:「這茶是不是挺好喝的?」我不樂意地搖頭。爺爺告訴我說:「茶可不是像你這大口喝的,只有慢慢地去品味才能發現這苦衷的清香。」我照著爺爺說的,又倒了一杯,一口一口的細細品嘗,似乎還是有點苦澀,但我卻發現了隱藏在其中的清香。我怎麼也想不到這小小的茶壺中卻大有乾坤。

自那次以後,我便對爺爺的茶產生了興趣,所以每當我周末有時間的時候,總會去爺爺家,讓爺爺為我泡上一壺茶,覺得越喝越有味道。爺爺總是告訴我他為什麼喜歡喝茶,就是因為他能在品茶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我想這也許就是我對茶有濃厚興趣的原因吧。我總是會聯想苦盡甘來這個詞。雖然過去了很多年,但我還是經常去爺爺家喝上一杯茶。這也使我更加理解「苦盡甘來」的含義。

END

任務來了,請仔細閱讀以上兩篇文章,聽聽背景音樂,說說你喜歡哪篇文章,根據前一篇推送評價兩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品茶該知道的那些事(一)
品紅絲絨下午茶 賞百年萬國建築

TAG: |